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模拟类活性化合物

模拟类活性化合物

时间:2023-02-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1.5.6 模拟类SOD活性化合物——胶束化合物近年来,人们根据SOD活性中心的结构特点,用各种小分子的Cu(Ⅱ)配合物进行了类SOD活性的研究。因此,具有催化功能团的长链高分子可提供具有较高SOD活性的胶束类SOD活性化合物,从而提高类SOD的活性,可见胶束类SOD活性化合物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模拟类活性化合物_胶束化合物_超氧化物歧化酶

11.5.6 模拟类SOD活性化合物——胶束化合物

近年来,人们根据SOD活性中心的结构特点,用各种小分子的Cu(Ⅱ)配合物进行了类SOD活性的研究。但这些小分子类SOD化合物的活性与天然SOD的差别主要可能是前者无类似于后者的微环境,因此就需要设法给小分子类SOD活性化合物提供一个合适的微环境,从而大大提高类SOD的活性,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第三代类SOD活性化合物。胶束是近年来模拟类酶体系较为活跃的领域,将一些功能基团连接到或吸附在胶束表面就可以形成类似于酶的“活性部位”,提供一个类似于酶的微环境。

鲁纯素等人在胶束模拟类SOD活性的研究方面获得进展。他们制成了一系列十二碳酰氨基酸铜(Ⅱ)配合物和十二碳酰二肽铜(Ⅱ)配合物,发现模拟类SOD活性化合物带有长链的功能表面活性剂的SOD活性均高于其相应不带长链的模拟类SOD活性化合物(见表11-8)。可能的原因是:①与它们对Cu(Ⅱ)配位场的强度有关,配合物的最大d电子吸收波长λmax不同,其配位场的分裂能也不同,致使其类SOD的活性也就不同。实验发现带有长链功能表面活性剂的λmax均大于相应不带长链表面活性剂的化合物。②由于表面活性剂的长链共价接上氨基酸和二肽后,使其Cu(Ⅱ)配合物成为功能表面活性化合物。这种功能表面活性高分子在水溶液中聚集而成的胶束体系可以提供类似天然Cu,Zn-SOD活性中心的疏水微环境,又可束缚底物,类似于Cu,Zn-SOD的结合部位。

表11-8 类SOD活性氨基酸、短肽铜(Ⅱ)配合物活性和λmax

img916

①pH7.2的CytC-HX-XO体系,配体浓度:2.67×10-7mol/L。

因此,具有催化功能团的长链高分子可提供具有较高SOD活性的胶束类SOD活性化合物,从而提高类SOD的活性,可见胶束类SOD活性化合物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