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据采集与方法
1.1 数据采集
2005年8~9月在塔里木河中游与下游河段的11个典型监测断面布设地下水位监测井与固定样地(图3-2-1),获取地下水位资料与植物样地调查数据。各监测断面设置5~6个监测井及样地,样地大小为50 m×50 m,每个样地沿垂直于河道的方向设置,间隔为200 m或300 m,距河道最远的样地有2 km。每个样地被分成4个25 m×25 m的乔、灌木样方,分别测定每个样方中乔木、灌木的种类、数量、株高、冠幅、胸径或基径、盖度等指标,并在每个乔、灌木样方内以梅花形取样法,布设1 m×1 m的草本样方进行草本植物的种类、个体数目、盖度等调查,共计60个样地,240个乔灌木样方。自2000年至2005年,从每个样地的地下水位监测井每月一次获得地下水位数据。
1.2 分析方法
物种盖度采用某物种的冠幅(长×宽)之和除以样地面积,采用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计算公式分析研究区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采用Partrick指数R=S;物种多样性采用Shannon-Weiner指数H=-∑Pi ln Pi;物种均匀度采用Pielou指数Jsw=(-∑Pi ln Pi)/ln S。
以上式中,S为群落中的总种数;Pi为第i个种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上式中的取和公式“∑”都是从i=1到S进行的。植被的受损过程分析可通过分析环境主导因子梯度上的植被数量特征的空间梯度变化来实现,并以空间变化替代时间过程。
地下水位梯度的划分以2000~2005年的多年地下水位平均值为分类指标,以2 m为梯度间距,划分为0~2 m,2~4 m,4~6 m,6~8 m,8~10 m,>10 m六个地下水位梯度。每个梯度上的植物样地有6次重复,最后两个水位梯度(8~10 m与>10 m)的植物样地因水位资料限制进行了4次重复,最终以重复数据的平均值为植被数据指标。
图3-2-1 塔里木河监测断面布设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