方以智有什么科学成就?
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别号浮山愚者,后来出家为僧,法名弘智、无可、药地、浮庐、墨历等。安徽桐城人。
方以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他对天文、地理、物理、医药、生物、历史、文学、音训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作品《物理小识》中。所谓“物理”,概括来讲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之理,和我们今天所说的物理学之“物理”涵义有所差异。“识”通“志”,意为记。也就是说《物理小识》是一部全面记述万事万物道理的著作。该书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总共12卷,可称得上是一部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
《物理小识》全书分为十五类,依次为天类、历类、风雷雨电类、地类、占候类、人身类、医药类、饮食类、衣服类、金石类、器用类、草木类、鸟兽类、鬼神方术类、异事类。从内容来看,它主要涉及了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农学、工艺、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
《物理小识》不仅总结了中国古代很多科技成就,而且批判地吸收了当时西欧传来的科学知识,并且作者对其中不少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实用性方面,还表现在它的科学见解方面。
例如,在卷首的“自序”和“总论”中,方以智提出:“寂感之蕴,深究其所自来,是曰通几;物有其故,实考究之,大而元会,小而草木蠢蠕,类其性情,征其好恶,推其常变,是曰质测。”这其实是在哲学史上有名的“通几”和“质测”之说,是方以智从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着眼对学术活动所做的分类。在方以智看来,“通几”和“质测”是两类不同的学术活动,它们各有着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通几以事物运动的原因及征兆为研究对象,而质测的目的是探讨事物的运动规律。对学术活动做出这样的科学思考和分类,这是方以智的独创。
在天文学方面,《物理小识》不但继承了中国传统天文学的优秀成果,而且吸取了当时西方传入的先进知识。例如该书介绍西方的地圆说时说:“地体实圆,在天之中……相传地浮水上,天包水外,谬矣。地形如胡桃肉,凸山凹海。”在我国古代,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天圆地平。明朝末年,传教士来华,从而使地圆学说在我国传播开来,并且为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所接受,方以智便是其中之一。他所说的“地形如胡桃肉,凸山凹海”一语,形象地说明了海也是地球的一部分,这就破除了传统的“地浮水上”的错误观点。(www.guayunfan.com)
《物理小识》非常注重追踪西方天文学的新进展,例如在卷一“历类”中,方以智就曾根据西方运用望远镜观测发现金星“有时晦、有时光满、有时为上下弦”这一周相变化事实,提出了金星、水星围绕太阳运转的正确猜测。
在物理学方面,《物理小识》更是成就卓著,尤其在光学和声学方面,成就更为突出。书中提出了被我们称之为“气光波动说”的朴素光波动学说,并且方以智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他的“光肥影瘦”主张,他认为光在传播过程中,总要向几何光学的阴影范围内侵入,使有光区扩大,阴影区缩小。方以智还以此为根据批驳了传教士有关太阳直径将近有日地距离三分之一大的说法。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学术成就。
除了上述这些之外,《物理小识》有关光的色散、反射和折射、声音的发生、传播、反射、共鸣、隔音效应以及磁效应等方面的记述和阐释,都是非常出色的。
在医药生物学方面,《物理小识》也颇有贡献。方以智在这些方面颇为用力,有关条目占全书总条目的1/3还要多。方以智会通中西,对人体生理、病理以及医疗、药物等诸多方面都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方以智重视吸收和引进西方医学知识,用以弥补传统医学的不足。他在书中介绍了大量西医解剖学的知识,而这方面正是传统医学的薄弱环节之一。方以智还根据西方人体生理知识,提出了“人之智愚系脑之清浊”的观点,这是对传统观点“心之官则思”的一个大胆突破。不仅如此,方以智还对传统医学颇为精通,《物理小识》曾广泛援引历代医家言论,并取各家之长加以整合。在药物学方面,《物理小识》不仅发现和改正了一些历代本草书(包括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错误和疏漏,而且搜集整理了不少历代本草书中未曾采纳却确实行之有效的药物,因而对后世医药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物理小识》中还有很多内容属于生活科学方面的知识,如其中的“洗面筋法”、“去衣垢腻法”、“藏书辟蠹法”等,这些条目为该书增添了不少“居家必备”的实用价值。
方以智一生著述颇多,除了《物理小识》,他还著有《通雅》、《药地炮庄》(此三部著作已收入《四库全书》)、《易解》、《物韵声源》、《医学会通》、《诸子燔》、《几表》、《浮山前后集》、《浮山前后编》、《东西均》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