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寻桥拳谱 技法解析
追形发力
寻桥指的是敌我双方讲手较技时,通过自身桥手、身法、步法与腿法的多角度变化,寻找并控制对方重心和力点,是训练移动发力的攻守之道,因此称为追形发力。
自古以来,习练者习练拳术往往先从法度与规范学起,进而学习防御之道,最后习攻杀之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拳术训练中,第一阶段习法度为筑基础,第二阶段精防御为求自保,第三阶段专攻杀只为搏命。前辈武者以此三阶段传拳的目的,是要求习拳者能循序渐进,以武学“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为宗旨,过分好勇斗狠,则擅泳者溺于水,最终伤人损己自食其果。
因此,寻桥作为咏春拳的第二套拳,首重桥手对卸力防御,兼顾身形步法踢打,处处以破桥封马的阻截技术,作为防守御敌的主要训练法门;以期在动态搏斗的对抗中,以桥手对接时的触点感应,敏锐洞察对手拳脚攻防的来龙去脉,第一时间料敌先机并做出防御动作,令自身立于不败之地,然后从自保不败中再谋求必胜之道。
故而,“寻桥”拳谱中的动作以防守反击为主,强调在与对手发力冲撞的瞬间,借助手法、步法、身法与腿法的配合应用卸掉对手的力,同时黏住对手,感应其力点与重心的变化,令其如被巨蟒缠身无法逃脱,然后适时发出震荡对手内脏的劲力,将其穿透性击倒。
事实上,“小念头”是咏春内劲发力之源,调动的是人体面对面的静态发力机能,因此称为“朝形发力”;而“寻桥”调动的是人体对抗运动状态下的动态发力机能,因此称为“追形发力”。习拳者操拳时应严守法度,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修习,方能明了个中三昧。若无阶段性的练习突破,纵然跨越“寻桥”去学“标指”,即便招式套路打得有模有样,也难明了内在发劲之奥秘。
综上,“寻桥”拳套是追形发力之基石,须常年修习,方能得其精髓。
本章节寻桥拳谱中的所有动作,均由北京咏春拳实战派名师王斐先生示范演练。
王师傅精研咏春拳十余年,曾在国内外各种搏击对抗赛中获胜,成绩斐然;尤其是2005年曾面对十余名持刀歹徒的围攻,从容不迫击溃对手,一时被传为武林佳话。
多年来,王师傅遍访名师讲手较技,集众多内家拳流派技法精华于一身。本章节中所展示的寻桥拳谱动作,是以叶问系咏春拳为蓝本,同时将各流派内劲发力的不传之秘首度披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