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动听的夜鹰之歌

动听的夜鹰之歌

时间:2023-02-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夜莺实际上应为夜鹰,体长约28厘米,只因它的歌声动听如莺,又在夜间鸣叫,故人们称它为夜莺。夜鹰的休眠现象在鸟类中是罕见的。世界上约有90种夜鹰,有的种类分布很宽,带有世界性。生物界里的动物也有这种本领,尤其是某些鸟类,那婉转动听的鸣声,人们常常赞喻它们是歌唱家,其中以夜鹰、歌鸲和画眉更为出色。
动听的夜鹰之歌_生物世界面面观

动听的夜鹰之歌

在夏天的月夜,当你走在去城镇或村庄的小路上,就会听到“tuck-tuck-tuck”的叫声,声音嘹亮而轻快,这是夜莺在歌唱。人们都赞美夜莺深夜的吟咏和嘹亮的歌喉,历代文学家赋予它无限的诗意。

夜莺实际上应为夜鹰,体长约28厘米,只因它的歌声动听如莺,又在夜间鸣叫,故人们称它为夜莺。夜鹰又名蚊母鸟。唐代李肇作的《唐国史补》上记述:“江东有蚊母鸟,夏则夜鸣,吐蚊于丛草间”。可见古代人们对它已有所观察和了解,但对于“吐蚊”却是误解。夜鹰,它是白日休息而夜间活动的鸟类,喜欢吃蚊虫和金龟子等昆虫。夜鹰嘴大,它具有非凡的空中捕食本领,有时也到草丛间低飞,张着大嘴捕食蚊虫,因而被误解为“吐蚊”了。

在欧洲还流行着一种传说:夜鹰嘴形特大,它们常常混在羊群里,悄悄地偷吸羊奶,因此当时欧洲人就把夜鹰叫做goatsucker,即“吮羊奶鸟”的意思。其实它并不偷吃羊奶,不危害人畜;相反它们却给人类造福,它们捕食大量的蚊虫、金龟子。有人曾解剖一只夜鹰的胃,见到里面有五百多只蚊虫,可见它们是为人类除害的朋友。由于人们欣赏夜鹰的歌声,在想象中留下了美丽的形象。殊知夜鹰并不美丽,几乎通身暗褐色,杂以各种斑纹。它们白天喜欢蹲伏在山坡草地或树枝上休息,其羽色酷似树皮,不易发现,因而老乡又叫它为“贴树皮”。

一般熟悉夜鹰的人们都知道,它那优美动听的歌儿,只有在夏天才能听到,甚至彻夜久鸣不休。这是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因为夏天是夜鹰的繁殖季节,它们要寻找伴侣,鸣声就是求偶的重要表示。夜鹰不筑巢,雌鸟将卵产在林间、灌丛、草地及岩石上。卵白色,外壳杂以灰褐和暗灰色。雌雄鸟共同孵卵,夜间由雌鸟担任,白天由雄鸟替换。

夜鹰有许多特殊结构适应捕捉蚊虫。它的嘴短而宽,两侧生有成排的硬须,能像昆虫网一样把蚊虫兜捕入口中。它们的脚很灵巧,奇特的是中趾内侧有栉缘,就像一把梳子,可用来梳理嘴须上绊着的昆虫。它们的翅长尾长,羽毛蓬松细软,飞翔时不发出声音,然而飞行力强,速度高,能在空中急速迂回辗转,俯冲扫荡。两只大大的眼睛,在微光中能敏锐地察觉蚊虫和夜蛾。由于夜鹰嗜食蚊虫,遇到严冬季节,食物就发生困难。此时,它只好降低新陈代谢而呈“休眠”状态,待到来年开春才复苏过来,开始它们的新生活。夜鹰的休眠现象在鸟类中是罕见的。

世界上约有90种夜鹰,有的种类分布很宽,带有世界性。我国有8种,云南有5种。毛腿夜鹰和黑顶蛙嘴夜鹰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有一种林夜鹰,除云南外,还见于台湾省和海南岛。另有一种普通夜鹰,则广泛分布在我国南北,特别是长江以南为最多。

也有人认为,文学作品中的夜莺应是一种比夜鹰小的鸣禽——歌鸲一类的小鸟,例如红喉歌鸲。它们广泛分布于我国,冷天在南部越冬,夏天到东北、西北繁殖,属季节性迁徙鸟类。这种鸟体态玲珑,叫声清婉,多鸣于夏夜,人们常将它养作笼鸟。它是国内有名的观赏鸟之一。但是我国著名的鸟类学家郑作新先生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文学中的夜莺就是前面说的夜鹰。

人之所以能说话唱歌,是因为由喉部的声带振动,音调的高低和音量的强弱都是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口腔形状,舌、齿、唇等灵活多变的动作共同配合的结果。人的发音原理与打鼓鸣锣的道理一样,都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生物界里的动物也有这种本领,尤其是某些鸟类,那婉转动听的鸣声,人们常常赞喻它们是歌唱家,其中以夜鹰、歌鸲和画眉更为出色。鸟类动听的歌儿是怎么唱出来的呢?它们与哺乳动物不同,喉部虽然没有声带,但是在气管的下段与两支气管交界的部位,却有专门的发音器——鸣管。鸣管实际上是气管的一部分,其上附有能振动的鸣膜;左右支气管交叉处有一背腹方向伸展的软骨,叫做鸣骨,其上有半月形的黏膜叫做半月膜;鸣管的外面还有鸣肌。在吸气和呼气的过程中,气流冲击鸣膜和半月膜而振动发音,加上鸣肌的有力收缩,使鸣膜的松紧在不断地变化,因而发出的鸣叫声就变得委婉动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