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与年龄有关 2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高密度脂蛋白相对恒定,而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呈稳定上升,40岁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更加明显,60岁开始高密度脂蛋白出现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却升高。这主要由于机体分解代谢减低,表现为机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下调,导致肝脏及周围组织胆固醇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如减少胆固醇的摄入量或使用降脂药物可使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75岁以上的老人,血浆中胆固醇的升高与心脑血管病危险发生有直接关系。
2. 与性别有关
(1)成年女性在40岁之前,胆固醇水平低于男性,到了绝经期50岁以后,胆固醇逐渐升高,常可超过男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要比男性增加2~3倍。女性长期口服避孕药的也可使甘油三酯上升,血浆中甘油三酯增多,常是50岁以上妇女患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另外高密度脂蛋白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血管作用。女性绝经期开始后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开始下降,当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下降0.26mmol/L时,可使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4.2%。
(2)35岁以后男性的全身新陈代谢速度放慢,甜食、含热量较多食物易转化成脂肪堆积在腹部,另外这一年龄的男人干事业、交朋友、好娱乐、多饮酒常导致血压增高,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阻塞血管的低密度脂类物质也不断增加,而有助于废物排除的高密度脂蛋白却在减少。
3. 与膳食有关 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特别是动物脂肪摄入,能够促进胆汁分泌,提高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合成速率,使其在血浆中水平升高。普通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如肉、蛋、乳制品等食品,常伴有高胆固醇含量,使胆固醇合成增加;不饱和脂肪如奶酪、动物内脏等都是高热量营养素,摄入过多可影响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的水平,导致超重、肥胖。
4. 与家族性有关 家族性血脂代谢异常,常是染色体遗传性疾病,表现为:
(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使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升高,高于正常的2~3倍,低密度脂蛋白也升高。临床上常有多部位黄色瘤,以跟腱及手伸肌腱最常见,30~40岁便出现冠心病,其中23%男性在50岁之前死于冠心病,女性要比男性晚10年。
(2)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升高,黄色瘤少见,早发性冠心病家族史多见,在60岁以下发生心肌梗死的阳性家族史,40岁以上原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此型血脂异常最常见,血浆中载脂蛋白B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降低。
(3)家族异常β-脂蛋白血症 也称Ⅲ型高脂蛋白血症。临床表现在手掌面皱褶处出现黄色脂质沉着,也可位于肘、膝、指关节处呈结节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常发生在下肢周围血管。40岁时有近1/3患者可确诊为冠心病。常伴有血浆、尿酸水平升高,但无症状。可出现糖耐量异常,但很少发生糖尿病。
5. 与已知的一些疾病有关
(1)与糖尿病有关 糖尿病(DM)尤其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如血糖控制不佳,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促使肝脏生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使极低密度脂蛋白清除减少,因而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酮症者甚至可出现乳糜微粒血症。另外糖尿病的并发症又可加重血浆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2)与甲状腺疾病有关 甲状腺激素是调节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激素。甲状腺功能减低时常伴随脂蛋白代谢异常。当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不足时,肝脏中胆固醇合成增加。另外,许多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患者常伴有体重增加,导致血中胆固醇水平增加。超出正常范围,肥胖又可直接影响血浆脂蛋白代谢加重,血脂异常、病情较重的患者常有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3)与肾脏疾病有关 肾脏疾病常可引起体内部分调节因素的失调,导致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
1)肾病综合征 主要表现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甚至在疾病缓解期血浆脂蛋白异常可持续存在。
2)慢性肾衰竭 在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常见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浆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中间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总是降低。这种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不仅发生在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而且在肾小球滤过率降至正常的50%时就已经出现。
3)急性肾衰竭 病发时血浆脂质代谢发生紊乱,常在患病4天内出现,主要表现为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总胆固醇水平正常甚至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降低。
4)其他 肾脏移植术后、持续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血浆脂蛋白代谢可出现严重的紊乱,表现为高脂血症。糖尿病性肾病及高血压性肾病亦常并存高脂血症。
6. 与某些药物有关
(1)利尿剂 以噻嗪类升高胆固醇的作用最明显,如双氢克尿噻,它可使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但短期服用利尿剂者,对血浆高密度脂蛋白的影响较轻微。
(2)β-受体阻滞剂 如阿替洛尔,虽然对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一般无明显影响,但可使血浆甘油三酯升高,使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如原有血浆甘油三酯水平较高的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程度更为明显。
(3)α-受体阻滞剂 如哌唑嗪,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同时还可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可使血浆胆固醇及血浆甘油三酯水平下降。而钙离子拮抗剂对血浆脂蛋白的代谢无多大影响。
(4)糖皮质激素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如地塞米松、泼尼松这两种药物在短期应用对血脂水平无影响。但大量长期应用时,可使皮下脂肪中的脂酶活性增加,因而造成皮下脂肪分解增加,使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5)抗精神病药 如苯妥英钠、氯丙嗪也会不同程度地使血脂水平升高,促进肝脏合成胆固醇增加。
7. 与生活方式有关
(1)饮酒 长期饮酒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酒精可增加体内脂质的合成率,减少氧化脂肪酸的比例,增加酯化脂肪酸的比例。此外,酒精还可降低脂蛋白酯酶的活性,而使甘油三酯分解代谢减慢。
(2)吸烟 增加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吸烟可使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升高9.1%。
(3)体育锻炼 体重每增加1kg可使人体血胆固醇升高0.65mmol/L(25mg/dL)。同时肥胖使全身的胆固醇合成增加。习惯于静坐的人血浆甘油三酯浓度比坚持体育锻炼者要高。锻炼可增高脂蛋白脂酶活性,高密度脂蛋白增加,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长期坚持锻炼,还可使外源性甘油三酯从血浆中清除出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