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1 发状念珠藻细胞光反应器中培养过程特性
6.6.1.1 光反应器中发状念珠藻细胞生长
采用罐式光反应器,反应器高48cm,直径26cm,有效容积20L。反应器内安装两个直径为9.5cm的叶搅拌桨,搅拌桨间距离为14cm,位于下部的搅拌桨距反应器底部8cm。距反应器底部3cm处安装一环形空气分布器。反应器中纵向平行安装3根白色荧光灯管作为光源(彩色插图15)。
在通气量0.8m3· h-1,搅拌转速100r· min-1,25℃条件下培养发状念珠藻细胞的结果如图6- 25。与摇瓶培养相似,细胞接种后未出现明显的停滞期,细胞呈线性生长,线形生长期细胞生长速率为0.035 OD750· d-1,培养15天时进入稳定期,最终细胞浓度为A750 =0.571。
图6-25 发状念珠藻细胞20L光反应器中培养过程曲线
6.6.1.2 培养液pH值变化
与摇瓶培养类似,培养过程中培养基pH值呈上升趋势,但由于较大的通气量使大量CO2溶于培养基中,培养基pH值变化幅度小于摇瓶培养,培养16天,培养基pH值由初始值7.104上升到7.603(图6-26)。
图6-26 发状念珠藻细胞培养液pH值变化曲线
6.6.1.3 培养基中硝酸钠和磷酸二氢钾浓度变化
培养过程中每日测定培养基中硝酸根和磷酸根含量的结果如图6-27。在培养结束时,培养基中仍然有较高的硝酸根和磷酸根含量。
6.6.1.4 反应器中光强变化
为了简化数学推导,假定反应器为板式方形,入射光平行地从一侧垂直照射到反应器的表面,反应器内细胞液混合均匀,反应器内平均光强可表示为:
式中:I0———无培养液时光源初始光强;
R———反应器直径(cm);
α———培养液消光系数。
图6-27 发状念珠藻细胞培养液中硝酸根和磷酸根浓度变化曲线
已知发状念珠藻细胞培养液消光系数α=2.0947XA- 0.0871 ,因此可得出光反应器中平均光强与细胞浓度的关系为:
根据式(6-10)计算,培养过程中光反应器中平均光强变化如图6-28。培养结束时,反应器平均光强由培养初始的206μmol· m-2· s-1衰减为9.3μmol· m-2· s-1。
在培养进入稳定期时培养基中的氮、磷还有较高残留,显然细胞不能继续保持线性生长的原因是由于光强的衰减。在发状念珠藻细胞的光自养培养中,光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营养物质,细胞的生长依赖于光照条件下光合磷酸化所产生的能量,作为碳源的CO2也只有利用光合磷酸化产生的能量和还原力才能被固定为有机物,构成细胞组成物质。由于培养过程中细胞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培养液中平均光照强度降低,即出现光衰减现象,因此,光也像其他营养物质一样在培养过程中不断被消耗,但与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不同的是,光不能在培养基中积累,超过光饱和点的光照会被浪费掉。在发状念珠藻细胞培养中,光照是细胞生长的限制因子,是对培养结果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进行发状念珠藻细胞培养时,合理进行光照,提高光能利用率,是降低培养成本,提高培养效率的有效手段。
图6-28 培养过程中光反应器中平均光强变化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