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压力
生态压力指危及生物个体或种群的生长及生殖的外界干扰(如寒冷、干旱或饥饿等)及其所产生的生理效应;危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外界干扰(如人口增长、资源短缺或环境污染等)及其所产生的生态效应。生态压力的研究是目前生理生态学、系统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的重要内容。
这里的“压力”一词有几种基本含义:或指一种作用,一种生理的或生态的作用过程;或指引起这个过程的原因,如寒冷、污染等生态因子本身;或二者兼指;也有人用它指作用过程所产生的后果,即功能受干扰的状态。英语中stress原有重负之意,在物理学上指应力。该词广泛应用于生理学和心理学,曾被译为“应激”、“胁强”、“逆境”等。在生理学上,一般指强大而持续的刺激影响机体的整体功能,危及内环境的稳定状态(持续饥饿、严重脱水等)。后来此概念引用于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
生物个体对外界生态压力的耐受力随物种而异。个体在不同发育阶段,耐受力也不同。成体耐受力一般比幼体高,因为成体的内环境稳定机制已成熟。生态系统也存在一定的稳定调节机制。例如,当生态系统受污染较轻时,在包括生物降解在内的各种机制作用下,系统功能基本不受影响;但当外界生态压力超过系统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强烈破坏系统的生态平衡,使植被遭受破坏,食物链上各级生物受损伤甚至死亡,由此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紊乱,功能失调,生物量下降和生物生产力衰退等严重后果。
物理学中与应力一词相联系的还有应变一词,指物体形状尺寸受外因(如受力、温度变化)或内在缺陷影响而发生的相对改变值(与原有形状尺寸的比值)。把它引伸到生物范畴,即指系统结构与功能在强大干扰下偏离正常状态的程度,并译为逆变(strain)。并可用两者的比值来表明生态系统对这种干扰的耐受性:耐受性=生态压力/生态逆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