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明星的陨落
被确诊为马方综合征的现代名人有好几位,其中,公众最熟悉的恐怕要数两位排球明星。
美国女排名将海曼 1954年7月29日,弗洛拉·海曼(Flora Hyman,1954—1986)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黑人家庭。她10岁时身高已达1.80米,由于体质差,体育老师指导她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她从15岁开始接受正规的排球专业训练,大学三年级时入选美国国家队担任主攻手。她刻苦训练,身体素质和排球技术提高很快。她身高1.96米,举手摸高达2.25米,原地纵跳在60厘米以上。由于弹跳好,击球点高,扣球凶猛有力,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重炮手”。在1981年举行的第3届世界杯女排赛上,海曼获得了最佳扣球奖和优秀选手奖。在1984年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女排赛上,她被评为最佳扣球手。1982年和1984年,美国女排分别获得第9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的季军和第23届奥运会的亚军,海曼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1986年1月24日下午,海曼加盟的日本大荣商号队同日立队在松江体育馆比赛。当比赛进行到第三局、晚上7点30分时,刚被换下场的海曼突然倒在地上,当即被送到医院抢救。当晚9点36分,海曼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医生在对海曼进行手术抢救中证明了她死于致命的马方综合征心血管系统病变——夹层动脉瘤破裂。中国女排名将郎平撰长文深情悼念这位陨落的耀眼明星。她说:
美国女排名将海曼
我很难过,海曼那真挚的笑脸,她那柔和的声音,以及我们相处时的那些美好时光,不断在我心里涌现。她的不幸去世不仅使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世界排坛上也失去了一位杰出的运动员,这是一个多么沉痛的损失!……无论身体多么不好,处境多么困难,她总是在不断地“加油!加油!”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对这位世界明星感到由衷的敬佩?……永别了,海曼!我亲爱的朋友。你的人品,你为世界女子排球运动做出的重要贡献,人们都永远不会忘记;而我们之间的深厚友情也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中国男排国手朱刚 无独有偶,海曼的悲剧在15年后又在中国国家男排运动员朱刚(1971—2001)身上重演。
1971年1月2日,朱刚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81年进少年体校学习排球,1985年入四川省队,1989年入选国青队,1994年入选国家男排任副攻手。他身高2.04米,扣球高度3.52米,拦网高度3.46米。在他效力国家队期间,中国男排曾获1997年和1999年亚锦赛以及1998年亚运会冠军。2001年1月3日,朱刚在训练中突感胸痛,紧急送医院手术抢救无效,于1月4日下午3点30分在成都市华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死亡,手术证明是因为马方综合征导致胸主动脉发生了致命的夹层动脉瘤破裂。经查,朱刚的父亲也是在青年时期死于此病。
排球运动员要求身材高而不笨重,躯体下半部长而弹跳力好,两臂伸展范围大,起跳摸高有很高的高度。按照这些标准去选苗,马方综合征患者是很有可能被选上的。当然,国内外也有著名足球运动员和篮球运动员因马方综合征导致夹层动脉瘤破裂而猝死于赛场的悲剧。这些,都对运动医学如何更好地在运动员选苗时发挥指导作用提出了新的课题。
现在对马方综合征患者通常采用支持疗法,严重时则用手术治疗。以人工血管置换患者的主动脉血管有很好的效果,患者今后不会再出现夹层动脉瘤破裂,人工血管也无需再更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