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澄江生物群与环境的关系

澄江生物群与环境的关系

时间:2023-02-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后又经历震旦纪晚期地台浅海海域的适应及适应突破,古生代早期在扬子地台内出现了带壳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及澄江生物群。上述这些外部的环境和气候因素,提供了有利的、适时的生态机遇,这是澄江生物群在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在云南东部出现的必然原因。
澄江生物群与环境的关系_澄江、关岭、热河

第四节 澄江生物群与环境的关系

澄江生物群的出现与环境因素紧密相关。由于地壳的演化、大陆的增生、元古代晚期扬子地台的基底形成,古生代早期向东南方向增生,形成一个适中的浅海地台区。寒武纪气候温暖,海水中食物丰富,不仅为澄江生物群的出现,而且为三叶虫及古杯类等海生无脊椎动物适应辐射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机遇。扬子地台西部的华蓥山断裂以西,震旦纪地层之下有大面积的花岗岩体,四川的地质学家称之为“川中地块”,实际上此岩体即扬子地台的陆核。该陆核的东部地区有元古代砂页岩及灰岩等的沉积,经晋宁运动而褶皱变质,并与西部的陆核区胶合在一起,形成扬子地台的基底。震旦系是扬子地台上第一个沉积盖层。生命经过32亿年的演化过程后,终于在元古代晚期出现了海生软体无脊椎动物,如淮南及三峡地区发现的蠕虫类及Paracharnia的化石。此后又经历震旦纪晚期地台浅海海域的适应及适应突破,古生代早期在扬子地台内出现了带壳的海生无脊椎动物及澄江生物群。

早寒武世古杯类生态环境的研究(Hill,1972)表明,这类动物一般生活在水深20~30m的海水中,气候温暖,可形成古杯礁。我国西南地区,如陕南、川北、鄂西、黔北等地是早寒武世古杯类化石的产地,上述地区都位于西南寒武纪沉积的中区。因此扬子区的西区海水深度在1~20m,东区的海水较深。从西南地区及华北区寒武纪的沉积看,寒武纪的气候应该是炎热或温暖的。如扬子地台西南及北部边缘,中寒武世早期及华北地区早寒武世晚期地层都是红色地层。在川南与贵州交界地区,四川长宁石油钻井中发现早寒武世晚期及中寒武世早期岩盐的沉积。从我国寒武纪沉积与冈瓦纳北缘、巴基斯坦、伊朗、阿曼及阿拉伯半岛寒武纪砂岩、红层及含盐地层的沉积来看,这些地区寒武纪的气候和我国一样,也是炎热或温暖的。我国南方寒武系底部黑色炭质岩层大范围的分布及澄江生物群中有众多藻类化石的发现,都说明浅海水域内丰富的有机质为众多的海生无脊椎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上述这些外部的环境和气候因素,提供了有利的、适时的生态机遇,这是澄江生物群在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在云南东部出现的必然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