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注释杨式太极拳的叶家拳

注释杨式太极拳的叶家拳

时间:2023-02-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注释杨式太极拳的叶家拳太极拳的发展传承与世上万物的存亡一样,凡能与时俱进者则生机盎然。1926年,叶大密在沪上开设“武当太极拳社”,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太极拳命名的体育社团。在中国,太极拳已成为一种强身健体的全民体育运动。数年后,光复将武当叶家拳这一继承了传统太极拳精华的细弱脉流引至嘉兴瓶山。⊙部分叶家拳爱好者在上海瓶山的叶家拳是拳架和推手同步教授的,有人戏称瓶山是太极拳的进修班和提高班。
注释杨式太极拳的叶家拳_光復讲太极

注释杨式太极拳的叶家拳

太极拳的发展传承与世上万物的存亡一样,凡能与时俱进者则生机盎然。如果说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太极拳是大浪淘沙之后尽显璀璨的明珠,那么,与其同时落入中华传统武术这只玉盘中的小珠则不计其数,武当叶家拳便是其中之一。

叶家拳系叶大密先生根据杨式太极拳改编而成。

叶大密(1888—1973),名祖义、百龄,号柔克斋主,浙江瑞安人。出生于温州武术医学世家,家传小八卦,系武当松溪派叶继美一脉。

叶大密早年行医沪上,拳、医均小有名声。他曾师从田兆麟先生(1871—1959)习练杨式太极拳、并随杨少侯(1862—1930)、杨澄甫(1883—1936)兄弟习练杨式拳架、剑、刀及杆子。

叶大密学会了一百二十八式杨式中架套路后,开始修炼佛教密宗及婆罗门心法(瑜珈早期基本功法),并以婆罗门心法参悟杨式太极拳,后拜武当“剑仙”李景林为师,将所学武当刀、剑、棍、拳融于杨式中架拳中。

img60

⊙叶大密先生

叶大密不仅潜心杨式太极拳的研究,还同时汲取各派太极拳精华,将杨式拳架的主要特点与八卦掌中斜开掌转身法及武当对剑中的转臂捷用法等融为一体,并将所学各派太极精华融会贯通,创建出了风格沉着松静、轻松活泼、舒展大方的叶家拳。

“由于叶大密先生是在原杨家大架子大多数式势的上下衔接处,自然地介入了杨家中、小架子,并将孙、吴、陈诸家太极拳架中拳技作用肯定而清澈的动作,以及八卦掌中的斜开掌转身法、武当对剑中的反臂(倒捶)捷用法等等一并融入,以此帮助学员加深对杨家大架太极拳认识,如果删去其所介入内容,仍可恢复原来杨家大架太极拳的本来面貌”。所以,叶家拳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杨式太极拳的注释。

1926年,叶大密在沪上开设“武当太极拳社”,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太极拳命名的体育社团。叶大密在拳社传授太极拳、太极剑及推手。抗日战争爆发日本人侵占上海后,武当太极拳社停止活动。建国后,叶大密任上海图书馆馆员,从事医术及太极拳研究。

中国习练叶家拳的人不多,主要分布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广州、港澳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

img61

⊙叶大密先生拳照

叶家拳缠绕圆转,方圆相济,外形端庄秀丽,内气宏伟,一招一式攻守兼备,技击性极强。由于叶家太极拳特别注重对意识的训练,强调虚实分清,周身完整一气,因此较流行的太极拳竞赛套路继承了更多的传统太极精髓,无论是强身健体,抑或自卫抗暴,其作用均别具一格。

img62

⊙叶大密先生剑照

嘉兴是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

瓶山,高不足16米,占地6000余平方米,位于嘉兴市中心。每天清晨,这里和华庭街、人民公园、城南公园、环城绿地等处一样,汇聚着一批批各色各样晨练的人群。

在这道晨练的风景中,最亮眼的或许该算是太极拳了。

在中国,太极拳已成为一种强身健体的全民体育运动。随着太极拳的普及,传统太极拳因其套路繁复而逐步让位于国家体委改编的简便易学、以健身为主的简化太极拳。但依然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固守着传统太极拳。当和平时期的国人多纯以太极拳健身时,这些人在健身、技击、哲学、医学甚至太极文化的领域中,上下求索着太极的真髓……这之中,有一支名不见经传的细弱脉流——武当叶家拳。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一位自幼喜爱武术的年轻人蔡光复对师父说,“嘉兴的传统武术,特别是太极拳的提升需加大力度,必须向外学习、求教”。于是,这位师父——当年上海滩的大律师马振宗将爱徒蔡光复带到上海,令其拜自己的外甥何基洪为师。光复这一拜就是三十多年。三十多年来,光复在嘉兴、上海的铁路线上不断往返着,当年一块七的慢车票、两块一的快车票还有三分五分的公交车票积攒了满满一纸盒。同时积攒起来的还有光复对太极的认识、理解、入门以及与何基洪情同父子的师徒之情。数年后,光复将武当叶家拳这一继承了传统太极拳精华的细弱脉流引至嘉兴瓶山。

现为嘉兴武术协会主席的光复,三十多年来每天清晨都会在瓶山义务教拳。

⊙部分叶家拳爱好者在上海

img63

瓶山的叶家拳是拳架和推手同步教授的,有人戏称瓶山是太极拳的进修班和提高班。常有外地和散落在嘉兴各处教授太极拳剑的武术爱好者,慕名前来瓶山搭手过招交流。不少人在推敲切磋中切实感受到了太极拳以中庸为体,以无为为用,舍己从人,随屈就伸,往来推荡,千变万化,处处讲究与人为善等太极宗旨。这远古的中和、温柔、敦厚之美,经叶家拳拳架和推手被展示得淋漓尽致,让许多人一驻足便不愿离去。

⊙蔡龙云先生在嘉兴瓶山

img64

数十年来,随光复学拳者不计其数。当不少人问及在瓶山跟随光复学拳为何不用交学费时,光复坦然道,一是叶家拳难学,能坚持到底的为数不多,学有所成者更少;另外,历来靠教拳挣钱者必有所保留,不太可能倾囊而授,而叶家拳虽名不见经传,却保留了许多传统太极拳的精华,只有不计名利,悉心地教与学,才有可能使这一脉发扬光大源远流长,才无愧于太极拳这一中华传统武术的瑰宝。

拳论·《谈谈对“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认识》·叶大密

练“架子”,是练“知己”的功夫、练自己身上的“意”→“气”→“形”,以“意”领“气”,以“气”带“形”。

“意”是第一位,身上的“气”是第二位,“形”是第三位。这三者既要有先后次序,又必须紧跟。将自己身上的“意”、“气”、“形”,从脚到头,又从头到脚,上上下下,起承开合走得清清楚楚,这就是练自己身上的“知己”功夫。

练“推手”,是练“知彼”的功夫,练“沾、黏、连、随、不丢顶”,这是练“知彼”的功夫。

先“知己”而后才能“知彼”,“知己知彼”然后才能“百战百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