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准噶尔盆地梭梭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季节变化研究

准噶尔盆地梭梭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季节变化研究

时间:2023-02-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少学者对梭梭群落的基本特征进行过研究,20世纪80年代张立运等对准噶尔盆地白梭梭群落的生长特点及产量进行过初步研究。本文以准噶尔盆地梭梭群落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梭梭群落的种类组成、水平结构、季相等,分析梭梭群落地上的生物量和季节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准噶尔盆地荒漠植物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的关系,为加强荒漠区的生态保育、荒漠植被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准噶尔盆地梭梭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季节变化研究_新疆干旱、半干旱

二、准噶尔盆地梭梭群落地上生物量及季节变化研究

——以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为例

生物量是指个体、种群或群落物质数量的多少,是度量个体、种群大小以及个体、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指标,同时也是反映群落或生态系统功能强弱的重要指标。乔木群落作为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类型,有其自身形成、发展以及演化机制,它不仅是衡量生产力的重要指标,而且对群落的功能、演替阶段和特征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尤其对生态脆弱的荒漠区而言,开展对半乔木生物量的研究,对保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群落结构、生物量以及不同群落之间生产力关系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在我国,近年来对种群和群落生物量动态,以及生产力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目前,研究乔木生物量已是植被生态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集中在乔木生物量的预测方法、模型以及与其相关环境因子之间关系方面。在灌、乔木地上生物量分布的研究中,刘国华等研究了崛江干旱河谷的9种灌丛,发现其地上生物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王春红等对河沟流域黄土地貌不同部位的植物群落、生物量变化进行了探讨。

梭梭(Haloxyon ammodendron)是藜科(Chenopodi aceae)梭梭属(Halloxylon)的多年生小乔木,有时呈灌木状,属强旱生植物,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分布广、面积大、适应的土壤类型多、生态类型丰富多样的植物类型,也是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中个体大,生物量和生产量高的植物种类,在西北干旱荒漠区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生态意义。梭梭在新疆境内主要分布于准噶尔盆地,零星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北缘、东南缘以及嘎顺戈壁。其生境主要为山麓洪积扇、山麓淤积平原和沙漠(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1978)。不少学者对梭梭群落的基本特征进行过研究,20世纪80年代张立运等对准噶尔盆地白梭梭群落的生长特点及产量进行过初步研究。刘晓云、刘速曾对阜康荒漠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北部沙漠中的梭梭生物量和季节动态特征进行过研究。研究梭梭的生物量是梭梭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评价梭梭荒漠生产力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准噶尔盆地梭梭群落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梭梭群落的种类组成、水平结构、季相等,分析梭梭群落地上的生物量和季节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准噶尔盆地荒漠植物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的关系,为加强荒漠区的生态保育、荒漠植被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