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无息肉结肠癌
另一种类型的结肠癌是家族性无息肉结肠癌(familial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简称FCC),医学上更常用的名称是遗传性无息肉结肠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简称HNPCC),约占结肠癌的4%—6%。
与家族性结肠息肉病不同,遗传性无息肉结肠直肠癌没有肠道的前驱病变,只能依靠家系分析和基因检测进行诊断。
遗传性无息肉结肠直肠癌也呈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研究证明,遗传性无息肉结肠直肠癌是由于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s,简称MMR)的突变所导致的。
我们知道,细胞分裂的核心事件是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呈双链螺旋状。一条链上的各个核苷酸按“碱基配对原则”同另一条链上的核苷酸配对,即腺苷(A)总是和胸苷(T)配对,鸟苷(G)总是和胞苷(C)配对,双链严格互补,保持了DNA分子的稳定性。DNA复制时,双链解开形成两股单链,每股单链各以自身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合成一股与自身严格互补的新链,这样,一个DNA分子就复制成为两个一模一样的DNA分子。由此可见,细胞内全部DNA分子的稳定性取决于其复制的精确性,复制的精确性则取决于配对的准确性。然而,人体细胞内DNA分子的长度接近60亿个核苷酸对,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复制,难免发生错配。幸而,人细胞内有一组错配修复基因,其功能是修复错配,保证细胞内全部DNA分子的稳定性。
早已查明,细胞内全部DNA分子失去稳定是肿瘤发生的基础。错配修复基因既然对维持细胞内全部DNA分子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那么,它们在功能上可以说与肿瘤抑制基因非常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它们并不直接抑制细胞增殖;错配修复基因的作用方式也与肿瘤抑制基因很相似,即需要两次突变失活后才导致肿瘤发生。
1993年以来,已鉴定了7种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失活后能导致遗传性无息肉结肠直肠癌。它们是:MSH2、MLH1、PMS1、PMS2、MSH3、MSH6、TFGBR2。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两种。
MSH2基因是1993年鉴定的。它位于第2号染色体短臂2区2带至短臂2区1带(2p22—p21),全长87 098个核苷酸。至今,已发现该基因有14种突变方式,包括5种单个核苷酸的置换以及9种1个或若干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插入。有60%以上的遗传性无息肉结肠直肠癌是由MSH2基因的突变失活所致。
MLH1基因是1994年鉴定的。它位于第3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3p21),全长64 359个核苷酸。至今,已发现该基因有24种突变方式,包括15种单个核苷酸的置换以及7种1个或若干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插入和2种DNA修饰的变异。有30%以上的遗传性无息肉结肠直肠癌是由MLH1基因的突变失活所致。
遗传性无息肉结肠直肠癌的诊断标准之一是:家系中至少连续两代有3名以上成员是患者,且其中之一发病年龄低于50岁。阿基诺夫人罹患的显然不是这种类型的结肠癌。但错配修复基因仍不容忽视。约有10%—20%的非家族性的结肠癌中有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失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