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裸果木的濒危原因

裸果木的濒危原因

时间:2023-02-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石竹科 Caryphyllaceae裸果木 Gymnocarpos przewalskii Maxim.一、生物学特征裸果木是石竹科裸果木属植物半灌木。裸果木枝二、自然分布状况本种产宁夏贺兰山麓北部洪积扇和中卫市沙坡头地区,分布于我国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自治区。目前裸果木濒危原因:一是结实率低。
石竹科 _宁夏主要农业野生

石竹科 Caryphyllaceae

裸果木(瘦果石竹) Gymnocarpos przewalskii Maxim.

一、生物学特征

裸果木是石竹科裸果木属植物半灌木。高30~50cm,分枝多,呈曲折状,枝皮灰黄色,嫩枝红棕色,节部膨大。单叶对生,无柄,线状椭圆形,长0.5~1cm,宽1~1.5mm,稍肉质,先端锐尖。托叶膜质鳞片状。花小,集成短聚伞花序生于叶腋,具透明膜质苞叶,较花大;花托漏斗形,具肉质花盘;萼片5,倒披针形,长1.5mm,具小尖头,外被短柔毛;无花瓣;雄蕊2轮,外轮5,无药,内轮5,具花药,与萼片对生;子房近球形,花柱细长丝状。瘦果被宿存的花萼包藏,内1粒种子。

img25

裸果木枝

二、自然分布状况

本种产宁夏贺兰山麓北部洪积扇和中卫市沙坡头地区,分布于我国内蒙古、甘肃、新疆等省、自治区。本次调查地点位于贺兰山东麓,大武口电厂铁路西北洪积坡地,海拔1163m。裸果木株高27~45cm,4~8分支/株,冠幅39cm×35cm~72cm×88cm,主茎基部粗15~20 mm,下部(距地面20cm处)6~13mm,侧枝粗12~13mm,一株有叶片9010~10720片。每株有花序9~12个,花序长约5mm,每花序有花4~7朵,单株有花40~90朵。分盖度15%~20%。

img26

裸果木果

三、生境及群落分布

裸果木所处群落为草原化荒漠,以强旱生灌木红砂(Reaumuria songorica)为优势种,株高35cm,密度3株/4m2,分盖度28%;其次为裸果木,株高27cm,密度4株/10m2,分盖度15%;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lum),株高42cm,1株/10m2,分盖度12%;松叶猪毛菜(Salsola laricifolia),株高32cm,4株/10m2,分盖度5%;长叶红砂(Reaumuria trigyna),株高68cm,2株/10m2,分盖度2%。其他植物有灌木亚菊(Ajania fruticulosa),株高15cm,10株/10m2,分盖度<1%;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株高25cm,8株/10m2,分盖度<1%;冬青叶兔唇花(Lagochilus ilicifolius),株高10cm,4株/10m2。荒漠性一年生草本有沙蓬(Agriophyllum squarrosum)、冠芒草(Enneapogon borealis)、三芒草(Aristida adscensionis)等。

img27

裸果木植株

四、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开发前景

裸果木是国家Ⅱ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也是编入我国植物“红皮书”17种干旱荒漠区植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喀顺戈壁、哈密盆地,属于白垩纪至第三纪古老荒漠的残余成分,是构成石质荒漠植被重要建群物种之一;对研究我国西北4省(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荒漠的发生、发展、气候的变化以及旱生植物区系成分的起源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五、濒危原因和保护建议

裸果木是国家首批公布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1997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全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时又被确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目前裸果木濒危原因:一是结实率低。裸果木一般在每年的5~6月开花,7~8月结实,夏季是其分布区降雨量集中的季节,然而尽管开花量很大,但是结实率却不到1%,往往在宿存花萼中包裹的大多数是败育种子。二是萌发率低。裸果木的种子外面包被一层硬实的宿存花萼,这种结构大大地限制了裸果木种子的萌发率。硬实可以通过擦破种皮、浓硫酸浸泡、低温或辐射处理而破除,然而在自然条件下,这些过程不易实现。三是克隆繁殖旺盛。在有性生殖困难的情况下,裸果木大量克隆繁殖,是对其有性繁殖失败情况下的一种补偿。但是,该物种克隆后代扩散范围有限,往往集中在母株周围,造成激烈的同胞竞争,因此在传播距离、产生后代、适应进化方面不如有性繁殖有效。四是人为因素。裸果木含有较高的油脂,在生长良好的地方冠幅比较大,农牧民用它做燃料加剧了对裸果木的破坏。同时,裸果木分布区含有比较多的矿藏,如煤矿、金矿等,人们开采地下资源致使其生境破碎、种群被隔离。此外,裸果木因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是骆驼、羊等动物的好饲料,加上其分布区又大多是牧区半牧区,过度放牧和牛羊的践踏使得裸果木幼苗生长困难。五是历史原因。裸果木是古地中海第三纪孑遗植物,起源于热带地区,其旱生结构是后来逐渐演化而来的,尽管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裸果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史特征已经表现出对内陆极旱环境的某些适应,但是仍有一些生物学特性与其所处的环境不相适应,这也是造成其濒危的一个原因。为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分布区人民群众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认识,减少对濒危植物的破坏;在其自然分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重点实施就地保护,并重点实施迁地保护。

img28

裸果木生境

银柴胡(披针叶繁缕,披针叶叉繁缕,牛肚根) Stellaria dichotoma L.var. lanceolata Bge.—S.gypsophiloides Fenzl.

一、生物学特征

银柴胡是石竹科繁缕属植物,叉歧繁缕的变种,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0~30cm,主根圆柱形。地上茎基部宿存短枯枝。茎丛生,由基部起多次二歧式分枝,被腺毛或短柔毛。叶对生,长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0~2.5cm,宽1.5~5m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具短柄,具狭膜质边缘。顶生二歧聚伞花序,花多数;苞片狭小与叶同形;萼5片离生,披针形、端锐尖,具膜质边缘;花瓣白色,深2裂至中部;雄蕊10枚,与萼片对生的5枚较长;子房倒卵形,花柱3。蒴果倒卵形,长2.5mm,顶4(稀6)齿裂,含1粒种子。

img29

银柴胡花

二、自然分布状况

分布于宁夏中卫、盐池、陶乐、灵武等固定、半固定沙丘、沙地上。据在中卫沙坡头半固定沙丘上调查,株高52~72cm,具20~30分枝,丛径60cm×98cm~98cm×140cm。花序甚多,每花序长160~170cm,具花25朵。叶片长3.5cm,宽1.5cm,每株有种子25枚,长宽0.4cm。

img30

银柴胡根

三、生境及群落组成

银柴胡所处沙生植物群落,尚有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中间锦鸡儿(Caraganaintermedia)、差巴嘎蒿(Artemisia harodendron)、棉蓬(Corispermum sp.)、刺沙蓬(Salsola ruthenica)、宽叶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 var.latifolia)、砂蓝刺头(Echinops gmelinii)等。

四、经济价值及开发前景

银柴胡以其干燥根入药,在传统中药中,银柴胡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主治脾虚痨热。现代研究表明,本品含有甾体、黄酮、皂苷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降血脂、清热、杀精子等作用。宁夏银柴胡具有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酯类和烷烃类化合物。

img31

银柴胡枝干及花

在宁夏,另有两种石竹科植物,与上述银柴胡有同样药效,都以根作为“银柴胡”入药,可清热凉血,主治阴虚潮热久症、小儿疳热等。其一为繁缕属的二柱繁缕(Stellaria bistylata),分布于贺兰山山谷及林缘草甸,特征为花柱2,稀3。其二为石头花属的狭叶草原石头花(Gypsophila davurica var.angustifolia Fenzl.),又称狭叶草原霞草、山银柴胡,分布于宁夏南北各山地及石嘴山市、银川市、盐池、同心、中卫、海原、西吉等县、市,特征为花萼合生;花瓣先端微凹而不深裂;花柱2;花白色或粉红色。

五、濒危原因及保护建议

近些年来,虽然银柴胡的栽培面积有所扩大,但其原生种群数量却在缩小,随当地人的采挖、或作田间杂草清除,以及开荒下受到严重破坏。建议保护原生种源,建立种子基因库,扩大种源结构和种植面积,为医药工业提供优质的原料。

img32

银柴胡植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