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澄江生物群与较早的生物群之间的关系
比澄江生物群出现早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群有两个:一个是寒武系底部的梅树村期小壳群,另一个是元古代晚期澳大利亚的埃迪卡拉(Ediacaranfauna)动物群。
梅树村期小壳化石在地层上恰好位于澄江生物群之下。所谓小壳化石,绝大部分是用酸处理后所获得的不同外形的微小化石个体,完整个体较少而且没有软体保存。在分类上多数是形态分类,一些属种的隶属关系不明,如一些刺状、骨片状、小球状的属种等。但梅树村期小壳化石中的不少属种可归属于海绵动物门、腕足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软舌螺动物门等。上述这些门类在澄江生物群中都有代表。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壳化石和澄江生物群的属种在演化上是有连续性的。实际上在梅树村期,澄江生物群一些属种已经出现,有些矿化了的部位保存了各种形态的小壳化石。如Microdictyon一属是研究世界各地区寒武系底部小壳化石时发现的网状圆形或椭圆形骨片,后来在澄江东山发现完整化石标本,证明圆形骨片是完整虫体背部对称排列的18个骨片状构造。Microdictyon是澄江生物群的重要成员之一。这是今后研究梅树村期小壳化石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节肢动物门在寒武纪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的演化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梅树村期小壳化石中属于节肢动物的属种尚未确定。世界寒武系底界层型剖面的研究虽然暂告一段落,我国梅树村期小壳化石的研究不应停止,尤其是有疑问的属种的高级分类归属方面应有所突破。这样才能显示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
埃迪卡拉动物群出现在南澳大利亚元古代晚期,其中主要是软体的水母类、蠕虫类、腔肠动物(Pennatulaceans)、棘皮类、节肢动物及其他一些分类位置不定的属种。这一动物群的属种虽然不多,但经过长时期研究发现,分布地区较广,如澳大利亚、俄罗斯西北部白海地区、加拿大西北部育空地区、纽芬兰及中国湖北三峡地区等。Seilacher(1989,1992)根据横剖面型线图(Bod y plan)的特征,认为埃迪卡拉动物群与后生动物不同,应归属Vendozoa或Vendo bionta。因为在寒武纪地层内不曾发现埃迪卡拉动物群的分子,有些学者认为元古代晚期有集群绝灭的发生。近年来在北美布吉斯页岩内及美国Vermont早寒武世的地层内发现Thaumaptilon,Mackenzia,Emmonaspis,Glenoptron等属。这些属群与埃迪卡拉生物群一些属非常相似,如Charniodiscus,Charnia,Vaizitsinia,Khatyspytia(Cnidaria, Pennat ulacea),Inania,Protechurus,Platypholinia(Actinariananthozoans),Pteridinium(Ediacaranf rond likefossils)及Gelenoptron(Chondrophorine)(ConwayMorris,1993)。最近在爱尔兰晚寒武世地层内发现Ediacaria、Nimbia等埃迪卡拉动物群分子(Crimesetal.,1995)。在澄江及马龙早寒武世地层内发现叶状(frondlike)及扇形化石(Zhang&Babcock,1996)。澄江生物群的叶状化石及Eldonia、Rotasdiscus等重要属种与埃迪卡拉动物群的Pennatulaceans类及水母类化石均可对比。Conway Morris(1993)还指出Naraoia的幼虫个体与埃迪卡拉动物群的Skania相似。从上述的一些发现可知,埃迪卡拉动物群的一些属种或相似的属种在寒武纪也有出现,因此埃迪卡拉生物群和澄江生物群之间有着演化上的联系,元古代晚期的生物绝灭事件看来没有更多的证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