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十一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细菌
一、实验原理
16S rDNA是编码原核生物核糖体小亚基rRNA(16S rRNA)的基因,长度约为1.5kb,其序列包含10个可变区(variable region)和与之相同的11个恒定区(constant region)。可变区因细菌而异,且变异程度与细菌的系统发育密切相关。16S rDNA是细菌系统分类研究中最有用和最常用的分子钟,越来越多的细菌依据16S rDNA被正确分类或重新分类,尤其是许多环境中的细菌。16S rDNA的保守性使应用单一方法进行细菌的统一检测成为可能,尤其在苛养菌及生长缓慢的菌种的检测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二、实验设计
1.提取基因组DNA,调整到合适浓度作为模板,PCR扩增特异基因参考本实验附录。
2.合成16S rDNA特异引物:
Primer1:5'-AGAGTTTGATCATGGCTCAG-3';
Primer2:5'-T AAGGAGGTGATCCAAC-3'
3.将PCR产物电泳分离,切下特异带,进行胶回收纯化,参照实验五。
4.将纯化的DNA与T载体连接,不同组可进行不同DNA与T-载体比例的连接,参照实验六。
5.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参照实验七。
6.重组质粒的转化、蓝白斑筛选和菌落PCR鉴定,参照实验八。
7.序列测定与同源性比较:经测序后所获序列用BLAST软件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
8.应用RPD或CLUSTALW等软件构建系统树,并确定待测细菌的分类地位。
三、结果分析
1.利用16S rDNA可变区序列的差异来对不同菌属、菌种的细菌进行分类鉴定,和其他方法相比,16S rDNA序列测定分析更适用于确定属及属以上分类单位的亲缘关系。
2.16S rDNA的数据库信息及分析软件如下:
RDP(http//rdp.cme.msu.edu/html/)
CLUSTALW(ftp://ftp-igbmc.u-strasbg.fr/pub/ClustalW)
ARB(http://www.ard-home.de/)
ORS(http://soul.mikro.biologie.tu-muenchen.de/ORS/)
OPD(http://www.com.msu.edu/OPD/)
各分析软件因采用的算法(algorithm)不同而各有所长。
附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1.实验试剂
(1)STE溶液:0.1mol/L NaCl,10mmol/L Tris-HCl,1mmol/L EDTA(pH8.0)。
(2)1%SDS溶液:取1mL的1mol/L NaOH和0.5mol/L SDS,另加3.5mL的蒸馏水。
(3)TE缓冲液:10mmol/L Tris-HCl(pH8.0)、1mmol/L EDTA。
(4)苯酚/氯仿:按苯酚与氯仿=25∶24的比例混合饱和苯酚与氯仿。
(5)50μg/mL RNaseA:10mmol/L Tris-HCl(pH7.5),15mmol/L NaCl,在100℃保温15min,然后温室条件下缓慢冷却。
2.实验仪器
培养箱,灭菌锅,超净工作台,低温高速离心机,台式高速离心机,微量移液器,真空干燥器,恒温水浴锅,恒温摇床,50mL离心管(有盖)及5mL离心管,冰箱,小试管,Eppendorf管,Eppendorf管架,吸头,吸头盒,旋转混合器,微型台式真空泵,陶瓷研钵,弯成钩状的小玻棒等。
3.实验步骤
(1)从平板培养基上挑选单菌种接种至5mL的液体LB培养基中,适当温度(37℃)条件下,振荡培养过夜。
(2)取1.5mL的培养液于Eppendorf管中,8000rpm离心5min,尽可能弃去上清液。
(3)向沉淀物中加入3mL STE,重新悬浮沉淀,8000rpm离心5min。
(4)去上清液,将沉淀溶入0.6mL TE中,制成悬浮液。
(5)向样品管中加入65μL10%SDS,剧烈震荡。
(6)将样品管放入65℃水浴中5~8min,溶液变澄清。
(7)加等体积苯酚/氯仿溶液,抽提三次。
(8)取上清液,向上清液中加1/10体积3mol/L的NaAC(pH5.2)。
(9)加等体积异丙醇沉淀DNA,用玻璃棒小心地挑出DNA。
(10)用70%乙醇洗一次,自然干后,加80μL TE溶解。
(11)-20℃保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