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乱世君主乔治三世的经典

乱世君主乔治三世的经典

时间:2023-02-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乱世君主乔治三世在位的时期,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代,发生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大事。战争结束,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当法国大革命的消息刚刚传入英国的时候,乔治三世立刻对之加以谴责,并与欧洲几个主要国家前后7次组成反法同盟,开始了延续22年的战争。历史学家认为,乔治三世和英国政府的对法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霸权,是已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同正在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法国之间的一场殊死的争霸搏斗。
乱世君主_名人基因密码

乱世君主

乔治三世在位的时期,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代,发生了一系列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大事。

1.美国独立战争。1607年,英国人来到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开始建立殖民地。经过不断拓殖,到18世纪30年代,殖民地数已达13个,各殖民地之间的经济来往日益密切,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市场。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不断地向北美各殖民地增加税收,实行高压政策,对殖民地进行野蛮的压榨和残酷的剥削。殖民地居民强烈不满,举行多次大规模的游行示威。然而,英国当局却毫不理会,反而变本加厉地制造多次惨案和颁布更蛮横的法令。殖民地居民忍无可忍,终于在1775年4月19日于波士顿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前的动乱时期,乔治三世倾向以政治手段解决问题。那时,在北美殖民地广大群众的心目中,乔治三世仍有相当的威望;北美殖民地的领袖们也只反英国内阁,不反英国国王。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乔治三世身上,希望他能取消内阁实行的残酷压迫政策。当时,在北美殖民地的领袖中,温和的保王势力还占相当数量。然而,从1774年起,乔治三世认为如果继续采取怀柔政策将被视为软弱,因此转而采取强硬态度。1774年9月,他宣布:“现在命运已经定了,殖民地不是胜利,就是屈服。”“必须用战斗来决定他们是隶属于国家还是独立。”这种强硬而毫不妥协的态度,使北美殖民地领袖中的保王势力失势。1776年7月4日,13个英属殖民地一致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宣言谴责乔治三世的种种罪行;群众还推倒了矗立于纽约市区的乔治三世镀金骑马铸像。1775年8月23日,乔治三世颁布诏书,宣布北美殖民地处于叛乱状态,“绝不承认北美的独立”,固执地要同北美军队战斗到底。英军先胜后败。战争结束,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乔治三世很快顺应于世界格局的变化,接受了英、美两国的新关系。1785年,他接见美国首任驻英大使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1735—1826;1797年当选为美国第二任总统)时说:“我是最后一位同意(英、美)分开的人,但分开已成为事实,已成为无可规避的事情。我总是说,我会是第一位迎接美国这一独立国家的友谊之人。”从那以后,英国王室一直表现出同样的顺应时代的态度。197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ElizabethⅡ,1926— )应邀到美国参加独立200周年纪念活动时说:“我作为乔治三世的直系后代对你们讲话。乔治三世是统治你们国家的最后一位英王。”“英国应该像美国一样庆祝独立日。我们对伟大共和国的前驱们怀有诚挚的态度,因为他们给英国上了一堂宝贵的课。我们缺乏治国之才,不识时务,企图得到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因此,失掉了美国殖民地。在那以后的岁月里,我们懂得了紧紧维护‘大宪章’原则的重要性。”

2.法国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巴黎城区东南的巴士底监狱爆发了推翻法国君主专制政体的革命,世称“法国大革命”。

笔者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起始于少年时代阅读英国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的小说《双城记》(A Taleof Two Cities)。笔者至今能背诵这部名著那朗朗上口的经典开头: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it was the age of wisdom,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

以及第2段:

There were a king with a large jaw and a queen with a plain face,on the throne of England;there were a king with a large jaw and a queen with a fair face,on the throne of France.

(那时的英国王位上端坐着一位大下巴的国王和一位相貌平平的王后;在法国王位上端坐着一位大下巴的国王和一位容貌姣好的王后。)

那位法国国王就是后来被革命群众在巴黎处死的路易十六(LouisⅩⅥ,1754—1793)。那位英国国王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乔治三世。

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过程中,各派领袖人物一个接着一个地登上历史舞台,完成他们各自特定阶段的历史使命,又一个接着一个地被历史无情地淘汰,这其中包括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并自立为帝、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欧洲霸主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法国大革命在迂回曲折的道路上一波又一波前进,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大革命期间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的《民法典》(后改名《拿破仑法典》)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法国大革命的消息刚刚传入英国的时候,乔治三世立刻对之加以谴责,并与欧洲几个主要国家前后7次组成反法同盟,开始了延续22年的战争。前5次反法同盟都以失败告终,第6次反法同盟取得了胜利,推翻了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第7次反法同盟则在1815年彻底击败了东山再起的拿破仑。

历史学家认为,乔治三世和英国政府的对法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霸权,是已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同正在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法国之间的一场殊死的争霸搏斗。事实上,乔治三世当政期间,经过与法国的战争,英国跃居首屈一指的世界强国。

3.爱尔兰起义。爱尔兰于12世纪中叶遭英国入侵后,为摆脱英国控制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1782年4月18日,乔治三世致英国议会的咨文称:“在爱尔兰已产生不信任和猜疑,这个问题极有必要立即加以研究,以求彻底解决。”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批爱尔兰激进分子于1798年5月23日发动起义,企图在法国军队的支持下获得爱尔兰的彻底独立。由于英国政府事前得知他们与法国的秘密谈判,在4天前以通敌叛乱罪逮捕了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加上法国军队因天气原因未能及时赶到,起义于7月17日以失败告终。起义被镇压后,英国以《联合法令》的形式于1801年1月1日将爱尔兰吞并,定国号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过了121年,即1922年4月12日,爱尔兰南部26郡宣告独立。1937年成立爱尔兰共和国,英国国号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2011年5月17—20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爱尔兰共和国。女王在欢迎宴会上的讲话中含蓄地承认爱尔兰人民独立斗争是合法的,英国对爱尔兰实行统治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是后话。

4.天主教解放法令。英国原本也是天主教国家,进入16世纪后,都铎王朝的第二代国王亨利八世(HenryⅧ,1491—1547)为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以教皇不批准他离婚为由,于1529年11月与罗马天主教闹翻,定英格兰圣公会(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为英国国教。亨利八世去世后,其独子爱德华六世(EdwardⅥ,1537—1553)继续实行这项宗教政策。可是,亨利八世的大女儿玛丽一世即“血腥玛丽”在爱德华六世去世之后继任为英国女王,又强行推行罗马天主教。她去世后,亨利八世的二女儿即“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继位,再次确定英格兰圣公会为英国国教,天主教处于受压制地位。这种情况在被吞并后的爱尔兰尤为突出,因为原先生活在爱尔兰岛上的居民从6世纪以来都信奉天主教。爱尔兰被吞并之后,天主教徒在政治上只有选举权,没有被选举权,他们在经济上还要受英国地主的压迫。为了缓解矛盾,英国内阁曾提出在《联合法令》中包含有天主教解放法令的内容,以求解除一些对天主教徒在法律上的限制。不料,乔治三世的反应却异常激烈,他声称,解放天主教将违反他在加冕时立下的捍卫新教的誓言。乔治三世表示:

谁有权可以使我不遵守那个誓言上的每一句话,尤其是要求我捍卫新教的那一句?……不、不,我宁可在全英格兰挨家挨户地乞讨面包,也不会同意任何这样的法令。我可以放弃我的王位和权力,我可以离开我的王宫住进村舍,我可以把我的头颅放在断头台的垫头木上了结我的生命,但我不能违反我的誓言。

在乔治三世于1800年8月签署、1801年1月1日生效的《联合法令》中依然规定天主教徒不得担任公职等条款。

乔治三世去世9年后,英国国会于1829年通过《天主教解放法令》,天主教徒获得完全公民身份,从此可以入读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可以担任公职。根据这项法令,天主教徒的境遇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改善。

5.遣使中国。乔治三世还做了一件与中国有关的事。1792年,他派遣以马戛尔尼(MaCartney,1737—1806)为首的使团出使中国。使团在海上航行了11个月,带来许多礼品,其中包括:太阳系天体运行仪、地球仪、航海望远镜、气压计等科学仪器;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等工业机器;吊灯、座钟、机织布料、带有减震装置的马车、用特种钢制作的刀剑等生活用品;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等先进武器;以及当时英国最大的装备有110门最大口径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等。使团在天津上岸后,这些礼品从陆路运往北京时,动用了三千多民工和几十辆四轮马车。以下是礼单中关于几种礼品的说明。

(1)天体运行仪。该仪器演示了太阳系的构成。它能精确地模仿地球的绕日运动,以及月球绕地球运动;从仪器上还可看到太阳的轨道,带四颗卫星的木星,带光环及卫星的土星等。这个仪器是欧洲最精密的,它所设计的天体运行情况可适用一千多年。

(2)地球仪。它标有世界各国的位置、首都、山脉和河流。

(3)欧洲各国都承认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洋国家,因此,……英王陛下赠送给皇帝陛下英国最大的装备有110门最大口径火炮的“君主”号战列舰的模型。

1793年夏,马戛尔尼到承德避暑山庄谒见乾隆皇帝(1711—1799),送上乔治三世给乾隆皇帝措词友好的长信以及礼品单和部分礼品(另一部分礼品留在北京圆明园),并要求互派使节、扩大通商贸易。乔治三世在信的最后说:

我们由于各自的君位而似兄弟,如果在我们之间永远建立一种兄弟般的情谊,我们将极为愉快。

乾隆皇帝对这种称兄道弟式的套近乎非常恼怒。他看了礼品单后对接待使团的官员征瑞交代:

单内所载物件,俱不免夸大其词。此盖夷性见小,自以为独得之秘,以夸耀其制造之精奇。着征瑞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庶该使臣不敢居奇自炫。

半个月后,乾隆皇帝送马戛尔尼回英国时,虽然回赠乔治三世丝绸、宣纸以及各种工艺品,但在给乔治三世的回信中断然拒绝对方提出的扩展贸易以及同中国建立平等外交关系等所有请求,信中写道:

……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其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即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特此详晰开示,谴令贡使等安程回国,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尔邦共享天平之福……

从这件事看,乔治三世的行为算得上是理智和得体,反倒是乾隆皇帝显得保守和傲慢。

马戛尔尼回国后,根据他在中国的见闻提出报告指出,中国科学极度落后,人民普遍贫穷,军队不像军队,腐败处处可见。他指出,“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极为短浅,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他描述虎门要塞:“防守薄弱,大多数炮位的口径不超过6英寸,只要趁着涨潮,任何一艘英国军舰都可以轻松地通过这里……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舰队,并封锁他们从海南岛至直隶湾的航运。”在马戛尔尼离开中国的45年后爆发了鸦片战争,又过2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劫掠者在一处皇家库房里发现了当年乔治三世精心挑选赠送给乾隆皇帝的一组礼品,包括两门榴弹炮和附带的炮架、牵行车以及炮弹。这组礼品是为了表示英国愿意向中国提供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工业技术,但它们却原封不动地在库房里尘封了65年。那时,距乾隆皇帝去世61年,距乔治三世去世40年,距马戛尔尼去世54年。

一直以来,乔治三世的许多政策都饱受争议。客观地说,笔者认为他够得上是一位有作为的乱世君主,尽管他的所作所为,有些顺应了历史潮流,有些则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