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糖酵解中间产物的鉴定
【实验目的】
1.掌握糖酵解中间产物的鉴定方法和原理。
2.熟悉通过酶的抑制作用调节代谢途径。
3.了解使中间产物堆积的方法在研究中间代谢中的意义。
【实验原理】
在细胞质中,一分子葡萄糖通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两分子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有机体获得化学能的最原始的途径,也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糖类物质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利用碘乙酸对糖酵解过程中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特异地且不可逆地抑制作用,使3-磷酸甘油醛不再向前变化而积累。硫酸肼作为稳定剂,用来保护3-磷酸苷油醛使其不自发分解。然后用2,4-二硝基苯肼与3-磷酸甘油醛在碱性条件下形成2,4-二硝基苯肼-丙糖的棕色复合物,其棕色程度与2-磷酸甘油醛含量成正比。从而证明糖的分解代谢过程中,含有3-磷酸甘油醛的中间产物。
【实验材料】
新鲜酵母。
【实验器材】
试管(1.5 cm×15 cm)、吸量管(1 ml、2 ml、3 ml)、恒温水浴、烧杯(50 ml)、电子天平。
【药品试剂】
1.2,4-二硝基苯肼:0.1 g 2,4-二硝基苯肼溶于水100 ml 2 mol/L盐酸溶液中,储于棕色瓶中备用。
2.0.56 mol/L硫酸肼溶液:称取7.28 g硫酸肼溶于50 ml水中,这时不会全部溶解,当加入NaOH使pH值达7.4时则完全溶解。此液也可用于水合肼溶液配制,可按其分子浓度稀释至0.56 mol/L,此时溶液呈碱性,可用浓硫酸调pH值至7.4即可。
3.5%葡萄糖溶液。
4.10%三氯乙酸溶液。
5.0.75 mol/L NaOH溶液。
6.0.002 mol/L碘乙酸溶液。
【实验方法】
1.取小烧杯3支,编号,分别加入新鲜酵母0.3 g,并按表5-1分别加入各试剂,混匀。
表5-1 糖酵解中间产物的鉴定——发酵产生气泡观察
2.将各杯混合物分别倒入编号相同的发酵罐内,放入37℃保温1.5小时,观察发酵管产生气泡的量有何不同。
3.把发酵管中发酵液倾倒入同号小烧杯中并在2号和3号杯中按表5-2补加各试剂,摇匀后放10分钟并和第一支烧杯中内容物分别过滤,取滤液进行测定。
表5-2 糖酵解中间产物的鉴定
4.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上述滤液0.5 ml,并按表5-3加入试剂和处理。
表5-3 糖酵解中间产物的鉴定——二硝基苯肼反应
室温放置10分钟后,分别向上述试管中加入0.5 ml2,4-二硝基苯肼,混匀后在38℃水浴保温19分钟,然后加入0.75 mol/L NaOH 3.5 ml,观察实验结果。
【思考题】
实验中哪一发酵管生成的气泡最多?哪一管最后生成的颜色最深?为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