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防止鱼散窝

如何防止鱼散窝

时间:2023-02-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介绍几种防止人为过失而散窝的办法,供钓友参改。应防止先布窝后确定钓点的做法,避免因找不准钓点在窝上不断移动钓饵。如鲌鱼、鲶鱼等。总之,布窝钓鱼,必须遵守“三轻”原则。
如何防止鱼散窝_钓鱼高手进阶秘技

在布窝钓鱼中,可能会与这种情形不期而遇:正当你兴致勃勃地一条接着一条上鱼时,忽然,上鱼中止,浮标不动了,鱼泡没有了,鱼儿突然不见了。无论怎样变换钓饵、移动钓点、变更方法都无济于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无奈之中,不得不另起炉灶,重新布窝。其实,这种异常就是散窝。造成散窝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环境的影响,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如雷声、爆炸声等;凶猛鱼类和爬行动物进入窝区等,如柴鱼(黑鱼)、甲鱼(鳖)、乌龟等;二是人为过失,如刹竿过重,脱钩跑鱼,移动和放置钓饵不当,增补窝饵有误等。环境影响大都是不可抗力的,是非主观可以克服的。而人为过失主要是操作不当,是可以避免、克服和纠正的。下面介绍几种防止人为过失而散窝的办法,供钓友参改。

图4-6 散窝之鱼

图4-7 上窝之鱼

1.探明水底,找好钓点

由于水底平面的不规则,有高有低,有深有浅,甚至还有异物,在布窝前,应用标坠探明水底情况,找好钓点,然后布窝,做到定点钓鱼。应防止先布窝后确定钓点的做法,避免因找不准钓点在窝上不断移动钓饵。

2.“点”上钓鱼,移动要轻

由于钓饵放置时容易偏离钓点,需要进行纠正,此时的移动一定要轻,如快速强行把钓饵拉入钓点,钓饵就有可能接触鱼的身体,使鱼受惊。最好的做法:轻轻将钓饵原地提出水面,重新放入钓点,这样做,虽然麻烦,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可以防止惊鱼。

3.看标要明,判标要准

标动了,是不是鱼咬钩?是大鱼还是小鱼?是鱼体压线还是鱼尾扫线?这些标相一定要看明分清,不能一见标动就认为鱼在咬钩,就想起竿。确认是鱼咬钩,还要判定钓饵是否进入鱼嘴内,若无,仍旧不能起竿。反之,钓饵进入鱼嘴内,就必须毫不犹豫地起竿,犹豫就有可能错失良机,出现空钩。许多高手钓起鱼来,弹无虚发,高明之处就在判定钓饵进入鱼口的准确性高。有些鱼种,特别是鲤鱼和鲫鱼,在吸入食物后,马上吐出来,再吸入再吐出,可以反复多次。有的鱼没有这种习惯,咬住钓饵便不再松口而强行拖走。如鲌鱼、鲶鱼等。因此,必须要对所钓对象鱼种咬钩的习性有一个了解,并加以确认,以此判断钓饵进入鱼口的标相及时间。

4.使用大钩和小钩,起竿轻重要明确

有的钓友,只要一见标动,不管是大钩小钩,大鱼小鱼,也不管钓饵是否进入鱼口,便使尽全力起竿,钩线被甩绕在横空的电线上,挂在树枝上,终难避免。这种重力度的快速起竿,无论有鱼无鱼都可能引起惊鱼散窝。有鱼,则是把鱼90度地翻转提起露出白色肚皮;无鱼则可能留下一串长长的水花(特别是某些大型硬饵)。这两种物象都是令鱼恐惧的,特别是鱼的白肚皮,其同伴看到必然惊恐至极。其实,刹鱼的轻重,是由鱼钩的大小来确定的。用大钩钓大鱼,钩尖要破骨,力度可大一些;用小钩钓小鱼,力度可小一些。用大钩刹鱼,力度可以使钓饵越出水面(但不能失去控制);用小钩刹鱼,力度应使钓饵不出水面,有的甚至可以不刹鱼只提钩带鱼即可。这是掌握起竿轻重的基本尺度,有些特例就不在其列。

5.防止窝上跑鱼

窝上跑鱼,极易引起惊鱼散窝。窝上脱钩跑鱼有几种情况:①钩挂不深而强拉硬扯撕破鱼嘴;②鱼体过大,钩线偏小,断钩断线以及刹竿过重,撕下鱼吻、挂上鱼鳞等。正确的做法:准确起竿刹鱼后,应持住钓竿,观察鱼线的走向,顺势将鱼带出窝区,在远离窝区的水域进行处理。

6.防止补窝不当

由于补窝不当引起的散窝,实例不少。笔者就有过深刻的教训,本来钓得十分顺手,连连上鱼,就因心血来潮,随意用手丢硬饵补窝,变成再无所获,追悔莫及。因此,补窝要特别谨慎小心,无论用打窝器或用手补窝,应从少量开始,分多次进行。饵料要细,应尽量避免用手投大块硬饵补窝。

7.防止其他人为惊窝

如水中有人游泳、捕鱼、打捞物品、放水灌溉等人为活动,都有可能引起惊鱼散窝,应尽量避免。总之,布窝钓鱼,必须遵守“三轻”原则。即:轻放,轻移动,轻刹竿。做到“三轻”,鱼自然就很难散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