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是怎样认亲的
气味是身份证
美国有一种蛤蟆卵孵化出的蝌蚪,似乎能通过气味识别素昧平生的兄弟姐妹,它们情愿与亲兄弟姐妹集群游泳,而不愿与无血缘关系的伙伴为伍。
科学家将一只蛤蟆同一次产的卵孵出的蝌蚪染成蓝色,另一只蛤蟆产的蝌蚪染成红色,一起放入水池中。
开始,它们混在一起,过不了多久,它们又自动分开,红色蝌蚪相聚在一处,蓝色蝌蚪相聚在另一处,泾渭分明。
科学家又做了一次实验,将蛤蟆同一次产下的卵孵出的蝌蚪一半染成红色,另一半染成蓝色,将它们放在一个水池中。这次它们并不按颜色分成两群,而是紧紧聚成一团。
蜜蜂是靠气味识别自己亲属的。蜂群里有专门的所谓“看门蜂”,由它控制进入蜂巢的蜜蜂。
在一起出生的蜜蜂可以通行无阻,却阻止其他地方出生的蜜蜂入巢。“看门蜂”的任务,是对进巢的蜜蜂进行审查,它们以自己的气味为标准,相同的放行,不同的拒之门外。
鸣声辨别亲属
崖燕大群地在一起孵卵,峭壁上会同时挤满几千只葫芦状的鸟巢。用不着担心它们会认错自己的子女,对它们来说,雏燕的叫声就是它们的识别标志。在常人听来,雏燕的叫声似乎是一样的,没啥区别。
但如果仔细分析,可发现其中仍有细微的差别。
实验证明,若向附近的空巢放送雏燕叫声的录音,老鸟每次都只向自己雏鸟的叫声飞去,并且也会发出鸣叫。雏鸟听到后,会叫得更加起劲。
在美国西南地区一些岩洞里,栖息着7000万只无尾蝙蝠。它们的居住地非常拥挤,因此生物学家们推测,母蝙蝠喂奶时,只是盲目地喂首先飞到自己身边的小蝙蝠,并非自己的亲生子女。
但是实验证明,约有81%的母蝙蝠喂的正是自己的子女。之后科学家又发现,母蝙蝠在喂奶前,先要发出呼唤的叫声,再根据小蝙蝠的回答,来判断是否是自己的子女。
它们还要进一步用鼻子嗅,在确认真正是自己的子女后才开始喂奶。
骗亲有其道理
杜鹃在繁衍后代的时候不垒巢、不孵卵、不育雏,这些工作会由其他鸟来替它完成。
春夏之交是雌杜鹃产卵时期,它便选定画眉、苇莺、云雀、鲤鸟等的巢穴,利用自己的形状、羽色和猛禽鹞鹰相似的特点,从高远处疾飞而来。
巢内的其他鸟以为大敌鹞鹰来犯,便仓皇出逃,杜鹃乘机便将卵产在这些鸟的巢内。
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原因,杜鹃产的卵在大小、色泽、花纹方面和巢主产的卵相差甚微,因此不易被巢主发现。
杜鹃的卵在巢内最先破壳成雏。
小杜鹃的背上有块敏感区域,有东西碰上便会本能地加以排挤,所以巢主的卵和破壳的雏鸟便被它推出巢外。
这样,小杜鹃可以独自占养父母采集来的食物了。小杜鹃慢慢长大了,老杜鹃一声呼唤,它便跟着远走高飞。
异类认亲
2002年,在肯尼亚山布鲁国家公园,一只完全成年的母狮接连收养了5只小非洲羚羊,至今生物学家仍对这只母狮的行为百思不得其解。
非洲羚羊通常会成为狮子口中的美餐,然而这只行为异常的母狮竟然成了它们的保护者,每当它收养一只小羚羊后就会承担起保护责任,睡在它身旁,保护它免受其他狮子的攻击。
由于这只母狮寸步不离地守护它的“孩子”以至于它不能猎食,由于缺乏营养,日渐消瘦。
但是,一天夜里当它收养的一只羚羊自然死亡后,它的自然本能显露出来,由于饥饿它吃掉了死去的那只羚羊。
一些野生动物专家试图对这只母狮的异常行为做出解释,或许这只母狮不能生育幼狮,所以它的母亲情结使它扮起了母亲的角色。其他人认为这只母狮患有精神障碍。
一种生存适应
社会生物学家认为,同缘相亲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一种生存适应。动物生存有一个目标,就是要传播自己的基因。
如果崖燕不能认亲,就可能把辛辛苦苦找来的食物给别的幼鸟吃,而让自己的孩子饿肚子。
而新猴王要咬死老猴王的后代,那是因为这些小猴没有它的基因。
在线小知识
一只小河马在海啸中失去妈妈,成了孤儿。一只体型庞大的百年雄龟心甘情愿地做了它的“继父”,从此形影不离。这个发生在肯尼亚动物保护区内的故事,让生物学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