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和病毒学教育的先驱
高尚荫从1935年担任武汉大学教授,先后讲授过《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课程。194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武汉大学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导师之一。他认为,学生大学毕业后,只有掌握了广泛而牢固的基础知识,才能深入进行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他鼓励学生除掌握生物学广泛的基础知识外,还要阅读其他学科包括人文科学方面的书籍。他的教学方法灵活,提倡学生独立思考,不要死读书。高尚荫特别注重学生的外语学习,特别是英语学习,严格要求和教育青年教师及学生必须掌握外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尚荫担任过武汉大学生物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教务长、副校长等职务,尽管行政工作非常繁重,但他一直坚持亲自参加教学和科研工作。利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和外语水平,始终站在生物学科发展的前沿阵地上。1956年,当我国的生物学教学内容主要还是讲授整体水平和细胞水平时,高尚荫从国际上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核酸、蛋白质研究的突破中感觉到生物学已逐渐由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深入到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他根据生物科学发展新动向,及时给学校师生作了《分子生物学》的专题报告,使挤满了会场来听课的人耳目一新。
1955年,在高尚荫主持下,武汉大学创办了国内大学中第一个微生物学专业,重点放在微生物的生物学方面,从而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微生物学专门人才,至今这个专业仍然是国内学术水平和实力最强的专业之一。
1964~1966年,受教育部委托高尚荫主办了全国高级病毒学讨论班,参加讨论班的学员都是来自全国有关单位的讲师或相当于讲师以上的病毒学工作者。这个讨论班受到教育部和全国同行的高度评价。20世纪70年代,病毒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病毒因其作为人类难以控制的病原体,作为防治农业害虫的有效手段以及成为研究生命活动的良好的分子生物学模型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国内众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医疗单位及防疫部门都迫切需要经过系统培养的病毒学专门人才。高尚荫经过努力,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又率先筹办了我国第一个病毒学专业,1976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向全国招生。这个专业至今仍然是我国惟一从事病毒学教学的专业,具有病毒学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也是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的重点学科点,成为我国培养病毒学专门人才的主要基地。
高尚荫作为中国病毒学及微生物学教育的先驱者,在其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专门人才,其中绝大部分已成为国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有关部门的学术骨干,不少人已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