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封堵格挡与闪转摆晃,咏春拳四门防御原理

封堵格挡与闪转摆晃,咏春拳四门防御原理

时间:2023-02-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封堵格挡闪转摆晃四门防御手法卸力引进落空反守为攻四门原理什么是四门防御?“封堵”,指运用手法、身法和步法,将对手的攻击手或攻击腿封住,制敌于半势之中,使其失去攻击作用力。本章详细讲述“近身发力”中的立体防御技术,包含了“封堵法”、“格挡法”和“闪躲法”的各种标准动作,期待习练者在防御技术上获得较大的提升。
封堵格挡_振藩武技:近身发力

封堵格挡 闪转摆晃

四门防御

手法卸力

引进落空

反守为攻

四门原理

什么是四门防御?

将人的身体正面画出一个四方形的面积,在此面积内,再十字切分为四块面积均等的方形区域,作为实战搏击时的防护依据。这四块方形区域分布在人体的左上方(左侧头部及左胸)、右上方(右侧头部及右胸)、左下方(左肋及左膝胯)和右下方(右肋及右膝胯)。因此,产生了咏春拳理中的高外侧门、高内侧门、低外侧门和低内侧门防护,此为“守四方”的四门防御原理。

门分四门,在实战应用之际,按照身体的上下空间结构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手法的“内门”和“外门”防御;第二类是腿法的“内门”和“外门”防御。

如何准确区分搏斗中手法(或腿法)是处在“内门”还是“外门”呢?

内门,指敌方攻来之手(脚)在我方手肘(或腿膝)内侧;或指我方攻来之手(脚)在敌方手肘(或腿膝)内侧。

外门,指敌方攻来之手(脚)在我方手肘(或腿膝)外侧;或指我方攻来之手(脚)在敌方手肘(或腿膝)外侧。

截拳道一脉相承地沿用了咏春拳的“四门原理与攻守合一”法则,当敌人用手法来攻时,我方以手臂实施封堵格挡的防御技术卸力,以手法封制对手双手,同时予以反击;当敌人用脚法来攻时,我方以步法和身法的迅捷变化来闪躲防御,引空对手攻击并乘隙反击。

总之,临敌之际只须运用手法、身法及步法的灵活变化,将对方攻来之拳脚,以最短的距离、最小的力气和最快的速度,封在己方四门之外,严守己方中线,即可护住身体不受伤害。这便是以咏春拳“四门防御”原理为前提,创新出的截拳道运动战法的经典防御技术:“封堵格挡”与“闪转摆晃”。

“封堵”,指运用手法、身法和步法,将对手的攻击手或攻击腿封住,制敌于半势之中,使其失去攻击作用力。“格挡”,指通过双手和双腿在身前空间位置下,做出左右、前后、上下的立体防护动作,将对手的攻击拒之门外。

“闪转摆晃”,指的是身形变化的方法,应用之际通过身法的多角度、多方位拧转变化带动头、颈、肘、膝、腰、腿、足的迅速转动,使对手攻击动作落空的一种实效防护技术。这主要是指人体在攻防中的闪躲、俯仰、拧转、屈伸等各种复杂动作的完成及全身的统一配合。

本章详细讲述“近身发力”中的立体防御技术,包含了“封堵法”、“格挡法”和“闪躲法”的各种标准动作,期待习练者在防御技术上获得较大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