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科 Berbenridaceae
南方山荷叶(窝儿七,江边一碗水) Diphylleia sinensis H.L.Li—D.grayi Schmide—D.cymosa Michaux subsp.sinensis(H.L.Li)T.Shimizu
一.生物学特征
南方山荷叶是小檗科山荷叶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横行,具节,上面有多个近圆形的窝状凹陷,下面生多数纤维根。茎直立,单一,高40~50cm,淡黄色,具纵条纹,无毛,基部具白色或淡褐色叶鞘,长2~4cm。基生叶具长柄,柄长约40cm,疏被细柔毛,叶片宽肾形,长13~23cm,宽17~33cm,先端深2裂,基部心形,边缘具不等大小的齿牙,齿牙端有尖头,上面无毛,下面脉上被短柔毛。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总花梗长5~8cm,花梗长4~8mm,均被短柔毛;花白色,萼片膜质,卵圆形,长4~8mm,早落;花瓣宽倒卵形,长2~4mm;雄蕊6枚,长约4.5mm,花药长圆形,长2mm,花丝较粗壮;子房与雄蕊近等长,花柱短,柱头头状。浆果近球形,成熟后深蓝色。花期5月。果期6月。
南方山荷叶果
南方山荷叶叶
据在宁夏六盘山西峡林场小南沟调查时测得株高平均70 cm,分枝数平均为3,丛径平均95 cm。根入土深度为平均26 cm,下面生多数纤维根,纤维根数平均105条/株,根系幅度平均30 cm,根系集中部位在地面以下平均36 cm,纤维根直径约2mm,根柄长25cm,疏被细柔毛。叶片数3片/株,叶片宽肾形,长30cm,宽17cm。花序长10 cm,花序数1个/株,总花梗长14cm。
二.自然分布状况
南方山荷叶分布于宁夏六盘山林下。2006年9月20日在宁夏泾源县西峡林场小南沟一亩地内发现10株。2007年9月在凉殿峡发现有较大面积分布。
三.生境及群落分布
宁夏泾源县地处东经106°12′~106°30′,北纬35°14′~35°38′,年平均温度5.8℃,≥0℃的积温2671.2℃,≥10℃的积温1925.0℃,年降雨量650.9 mm,年蒸发量1426.5 mm,干燥度1.02,生长环境为中生生境。有南方山荷叶分布的宁夏泾源县西峡林场小南沟,位于泾源县以西5km处,海拔2083m,生境为林缘灌丛,坡度45°,土壤类型为山地棕壤,较肥沃。该群落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下木有毛榛子(Corylus mandshurica)、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ium),林下草本为以无毛牛尾蒿(Artemisia dubia var.subdigitata)为主的山地草甸。群落内含有植物47种,隶属于20科:忍冬科、松科、壳斗科、蔷薇科、卫矛科、小檗科、毛茛科、木樨科、山茱萸科、五加科、唇形科、菊科、车前科、茜草科、豆科、龙胆科、百合科、十字花科、薯蓣科和旋花科。群落结构分为四层:第一层乔木层油松,高5cm、分盖度3%;第二层灌木层有毛榛子、小叶丁香(Syringa microphylla)等,高1~2m,分盖度均为1%;第三层草本层主要有无毛牛尾蒿、大火草(Anemone tomentosa)、草地凤毛菊(Saussurea amara)等,株高为42~62cm,分盖度分别为3%和1.5%;草芍药(Paeonia obovata),植株高度平均80cm,分盖度<1%,物候期为果期,生活力中等;第四层东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为主,株高6~15cm,分盖度3.5%。群落中主要伴生植物还有天目琼花(Viburnum sargenti)、辽东栎(Queicus wutaishanica)、柔毛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栓翅卫矛(Euonymus phellomanus)、蒙古荚蒾(Viburnum mongolicum)、灰栒子(Cotoneaster acutifolium)、葱皮忍冬(Lonicera ferdinandii)、甘肃山楂(Crataegus kansuensis)、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红瑞木(Cornus alba)、水栒子(Cotoneaster multifolium)、小叶悬钩子(Rubus parvifolius)、水杨梅(Geum aleppicum)、茜草(Rubia cordifolia)、羽裂华蟹甲草(Sinacalia tangutica)等,总盖度86%。
四、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开发前景
南方山荷叶的根茎为西北地区常用中草药,有活血化淤、解毒消肿的作用,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咽喉肿痛、痈疖肿毒、毒蛇咬伤和乌头中毒等病。是国家建议重点保护的药用植物物种,已被收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
南方山荷叶主要含山荷叶素、鬼臼毒素、去氢鬼臼、山柰酚等。其中鬼臼毒素含量为2.5%左右,是重要的抗癌药,又是重要的医药工业原料和出口产品。
南方山荷叶一直作为民间草药使用,其药效、药性最早载于《月王药珍》,在《晶珠草本》中也有记述。南方山荷叶临床上用于子宫癌、乳腺癌、食道癌等癌症的治疗。医学研究表明,鬼臼毒素对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先天性肾囊炎等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南方山荷叶果实胎座含有较高糖分,成熟时味道鲜美,新鲜果汁还有美容的功效,在保健品、化妆品开发方面同样具有潜力。因此,南方山荷叶是极具药用价值和开发前景的植物资源。
五、濒危原因和保护建议
六盘山野生南方山荷叶资源储量十分有限,乱采乱挖现象的时有发生使其种群数量日益减少,分布面积也日渐缩小,仅在海拔较高、交通不便、人类活动极少涉足的地方有分布,而且多隐藏在难以发现的灌木丛、树根草丛中。
南方山荷叶种子种皮的坚硬也限制了种子萌发时胚根的伸出。因此,较低的种子存活力和萌发率也是南方山荷叶在自然环境下更新困难的一个因素。建议在六盘山南方山荷叶适宜生长区,结合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建立南方山荷叶资源修复、再生保护区。同时要加强对六盘山南方山荷叶资源储量、分布范围、群落特征、生态环境破坏等情况的全面系统调查,围绕致濒因素开展科学研究,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人工引种栽培是解决其资源短缺最快捷、最经济的途径,为积极探索南方山荷叶的集约化栽培技术和综合开发利用的可持续经营模式,建议成立南方山荷叶人工药用栽培和野生种质遗传多样性保护基地,尽早落实南方山荷叶的规模化人工种植。
南方山荷叶生境
桃儿七(鬼臼) 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Ying—Podophyllum hexandrum Royle—P.emodi Wall.—P.emodi Wall.var.chinensis Sprague
一、生物学特征
桃儿七又名鬼臼,属小檗科鬼臼属植物。属国家Ⅲ级保护植物。多年生草本,株高60cm。根状茎粗壮,横行,密生多数发达的纤维根,长达20cm,直径3~4mm,红棕色。茎直立,圆筒形,具纵条纹,中空,无毛,基部被4~5片白色或淡黄色的膜质叶鞘,长1.5~15cm,先端圆钝。上部生叶2片,叶片心脏形,长13~20cm,宽16~25cm,3~5深裂几达基部,中央裂片3浅裂,侧裂片2裂,至近中部,小裂片先端渐尖,上部边缘具少数锯齿,表面无毛,背面密生白色绒毛。花单生,先叶开放,粉红色;花梗长2~3cm;萼片早落;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1.4~2cm,宽6~8cm,先端圆钝,基部渐狭,边缘波状;雄蕊长约9mm,,花丝内弯,下部稍扩展,花药狭椭圆形,长约4mm;子房椭圆形,稍短于雄蕊,花柱短,柱头头状。大形浆果红色,椭圆形。花期5~6月。果期7~9月。
桃儿七花
本次在泾源县西峡林场调查测得植株高83cm,冠幅70cm。根入土深度为104cm,根幅45cm,侧根285条,根系集中部位为地表以下30cm。根颈长12cm,直径18cm。浆果椭圆形,近似肾形,长9cm,宽4cm,红色,果实鲜重28g。
二、自然分布状况
桃儿七分布于宁夏六盘山西峡、红峡、东山坡、老龙潭、二龙河、大雪山一带,多生于向阳山坡草地。2006年9月20日在宁夏泾源县西峡林场马鞍桥北沟一亩地内发现2株。
三、生境及群落分布
宁夏泾源县地处东经106°12′~106°30′,北纬35°14′~35°38′,年平均温度5.8℃,≥0℃的积温2671.2℃,≥10℃的积温1925.0℃,年降雨量650.9mm,年蒸发量1426.5 mm,干燥度1.02,生长环境为中生。桃儿七分布宁夏泾源县西峡林场小南沟,位于泾源县西8km处,海拔2332m,,生长地处于西北坡,坡度50°,生境为山地林缘,土壤类型为山地棕壤,较肥沃。群落内含有植物35种,隶属于22科:卫矛科、鼠李科、忍冬科、蔷薇科、芸香科、松科、毛茛科、伞形科、菊科、禾本科、凤尾蕨科、藜科、唇形科、小檗科、五加科、石竹科、莎草科、茜草科、百合科、龙胆科、旋花科、荨麻科。所处群落为山地林缘杂灌木丛,上层为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以甘肃山楂(Crataegus kansuensis)、蒙古荚蒾(Viburnum mongolicum)、甘肃海棠(Malus kansu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为主,株高2m以上,郁闭度0.3~0.4。林缘灌丛有小叶忍冬(Lonicera microphylla)、天目琼花(Viburnum sargenti)、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鼠李(Rhamnus davurica)、黄花楤木(Aralia chinensis)、翅刺峨嵋蔷薇(Rosa omeiensis f.pteracantha)、甘肃小檗(Berberis kansuensis)、栓翅卫矛(Euonymus phellomanus)、红瑞木(Cornus alba)、毛榛子(Corylus mandshurica)等。灌木层高1~3.5cm。其下草本层为无毛牛尾蒿(Artemisia dubia var.subdigitata)、圆柱披碱草(Elymus cylindricus)、巨序翦股颖(Agrostis gigantea)、甘菊(Dendranthemum lavandulifolium)、防风(Ledebouriella seseloides)、香青(Anaphalis sp.)、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三褶脉紫菀(Aster ageratoides)、甘露子(Stachys sieboldi)、狗筋蔓(Cucubalus baccifer)、苔草(Carex sp.)等组成的山地草甸,总盖度100%。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无毛牛尾蒿、巨序翦股颖等,高112~141cm;第二层圆柱披碱草、香青、鬼臼等,高52~68cm;第三层苔草、东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等,高15~23cm。桃儿七在群落中以偶见种出现。
桃儿七果实
四、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开发前景
桃儿七一直作为民间草药使用,其药效、药性最早载于《月王药珍》,在《晶珠草本》中也有记述。其性温、味苦、微辛、有毒,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近年来,从其根及根茎中分离出的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去甲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n)等有效成分,是获得新型抗癌药物的前体,临床上用于子宫癌、乳腺癌、食道癌等的治疗。医学研究表明,鬼臼毒素对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先天性肾囊炎等疾病也有很好的疗效。鬼臼果实胎座含有较高糖分,成熟时味道鲜美,新鲜果汁还有美容的功效,在保健品、化妆品开发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因此,桃儿七是极具开发前景的药用植物资源。
五、濒危原因和保护建议
六盘山野生桃儿七资源因其为群落偶见种具有明显的稀有性,本来就储量十分有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潜在药用价值的认识提高,偷入林区乱采乱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护林工作困难重重,以致六盘山自然保护区野生桃儿七种群已日益减少,分布面积日渐缩小并严重破碎化,大面积成规模的野生桃儿七资源已十分罕见,仅在海拔较高、交通不便、人类活动极少涉足的地方有零星分布,而且多隐藏在难以发现的灌木丛、树根草丛中,已成为濒危物种。同大多数濒危药用植物一样,桃儿七也是一个“人为濒危物种”,现已列为国家三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另外,桃儿七种子为了适应山地严寒气候,外被致密的种皮,这也限制了种子萌发时胚根的伸出。Nadeem等(2000年)对种子生存力测试实验说明,桃儿七种子即使在4.0℃~6.0℃下保藏,经过6~12个月也会丧失活力。因此,较低的种子存活力和萌发率也是桃儿七在自然环境下更新困难的一个因素,是其濒危的内在原因。
建议对六盘山桃儿七资源储量、分布范围、群落特征、生态环境、破坏机制等情况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围绕致濒因素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建议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成立专门保护区,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库;在六盘山桃儿七适宜生长区,结合封山育林建立桃儿七资源修复、再生区,实行就地保护,促进其加快再生繁衍,并通过人工补植,增加其种群数量和密度,有效地扩大种群自然分布区,增加天然蕴藏量。
人工引种栽培是目前保护桃儿七,解决其资源短缺最快捷、最经济的途径。建议积极开展对其开发利用及人工繁育的技术研究,建立桃儿七人工药用栽培基地和野生种质遗传多样性保护基地。积极探索集约化栽培技术和综合开发利用经营模式,实现单纯低效利用野生资源向人工培育高效开发转变,为实现这一珍贵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当地农民的增收脱贫和地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桃儿七植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