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咏春拳实战派明师王斐先生示范演练本套标指拳谱

咏春拳实战派明师王斐先生示范演练本套标指拳谱

时间:2023-02-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标指拳谱 分段解析拳谱详解标指是咏春拳的高级套路,攻击手法大都以指、掌、肘为主,拳法反而次之,充分发挥人体步法、腰马和桥手的作用,减少临敌出手时自身犯错误的几率,以反常规的技法,或贴身近打,或中距离、远距离内以攻制攻,败形克敌。图 001本章节标指拳谱中的所有动作,笔者特邀请北京咏春拳实战派明师王斐先生示范演练,本套拳谱中将败形发力的许多不传之秘首度公开。
标指拳谱_标指:败形发力

第一节 标指拳谱 分段解析

拳谱详解

标指是咏春拳的高级套路,攻击手法大都以指、掌、肘为主,拳法反而次之,充分发挥人体步法、腰马和桥手的作用,减少临敌出手时自身犯错误的几率,以反常规的技法,或贴身近打,或中距离、远距离内以攻制攻,败形克敌。

标指拳套中,最具代表性的步法是“圈步耕脚”,以弧线形的步法配合手法实现“以打为消”技法。标指中最具攻击性的三种肘法是“盘龙肘”、“斜劈肘”与“横劈肘”,其以不同的角度与弧度展示咏春拳肘法近战的威力。标指中最具杀伤力的指法为“直臂三摆指”、“脱手标指”和“桥底手标指”,其在远中近三种距离下展示咏春长、短桥发力的凌厉攻势。标指中最具代表性的反常规手法为“铲颈手”、“杀颈手”、“擒拿手”、“圈割手三式”与“三鞠躬大车轮手”,它们均是用险中求胜的法门攻击对手,以求速战速决。

总之,咏春三套拳的练习中,“小念头”及“寻桥”拳法,基本上是假设当对手与自己实力相仿或差距不大时,如何因敌制胜,危急关头要求习练者“两利相权取其重”。而“标指”拳法练习中,则假设自己与对手实力悬殊较大,且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我方如何以最迅速、最简单、最直接的手法发力击倒敌人,以求脱险,要求习拳者在危急关头“两害相权取其轻”。故而,标指中的大多招式是以打为消、以攻为守、险中求胜的速战法门。

因此,标指拳套中蕴含着咏春败形发力之奥秘,练习时须打得洒脱飘逸、狂放不羁,发劲柔韧、落点沉重,看似轻盈飘忽,实则强劲凌厉,借力打力,锐不可当。习练者若能以此法度练拳,长年修习,日久天长,必能体悟咏春败形发力之神髓。

img3

图 001

本章节标指拳谱中的所有动作,笔者特邀请北京咏春拳实战派明师王斐先生示范演练,本套拳谱中将败形发力的许多不传之秘首度公开。

标指拳谱的标准动作分解如下(演示者:王斐师傅):

一、预备式(图001)

全身放松,双脚并拢站立,双臂自然下垂置于两腿侧,舌顶上颚,目视前方,自然呼吸。

作用:以平和的心态,放松的肢体与柔和的呼吸来调动人体先天的机能。

二、正身二字钳羊马开马(图002至图004)

双膝微曲,双手握拳尽量上提至两胸侧,双肘向身后拉双拳,至拉不动时双拳贴身定住;双脚以脚跟为轴向两侧外开,旋转成“一”字形,然后双脚以双脚掌为轴向两侧外开,旋转成“八”字形;双膝内嵌上提,含胸拔背,沉肩竖颈,下颌微收,臀部勿外凸,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中心连线上。从身体侧面看,整个身形略似一个倒放的“S”状。

作用:通过二字钳羊马的结构定型,锻炼腿部的力量与支撑,提高周身关节、筋骨与肌肉的高度协调性。

img4

图 002

img5

图 003

img6

图 004

三、下交叉耕手——滚手——上交叉摊手——收拳(图005至图007)

接上式,双肘发力催拳,双拳自胸前变掌向前下方交叉下插,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背向上,掌心向下,成交叉耕手;双肘继续发力提两前臂,两前臂自下而上保持交叉姿势,向前上方滚动前撑;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掌背向外,而掌心向内,成交叉摊手;随后,双肘迅速回拉双拳,收至两胸侧。

作用:锻炼肘底力,提高手臂在上下两个方向的弹性支撑力。

img7

图 005

img8

图 006

img9

图 007

四、左日字冲拳——左摊手——左圈手——收拳(图008至图014)

接上式,左臂贴左肋向内摩擦旋转,催左拳至心窝前一拳距离处稍停,肘底发力将左拳自心窝中线处,向前上方45°角轻快击出,左臂打直,成左日字冲拳状;左臂伸尽之时,左拳变掌前伸,掌心向上,掌背向下,成摊手状;上动不停,左掌以手腕为轴,由内向外回勾绕圈,至手掌绕腕部旋转一周后握拳,左肘发力收拳。

作用:提高中线发拳力量,抻拉左侧肩关节,同时加大左腕部的柔韧性。

img10

图 008

img11

图 009

img12

图 010

img13

图 011

img14

图 012

img15

图 013

img16

图 014

五、右日字冲拳——右摊手——右圈手——收拳(图015至图021)

依循上式,右臂贴右肋向内摩擦旋转,催右拳至心窝前一拳距离处稍停,肘底发力将右拳自心窝中线处,向前上方45°角轻快击出,右臂打直,成右日字冲拳状;右臂伸尽之时,右拳变掌前伸,掌心向上,掌背向下,成摊手状;上动不停,右掌以手腕为轴,由内向外回勾绕圈,至手掌绕腕部旋转一周后握拳,右肘发力收拳。

作用:提高中线发拳力量,抻拉右侧肩关节,同时加大右腕部的柔韧性。

img17

图 015

img18

图 016

img19

图 017

img20

图 018

img21

图 019

img22

图 020

img23

图 021

六、左右圈步耕脚(图022至图027)

依循上式,身体重心移动至右脚,左脚向内回收至右脚侧,呈右脚实左脚虚点地状;动作不停,左脚向左前方滑动,划弧线向外展开,展开后左脚根及左脚外侧如斩刀般切地(因脚部动作形状如同犁刀耕地,故称为“耕脚”)回拉,回收成二字钳羊马状。

接上动作,身体重心移动至左脚,右脚向内回收至左脚侧,呈左脚实右脚虚点地状;动作不停,右脚向右前方滑动,划弧线向外展开,展开后右脚根及右脚外侧如斩刀般切地回拉,回收成二字钳羊马状。

如此左右脚重复圈步耕脚的动作,右脚做一遍,左脚做两遍,共计三次圈步耕脚。

作用:提高下盘腰马合一的整劲,锻炼腿部弧线发力与耕脚寸劲。

img24

图 022

img25

图 023

img26

图 024

img27

图 025

img28

图 026

img29

图 027

七、左三摆指(图028至图051)

依循上式,左拳移至中线,直臂打出日字冲拳,拳尽之时变为摊手,随即摊手变圈手向内圈;圈手圈至腕部上挑五指向前时,自身体中线处直臂沉腕下击,自胸前击落至腹前,如此自上而下,直臂击落三次,恢复直臂挑腕状;此之谓“上下方向的三摆指”。

动作不停,左手变圈手向内圈,圈手圈至五指向前掌心向下时,由身体中线处直臂横击至体侧,如此直臂横击三次,手臂回到中线处;左手变摊手,以摊手向内圈,握拳回收至胸侧;此之谓“左右方向的三摆指”。

(注:本书中“三摆指”,俗称“三摇手”,其动作属秘传练法,与目前世传的“直臂摆指”练法不同。普及的练法仅是手臂打直不动、手部上下左右摇动,而本书中披露的练法则要求直臂上、下、左、右起落开合,从发力内涵讲已经将长、短桥发力有机地融合,习练者熟练掌握后必可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作用:锻炼上、下、左、右方向的弹抖发力,将长、短桥发力融为一体。

img30

图 028

img31

图 029

img32

图 030

img33

图 031

img34

图 032

img35

图 033

img36

图 034

img37

图 035

img38

图 036

img39

图 037

img40

图 038

img41

图 039

img42

图 040

img43

图 041

img44

图 042

img45

图 043

img46

图 044

img47

图 045

img48

图 046

img49

图 047

img50

图 048

img51

图 049

img52

图 050

img53

图 051

八、右三摆指(图052至图076)

依循上式,右拳移至中线,直臂打出日字冲拳,拳尽之时变为摊手,随即摊手变圈手向内圈;圈手圈至腕部上挑五指向前时,自身体中线处直臂沉腕下击,自胸前击落至腹前,如此自上而下,直臂击落三次,恢复直臂挑腕状;此之谓“上下方向的三摆指”。

动作不停,右手变圈手向内圈,圈手圈至五指向前掌心向下时,由身体中线处直臂横击至体侧,如此直臂横击三次,手臂回到中线处;右手变摊手,以摊手向内圈,握拳回收至胸侧;此之谓“左右方向的三摆指”。

作用:锻炼上、下、左、右方向的弹抖发力,将长、短桥发力融为一体。

img54

图 052

img55

图 053

img56

图 054

img57

图 055

img58

图 056

img59

图 057

img60

图 058

img61

图 059

img62

图 060

img63

图 061

img64

图 062

img65

图 063

img66

图 064

img67

图 065

img68

图 066

img69

图 067

img70

图 068

img71

图 069

img72

图 070

img73

图 071

img74

图 072

img75

图 073

img76

图 074

img77

图 075

img78

图 076

九、左盘龙肘(图077至图084)

依循上式,身体微右转,成右侧身钳羊马,同时将左肘上提,肘尖向上,左臂屈曲,左拳变掌,放松手腕,贴近左耳边;随右转马之势,左肘自上而下向右前方中线下击,力尽之时将左手背贴于胸口,肘尖指向身体正前方。

随即,左肘以肘带小臂,将左手自下而上翻转至头左侧,左手护住头侧,左肘尖指向身体正前方;接上动作,身体迅速向左转,成左侧身钳羊马,面向左方,同时将右肘上提,肘尖向上,右臂屈曲,右拳变掌,放松手腕,贴近右耳边;随左转马之势,右肘自上而下向左前方中线下击,同时左拳回拉至左胸侧,击肘力尽之时将右手背贴于胸口,肘尖指向身体正前方。

随即,右肘以肘带小臂,将右手自下而上翻转至头右侧,右手护住头侧,右肘尖指向身体正前方;接上动作,身体迅速向右转,成右侧身钳羊马,同时将左肘上提,肘尖向上,左臂屈曲,左拳变掌,放松手腕,贴近左耳边;随右转马之势,左肘自上而下向右前方中线下击,同时右拳回拉至右胸侧,击肘力尽之时将左手背贴于胸口,肘尖指向身体正前方;此之谓“盘龙肘左右击肘之法”。

(注:本书中“盘龙肘”的动作属秘传练法,这与目前世传的“跪肘”或“磕肘”练法不同。普及的练法仅是随转马之势下击肘,而本书中披露的练法则要求双手如同两条盘龙般,盘旋护住头部,相互配合发力,因此称为“盘龙肘”。从发力内涵讲本练法属于“化打合一”的秘练法门,对于习练者步法、身法、肘法和手法的配合度要求极高,须反复练习方能充分调动四肢百骸之劲力。)

作用:锻炼步法、身法、肘法和手法的高度协调性,强化螺旋爆发力。

img79

图 077

img80

图 078

img81

图 079

img82

图 080

img83

图 081

img84

图 082

img85

图 083

img86

图 084

十、桥底手右标指——并步双标指——圈手收拳——左右圈步耕脚(图085至图095)

依循上式,右拳贴身侧向前内旋转钻出,同时变拳为标指手,自左肘肘底向前标出;随即,后脚迅速上步,双脚并拢,同时双手向身体前方标出,双臂标尽后,双手变为摊手,双手同时内圈收拳回胸侧。

稍停,身体重心移动至右脚,左脚虚点地向左前方滑动,划弧线向外展开,展开后左脚根及左脚外侧如斩刀般切地(因动作形状如同犁刀耕地,故称为“耕脚”)回拉,成侧身二字钳羊马状;动作不停,身体重心移动至左脚,右脚虚点地向右前方滑动,划弧线向外展开,展开后右脚根及右脚外侧如斩刀般切地回拉,成正身二字钳羊马状。

作用:锻炼不同角度、方位下的标指穿打技术与圈步耕脚技术。

img87

图 085

img88

图 086

img89

图 087

img90

图 088

img91

图 089

img92

图 090

img93

图 091

img94

图 092

img95

图 093

img96

图 094

img97

图 095

十一、右盘龙肘——桥底手左标指——并步双标指——圈手收拳——左右圈步耕脚(图096至图114)

(注:此处所做动作均为相反方向重复一遍,锻炼另一侧肢体发力,文字略。)

img98

图 096

img99

图 097

img100

图 098

img101

图 099

img102

图 100

img103

图 101

img104

图 102

img105

图 103

img106

图 104

img107

图 105

img108

图 106

img109

图 107

img110

图 108

img111

图 109

img112

图 110

img113

图 111

img114

图 112

img115

图 113

img116

图 114

十二、左斜劈肘(图115至图120)

依循上式,将左肘上提,肘尖45°角斜向上,左臂屈曲,左拳变掌,放松手腕,贴近左颈侧;身体迅速向右转马,随右转马之势,左肘自斜上方向右前方中线下击,力尽之时将左手背贴于胸口,肘尖指向身体正前方。

接上动作,身体迅速向左转,同时将右肘上提,肘尖45°角斜向上,右臂屈曲,右拳变掌,放松手腕,贴近右颈侧;随左转马之势,右肘自斜上方向左前方中线下击,同时左拳回拉至左胸侧,击肘力尽之时将右手背贴于胸口,肘尖指向身体正前方。

随即,身体迅速向右转,同时将左肘上提,肘尖45°角斜向上,左臂屈曲,左拳变掌,放松手腕,贴近左颈侧;随右转马之势,左肘自斜上方向右前方中线下击,同时右拳回拉至右胸侧,击肘力尽之时将左手背贴于胸口,肘尖指向身体正前方;此之谓“斜劈肘左右击肘之法”。

作用:锻炼斜45°角的劈肘法,强化步法、身法带动下的腰马肩背之力。

十三、桥底手右标指——左高位铲颈手——左横杀颈手——掩肘枕手——脱手标指——圈手收拳(图121至图133)

依循上式,右拳贴身侧向前内旋转钻出,变拳为标指手,自左肘肘底向前上方标出,同一时刻,右臂标尽时,左肘变拳回拉至左胸侧;接上动作,左拳变掌,向前上方打出高位铲颈手,同时,右手变拳回拉至右胸侧。

随即,身体向左转马,借转马之力挥左臂,向身体左侧挥出左横杀颈手;动作不停,左肘以肘带臂用肘底力斩回胸前中线,成掩肘枕手,放松手腕停住,掌指向前。

接上动作,右拳变掌,掌心向左,指尖朝前置于左肘弯处,随即右掌沿左手桥面向前标出成标指手,掌心向右,高及胸部;同时,左手变拳回收至左胸侧。

当右臂标指手打尽后,右手外翻成摊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向内圈手后,握拳收回右胸侧。

作用:强化不同角度、方位下的标指穿打技术与铲颈、杀颈技术,提高腰马与手臂发力的协调性。

img117

图 115

img118

图 116

img119

图 117

img120

图 118

img121

图 119

img122

图 120

img123

图 121

img124

图 122

img125

图 123

img126

图 124

img127

图 125

img128

图 126

img129

图 127

img130

图 128

img131

图 129

img132

图 130

img133

图 131

img134

图 132

img135

图 133

十四、右斜劈肘——桥底手左标指——右高位铲颈手——右横杀颈手——掩肘枕手——脱手标指——圈手收拳(图134至图151)

(注:此处所做动作均为相反方向重复一遍,锻炼另一侧肢体发力,文字略。)

十五、左横劈肘(图152至图157)

依循上式,将左肘上提,大臂与肩膀齐平,肘尖前指,左小臂屈曲,左拳变掌,放松手腕,贴近左胸侧;身体迅速向右转马,随右转马之势,左肘横向向右前方中线击出,力尽之时将左手背贴于胸口,肘尖指向身体正前方。

接上动作,身体迅速向左转,同时将右肘提起,大臂与肩膀齐平,右小臂屈曲,右拳变掌,放松手腕,贴近右胸侧;随左转马之势,右肘横向向左前方中线击出,同时左拳回拉至左胸侧,击肘力尽之时将右手背贴于胸口,肘尖指向身体正前方。

随即,身体继续向右转,同时将左肘上提,大臂与肩膀齐平,肘尖前指,左小臂屈曲,左拳变掌,放松手腕,贴近左胸侧;身体迅速向右转马,随右转马之势,左肘横向向右前方中线击出,力尽之时将左手背贴于胸口,肘尖指向身体正前方;此之谓“横劈肘左右击肘”之法。

作用:锻炼水平角的横劈肘法,强化步法、身法带动下的腰马肩背之力。

img136

图 134

img137

图 135

img138

图 136

img139

图 137

img140

图 138

img141

图 139

img142

图 140

img143

图 141

img144

图 142

img145

图 143

img146

图 144

img147

图 145

img148

图 146

img149

图 147

img150

图 148

img151

图 149

img152

图 150

img153

图 151

img154

图 152

img155

图 153

img156

图 154

img157

图 155

img158

图 156

img159

图 157

十六、桥底手右标指——左低位铲颈手——掩肘枕手——脱手标指——圈手收拳(图158至图169)

依循上式,右拳贴身侧向前内旋转钻出,变拳为标指手,自左肘肘底向前上方标出,同一时刻,右臂标尽时,左肘变拳回拉至左胸侧;接上动作,左拳变掌,向腹部前方打出低位铲颈手,同时,右手变拳回拉至右胸侧。

随即,身体向左转马,借转马之力,左肘以肘带臂用肘底力斩回胸前中线,成掩肘枕手,放松手腕停住,掌指向前。

接上动作,右拳变掌,掌心向左,指尖朝前置于左肘弯处,随即右掌沿左手桥面向前标出成标指手,掌心向右,高及胸部;同时,左手变拳回收至左胸侧。

当右臂标指手打尽后,右手外翻成摊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向内圈手后,握拳收回右胸侧。

作用:强化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下的标指穿打技术与铲颈、杀颈技术,提高腰马与手臂发力的协调性。

十七、右横劈肘——桥底手左标指——右低位铲颈手——掩肘枕手——脱手标指——圈手收拳(图170至图187)

(注:此处所做动作均为相反方向重复一遍,锻炼另一侧肢体发力,文字略。)

img160

图 158

img161

图 159

img162

图 160

img163

图 161

img164

图 162

img165

图 163

img166

图 164

img167

图 165

img168

图 166

img169

图 167

img170

图 168

img171

图 169

img172

图 170

img173

图 171

img174

图 172

img175

图 173

img176

图 174

img177

图 175

img178

图 176

img179

图 177

img180

图 178

img181

图 179

img182

图 180

img183

图 181

img184

图 182

img185

图 183

img186

图 184

img187

图 185

img188

图 186

img189

图 187

十八、上下耕手三式——正身伏手——脱手标指——圈手收拳(图188至图197)

依循上式,身体迅速向左转马,借转马之力,右手摊手左手耕手在身前如交叉剪刀般,向前方弹抖而出;接上动作,身体迅速向右转马,借转马之力,右手摊手变耕手,左手耕手变摊手,左身前如交叉剪刀般,继续向前方挥出;随即,身体迅速向左转马,借转马之力,右手耕手变摊手,左手摊手变耕手,左身前如交叉剪刀般,继续向前方挥出;此之谓“上下耕手三式”。

动作不停,身体恢复正身马姿势,左耕手回到中线变为伏手,掌心向下,五指朝前;右手变掌,掌心向左,指尖朝前置于左肘弯处,随即右掌沿左手桥面向前标出成标指手,掌心向右,高及胸部;同时,左手变拳回收至左胸侧。

当右臂标指手打尽后,右手外翻成摊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向内圈手后,握拳收回右胸侧。

作用:锻炼败形消打技术,减少临敌时自身犯错误的几率。

十九、上下耕手三式——正身伏手——脱手标指——圈手收拳(图198至图207)

(注:此处所做动作均为相反方向重复一遍,锻炼另一侧肢体发力,文字略。)

img190

图 188

img191

图 189

img192

图 190

img193

图 191

img194

图 192

img195

图 193

img196

图 194

img197

图 195

img198

图 196

img199

图 197

img200

图 198

img201

图 199

img202

图 200

img203

图 201

img204

图 202

img205

图 203

img206

图 204

img207

图 205

img208

图 206

img209

图 207

二十、侧身问手三式(图208至图210)

依循上式,身体迅速向左转马,借转马之力,左臂如斩刀般向左前上方挥出,力达掌缘部位;同时,右拳变护手置于左肘弯旁,护住面门。

接上动作,身体迅速向右转马,借转马之力,右臂如斩刀般向右前上方挥出,力达掌缘部位;同时,左手变护手置于右肘弯旁,护住面门。

随即,身体迅速向左转马,借转马之力,左臂如斩刀般向左前上方挥出,力达掌缘部位;同时,右手变护手置于左肘弯旁,护住面门;此之谓“侧身问手三式”。

作用:锻炼侧身变角度、大角度长桥发力,强化腰马力与臂腕力。

img210

图 208

img211

图 209

img212

图 210

二十一、侧身左枕手——左圈割手三式(图211至图218)

依循上式,身体迅速向右转马,借转马之力,左肘以肘带臂,用肘底力斩回胸前中线,成左枕手,放松手腕停住,掌指向前,同时,右护手亦回到左肘弯上方;接上动作,以左手腕为轴向内圈手,圈至五指向下时,身体迅速向左转马,带动左臂腕向左前方圈割,同时,右护手变拳回拉至右胸侧。

随即,身体迅速向右转马,带动左臂腕向右侧转动,左手变圈割手为横掌,随转马之势向前方印出;然后,继续左转马打出圈割手,右转马打出左横掌,如此重复做三遍圈割手和三遍左横掌;此之谓“圈割手三式”。

作用:提高人体腰马与手臂发力的整体协调性,强化弧线圈打力。

img213

图 211

img214

图 212

img215

图 213

img216

图 214

img217

图 215

img218

图 216

img219

图 217

img220

图 218

二十二、左横掌——脱手标指——圈手收拳(图219至图225)

依循上式,当打出第三遍左横掌后,身体略向左转马,恢复二字钳羊马正身马姿势,左横掌变为枕手居于中线位置,放松手腕停住,掌指向前。

接上动作,右拳变掌,掌心向左,指尖朝前置于左肘弯处,随即右掌沿左手桥面向前标出成标指手,掌心向右,高及胸部;同时,左手变拳回收至左胸侧。

当右臂标指手打尽后,右手外翻成摊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向内圈手后,握拳收回右胸侧。

作用:锻炼标指打眼技术,强化手臂弹抖力与手腕灵活性。

img221

图 219

img222

图 220

img223

图 221

img224

图 222

img225

图 223

img226

图 224

img227

图 225

二十三、侧身问手三式——侧身右枕手——右圈割手三式——右横掌——脱手标指——圈手收拳(图226至图243)

(注:此处所做动作均为相反方向重复一遍,锻炼另一侧肢体发力,文字略。)

img228

图 226

img229

图 227

img230

图 228

img231

图 229

img232

图 230

img233

图 231

img234

图 232

img235

图 233

img236

图 234

img237

图 235

img238

图 236

img239

图 237

img240

图 238

img241

图239

img242

图 240

img243

图 241

img244

图 242

img245

图 243

二十四、正身标指三式(图244至图246)

依循上式,左肘底发力,由正身马向前上方发出左手标指,左臂标尽之时,右拳变标指,置于左肘底,五指向前;随即,右手迅速自下而上,向前上方标出,右臂标尽之时,左标指手同时回到右肘底,五指向前;动作不停,左手迅速自下而上,向前上方标出,左臂标尽之时,右标指手变拳,回拉至右胸侧;此之谓“正身标指三式”。

作用:锻炼标指连环穿打技术,强化手臂弹抖力、腕力与指力。

img246

图 244

img247

图 245

img248

图 246

二十五、侧身左高位铲颈手——正身左横杀颈手——掩肘枕手——脱手标指——圈手收拳(图247至图256)

依循上式,身体迅速向右转马,借转马之力,左标指手变高位铲颈手,向右侧前上方打出;随即,身体向左转马,借转马之力挥左臂,向身体左侧挥出左横杀颈手。

动作不停,左肘以肘带臂用肘底力斩回胸前中线,成掩肘枕手,放松手腕停住,掌指向前。

接上动作,右拳变掌,掌心向左,指尖朝前置于左肘弯处,随即右掌沿左手桥面向前标出成标指手,掌心向右,高及胸部;同时,左手变拳回收至左胸侧。

当右臂标指手打尽后,右手外翻成摊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向内圈手后,握拳收回右胸侧。

作用:锻炼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下的铲颈、杀颈技术与标指打眼技术,强化腰马与手臂发力的协调性。

二十六、正身标指三式——侧身右高位铲颈手——正身右横杀颈手——掩肘枕手——脱手标指——圈手收拳(图257至图269)

(注:此处所做动作均为相反方向重复一遍,锻炼另一侧肢体发力,文字略。)

img249

图 247

img250

图 248

img251

图 249

img252

图 250

img253

图 251

img254

图 252

img255

图 253

img256

图 254

img257

图 255

img258

图 256

img259

图 257

img260

图 258

img261

图 259

img262

图 260

img263

图 261

img264

图 262

img265

图 263

img266

图 264

img267

图 265

img268

图 266

img269

图 267

img270

图 268

img271

图 269

二十七、正身擒拿手——左转身摔——左勾拳——左底掌——圈手收拳(图270至图279)

依循上式,双肘发力催拳,双拳变擒拿手,同时向前抓出,高与胸齐;当双肘与胸口距离约有一个拳头位时,稍停,双擒拿手遂向前上方抓出,双手高及头部;此之谓“正身擒拿手”。

随即,身体迅速向左转马,借转马之力,双手五指扣住,直臂向左侧前方握拳抓扣;此之谓“左转身摔”。

动作不停,身体迅速向右转马,借转马之力,左拳自左至右自下而上打出,拳心向上,拳背向下,置于身体胸前中线处停住,同时,右拳收回右胸侧;此之谓“左勾拳”。

接上动作,左拳变掌,直臂自中线处打向前方,成底掌手型,掌跟向上,五指向下,高于胸齐;此之谓“左底掌”。

当左底掌打尽之时,左手外翻成摊手掌心向天,再以手腕为轴向内圈手后,握拳收回左胸侧。

作用:强化腰马、步法带动下的变角度擒拿技术与拳、掌攻击技术。

二十八、正身擒拿手——右转身摔——右勾拳——右底掌——圈手收拳(图280至图289)

(注:此处所做动作均为相反方向重复一遍,锻炼另一侧肢体发力,文字略。)

img272

图 270

img273

图 271

img274

图 272

img275

图 273

img276

图 274

img277

图 275

img278

图 276

img279

图 277

img280

图 278

img281

图 279

img282

图 280

img283

图 281

img284

图 282

img285

图 283

img286

图 284

img287

图 285

img288

图 286

img289

图 287

img290

图 288

img291

图 289

二十九、鞠躬车轮手三式(图290至图294)

依循上式,以腰马带动上身向前下方弯曲,同时双肘发力催双臂,双手掌心相对,向地面穿打。

双臂打直打尽之时,借腰马回弹之力起身,双臂交叉向上抬起,举过头顶,自上而下向身体两侧回落双臂。

如此重复三次弯腰穿打动作和三次双臂回环动作后,在胸前成上交叉摊手状;此之谓“三鞠躬大车轮手”。

作用:锻炼腰马弹抖之力,强化大角度下的败形发力技术。

img292

图 290

img293

图 291

img294

图 292

img295

图 293

img296

图 294

三十、连环日字冲拳(图295至图297)

依循上式,左摊手迅速变日字冲拳,向前上方冲出,左臂打直;同时,右摊手变拳回到右胸侧,一前一后两股劲力形成对拉。

随即,右拳迅速向中线前方冲出,右臂打直;同时,左拳回到左胸侧;稍后,右拳亦收回右胸侧。

作用:锻炼长桥发力技术与加快连环冲拳的速度。

三十一、收式(图298至图300)

双脚以脚掌为轴向内旋转成“一”字形,再以脚跟为轴向内旋,合拢双脚,双拳自然放松下垂,双手置于体侧;至此,全套标指拳套动作打完。

作用:促使周身气血下行,归于丹田。

img297

图 295

img298

图 296

img299

图 297

img300

图 298

img301

图 299

img302

图 3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