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柠檬酸循环的基本原理

柠檬酸循环的基本原理

时间:2023-02-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所有生物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过程的总称。细胞呼吸与气体交换是密切相关的两个过程。细胞呼吸是由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组成的一个连续完整的代谢过程,每一步反应都需要特定的酶参与才能完成。
细胞代谢_普通生物学

第四节 细胞代谢

细胞是新陈代谢的基本单位,在细胞极其微小的空间内发生着数千种生物化学反应。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所有生物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过程的总称。生物体将简单小分子合成复杂大分子并消耗能量的反应,称为同化作用或合成代谢;生物体将复杂化合物分解为简单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反应,称为异化作用或分解代谢。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组成了新陈代谢的两个方面。细胞呼吸是最重要的异化作用过程,光合作用是最典型的同化作用过程。

一、细胞呼吸

生物学家将细胞呼吸定义为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从食物分子(主要是葡萄糖)中取得能量的过程。细胞呼吸与气体交换是密切相关的两个过程。例如,当运动员做跳跃运动时,吸入肺部的O2被输送到血液中,血液再将其输送给肌肉细胞,肌肉细胞便利用这些O2进行细胞呼吸,将由血液输送来的葡糖糖等食物分子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并产生能量使肌肉收缩运动,运动员便完成了跳跃动作。同时CO2废气又被血液运送到肺部,再经口、鼻腔排出体外。

细胞呼吸是由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组成的一个连续完整的代谢过程,每一步反应都需要特定的酶参与才能完成。在这一系列反应中,某一步化学反应得到的产物同时又是下一步反应的底物。根据产物的性质和反应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将细胞呼吸的化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图2-16)。

img18

图2-16 细胞呼吸过程图解

(一)糖酵解(EMP)

糖酵解就是葡萄糖的分解,其最终产物是一种三碳酸——丙酮酸。糖酵解包括发生在细胞质中的多步生化反应(图2-17)。参与糖酵解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食物分子)、ADP和磷酸、NAD+(氢的载体)。另外,在糖酵解的起始阶段还需要消耗2分子ATP来启动整个葡萄糖的代谢过程。但在糖酵解的后期共可产出4分子ATP,特别是还形成了高能化合物NADH。糖酵解的总反应可表示如下。

img19

总之,糖酵解在细胞质中将1个六碳的葡萄糖分解为2个三碳的丙酮酸,这一阶段净产生2个ATP,还生成2分子NADH,糖酵解过程不需要氧参与。

img20

图2-17 糖酵解途径

糖酵解中每个葡萄糖分子所产生的2个ATP分子只是细胞从每个葡萄糖分子所能获取的能量的6%左右。这对于一般细胞的能量需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酵母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存活时才利用这么少的能量。

(二)柠檬酸循环

糖酵解是在细胞质中发生的,其最终产物丙酮酸会经过扩散作用进入线粒体。柠檬酸循环是在线粒体中发生的,但是丙酮酸并不能直接参与柠檬酸循环,而是先氧化脱羧释放出1分子CO2,剩余的二碳片段与维生素来源的辅酶A结合形成二碳的乙酰辅酶A(乙酰CoA),同时NAD+接受该反应放出的氢和电子,形成NADH。乙酰CoA是柠檬酸循环中的高能分子,在线粒体中,实际上只有乙酰CoA乙酰基(二碳部分)与四碳的草酰乙酸反应生成了六碳的柠檬酸,才开始循环反应,CoA片段脱下后又成为上一步骤的反应物。接下来,柠檬酸继续氧化,通过多步反应,逐步脱去2个羧基碳,又形成四碳的草酰乙酸,由此完成了一轮循环(图2-18)。这个循环又称Krebs循环,是英国科学家克雷布斯(Hans Krebs)于20世纪30年代发现的。

每一轮柠檬酸循环产生1个ATP、3个NADH和1个FADH2。一个葡萄糖分子产生2个乙酰CoA,所以一个葡萄糖分子在柠檬酸循环中要产生2个ATP、6个NADH和2个FADH2。与糖酵解相比,柠檬酸循环所产生的高能分子要多得多。

img21

图2-18 柠檬酸循环

(三)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

葡萄糖经过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被氧化分解成CO2,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直接形成了ATP,一部分保留在NADH和FADH2中。在细胞呼吸的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将高能电子从NADH和FADH2最终传递给分子氧(图2-19),同时伴随着电子能量水平的逐步下降,高能电子所释放的化学能就通过磷酸化途径储存到ATP分子中。

电子传递链又称呼吸链,是典型的多酶体系。电子传递链的主要成分是线粒体内膜上的蛋白复合物,这些复合物包含了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如黄素腺嘌呤单核苷酸(FMN)、辅酶Q(CoQ)、各种细胞色素分子(Cyt)等。每一个电子传递体从上游(较高能量水平)的相邻电子传递体接受电子后呈还原态,当它把电子再传递给下游相邻的电子传递体时,它又转变成氧化态。分子氧是电子传递链中最后的电子受体,当电子经上述电子传递体最终传到分子氧(1/2O2)时,它便结合周围溶液的2个H+形成了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H2O了。2个电子从最上游的NADH经呼吸链传递到分子氧,释放出的能量可形成2.5个ATP(以前认为是3个);2个电子从最上游的FADH2经呼吸链传递到分子氧,释放出的能量可形成1.5个ATP(以前认为是2个)。由于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磷酸化作用与氧化作用偶联,所以这一过程又称为氧化磷酸化(图2-20)。

img22

图2-19 化学能通过磷酸化途径储存到ATP分子中

img23

图2-20 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

一个葡萄糖分子经过上述的细胞呼吸全过程,共生成多少个ATP分子呢?具体统计如下。

糖酵解:底物水平的磷酸化4ATP(细胞质)……………………………………………

己糖分子活化消耗-2ATP(细胞质)…………………………………………………

产生2NADH,经过电子传递链生成3或5ATP(线粒体)……………………………

净积累5或7ATP………………………………………………………………………

丙酮酸氧化脱羧:产生2NADH(线粒体),生成5ATP…………………………………

柠檬酸循环:底物水平磷酸化(线粒体)2ATP…………………………………………

产生6NADH(线粒体),可生成15ATP…………………………………………………

产生2FADH2(线粒体),可生成3ATP…………………………………………………

总计生成…………………………………………………30或32ATP

一分子葡萄糖经过有氧呼吸共形成30或32个ATP。整个有氧呼吸过程净产生30还是32个ATP取决于糖酵解阶段产生于细胞质中的NADH穿过线粒体膜进入呼吸链时是否消耗能量。按甘油磷酸穿梭穿过线粒体膜需要消耗2分子ATP,按苹果酸-天冬氨酸循环则不需要消耗ATP。

这30或32个ATP是理论值,实际情况往往少于这个数字。在无氧条件下,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都不可能发生。

(四)发酵作用

细菌和酵母等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酶促降解糖分子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发酵。

1.酒精发酵

葡萄糖经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在细胞内的丙酮酸脱氢酶和乙醇脱氢酶的催化下,最终生成酒精,其反应式如下:

img24

酒精发酵的产物乙醇中仍含有许多能量,在有氧条件下可继续被利用。但无氧条件下,乙醇就积累起来,而乙醇对细胞是有毒的,积累到一定浓度时细胞就会死亡。

2.乳酸发酵

葡萄糖经糖酵解产生的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利用NADH使之还原生成乳酸,其反应式如下:

img25

乙醇发酵和乳酸发酵所提供的可利用能量只是在糖酵解阶段净得的2分子ATP。葡萄糖分子中原有的大部分键能则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因此,发酵是产生ATP的一种低效途径。但是,乙醇发酵和乳酸发酵都有重要的用途。无氧呼吸对人体也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五)各种分子的分解

细胞呼吸的主要底物是葡萄糖,但是食物中并不存在多少游离的葡萄糖。食物中的主要成分是多糖、脂肪和蛋白质。我们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是淀粉和一些双糖(如蔗糖)以及脂肪和蛋白质。

图2-21为食物分解产生ATP的过程。食物中的多糖和其他糖类都会转变成葡萄糖而参与糖酵解。消化管中的酶会将淀粉水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被运入细胞后通过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被分解。肝和肌细胞中储存的糖原也会被水解成葡萄糖。

蛋白质被用作能量来源时首先被分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去掉氨基后就转变为丙酮酸、乙酰辅酶A或柠檬酸循环中的一种酸,最终进入该循环。

脂肪是含能最多的分子,所以氧化时产生的ATP也最多。细胞先将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然后使甘油转变为糖酵解的中间产物甘油醛-3-磷酸。脂肪酸则转变为乙酰辅酶A,然后参与柠檬酸循环。

img26

图2-21 食物分解产生ATP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和某些原核生物利用太阳光将CO2和H2O转化成糖的过程叫光合作用。CO2通过叶表皮的气孔进入植物体,水分则由根从土壤中吸收而来,二者在阳光作用下,在叶片中合成糖类并释放O2。1941年,应用氧的重同位素(18O)标记H2O或CO2,证明了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来自CO2而不是H2O。这一实验使光合作用通式合理地表示为

img27

光合作用对于整个生物界都有重要的意义。从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的过程来看,可以说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它为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二)光合作用的简单机理

1.光合色素与光能的捕获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是由类囊体组成的膜器官,类囊体重叠组成基粒。类囊体是脂双层膜,光合色素位于类囊体膜上。高等植物叶绿体中所含的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都属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由卟啉环和叶醇组成,卟啉环的中央有一个镁原子。叶黄素的结构与β胡萝卜素十分接近,两者都属于光合作用的辅助色素。

根据功能不同,色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作用中心色素,例如少数叶绿素a分子,它具有光化学活性,既能捕获光,又是光能的转换站;另一类是聚光色素,它只有收集光能的作用,将收集到的光能传到作用中心色素。绝大多数的色素(包括大部分叶绿素a和全部的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都属于聚光色素。光合色素吸收的日光波长在380~760 nm,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吸收强度。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各有两个吸收峰,一个位于蓝光区,另一个位于红光区,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峰都位于蓝光区。上述色素均不吸收或很少吸收绿光,绿光被大量反射出来,因而植物是绿色的。

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不是随机分布的,而是有规律地组成许多特殊的功能单位,即光系统。每一光系统一般包含250~400个叶绿素和其他色素分子。光系统分为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两类,简称PSⅠ和PSⅡ。在PSⅠ中,有1~2个叶绿素a分子高度特化,其最大吸收峰为700nm,称为P700,是PSⅠ的反应中心。PSⅡ的反应中心也是少数特化的叶绿素a分子,最大吸收峰为680nm,称为P680。两个光系统之间由电子传递链连接(图2-22)。

img28

图2-22 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

2.光反应

光合作用的机理比较复杂,包括一系列的光化学步骤和物质转变,但并非任何过程都需要光。根据需光与否,可将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反应是光引起的光物理和光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片层膜中进行的。光照时,数以百计的聚光色素分子把大量的光能吸收、聚集,通过共振传导迅速传递到P680和P700分子,使之激发并释放高能电子。在PSⅠ中P700分子释放的电子最后传递给电子传递体NADP+,生成NADPH。与此同时在PSⅡ中,P680分子释放的高能电子也在一系列电子传递体中传递,最后传给P700,填补P700的电子缺失。PSⅡ在吸收光子活化时产生一种强氧化剂,使水裂解放出电子,产生O2和质子,电子用来填补P680的缺失。这样两个光系统就合作完成了电子传递、水的裂解、O2的释放和NADPH的生成。激发态电子沿传递链上的一系列电子受体传递并推动ADP变成ATP(光合磷酸化作用),这样光能就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图2-22)。

在光反应中,主要是叶绿体捕获光能并将能量用来合成NADPH和ATP等,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O2,释放到体外。其总反应式可表示如下:

img29

3.暗反应

暗反应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利用光反应捕获的能量(NADPH、ATP),将CO2固定、还原成糖类的酶促反应,即将活跃的化学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积存于有机物中的过程,也称为碳同化。这个过程不依赖于光照,无光、有光条件下都能够进行,与光无直接关系,所以叫暗反应。它利用光反应的产物NADPH和ATP作为能源,使CO2还原成糖类,同时NADPH再被氧化成NADP+,而ATP再次分解为ADP和磷酸。暗反应可以用以下通式表示:

CO2+NADPH+H→C6H12O6+NADP+ADP+Pi

现已阐明高等植物的碳同化有三条途径,即C3途径、C4途径和CAM途径。其中C3途径是碳同化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只有这条途径才具有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的能力。其他两条途径只能起固定和转运CO2的作用,不能单独形成淀粉等产物。

(1)C3途径 C3途径是所有植物进行光合碳同化所共有的基本途径,它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反应,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即羧化、还原和RuBP再生阶段(图2-23)。这个过程是美国科学家卡尔文(M.Calvin)等人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阐明的,所以也称为卡尔文循环。

img30

图2-23 C3途径(卡尔文循环)

①羧化阶段:在叶绿体基质中的CO2羧化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bisco)作用下,CO2与1,5-二磷酸核酮糖(简称RuBP)分子结合,进而形成两分子3-磷酸甘油酸(一种三碳化合物)。

②还原阶段:在ATP和NADPH的参与下,经过磷酸化和脱氢两步反应将3-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

③RuBP再生阶段: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3-磷酸甘油醛一部分形成糖类和细胞内的其他成分,大部分又重新转变为RuBP,继续进行CO2的固定、还原等一系列反应,使循环重复进行。

因此,C3途径的产物是3-磷酸甘油醛(三碳的丙糖),再由2个3-磷酸甘油醛分子化合成己糖,这一循环需要3次才能固定3分子CO2,生成6个3-磷酸甘油醛,其中1个用来合成糖类,这1个是净收入,其余5个用来产生3分子RuBP保证再循环。总之,C3途径是以光反应合成的ATP及NADPH为动力,推动CO2的固定还原。每循环一次只能固定1个CO2分子,循环6次才能把6个CO2分子同化为一个己糖分子。

(2)C4途径 20世纪60年代发现,某些热带或亚热带起源的植物中,除了具有C3途径外,还存在着另一个独特的固定CO2的途径,它们固定CO2的最初产物是草酰乙酸(四碳化合物),所以称为C4途径。草酰乙酸后来转变为C4酸(苹果酸或天冬氨酸),C4酸转移到维管束鞘细胞,维管束鞘细胞中的C4酸脱羧产生CO2,CO2通过C3途径还原为糖类。具有这种途径的植物称为C4植物,如甘蔗、玉米、高粱等。C4植物的叶脉周围有一圈含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其外面又有环列着的叶肉细胞,C4植物对CO2的固定是由这两类细胞密切配合而完成的,其利用CO2的效率特别高,即使CO2浓度很低时,也可固定CO2。因此,这类植物积累干物质的速度很快,为高产型植物。

(3)CAM途径 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景天科等肉质植物的叶子,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因而夜间吸入CO2,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的催化下,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结合,生成草酰乙酸,进一步还原为苹果酸。白天CO2从储存的苹果酸中经氧化脱羧释放出来,参与C3途径,形成淀粉等。所以这类植物在夜间有机酸含量很高,而糖含量下降;白天则相反,有机酸含量下降,而糖分增多。这种有机酸日夜变化的类型,称为景天科酸代谢(CAM),具有景天科酸代谢的植物称为CAM植物,如景天、落地生根等。CAM途径与C4途径相似,只是CO2固定与光合作用产物的生成在时间及空间上和C4途径不同而已。

植物通过以上三种途径利用CO2和水合成糖类。光合作用中从CO2到己糖的总反应式可表示如下:

6CO2+12NADPH+12H+18ATP+12H2→C6H12O6+12NADP+18ADP+17Pi

(三)光呼吸

光呼吸是指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O2、释放CO2的呼吸过程。叶绿体中的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具有双重作用,既能催化CO2与RuBP结合,又能催化O2与RuBP结合。在CO2浓度低、O2浓度高时,此酶催化O2与RuBP结合生成三碳的3-磷酸甘油酸和二碳的2-磷酸乙醇酸,后者水解生成乙醇酸和无机磷酸,乙醇酸进入过氧化物酶体被氧化,氧化产物进入线粒体释放出CO2,这就是光呼吸的全过程。

光呼吸与一般生活细胞的呼吸作用显著不同,是在光刺激下释放CO2的现象,它往往将已固定的大约30%的碳又变成CO2释放出去,所放出的能量也不能以ATP的形式储存起来,而是以热的形式散失掉,是一个消耗光合产物的过程,对光合产物的积累很不利。但光呼吸对植物本身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生物固氮

某些微生物可利用ATP和NADPH将空气中游离的N2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生物固氮。

生物固氮主要是由三类微生物来完成的。一类是自生固氮微生物,包括一些细菌和蓝藻。另一类是与其他植物(宿主)共生的微生物,例如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与非豆科植物共生的放线菌,以及与水生蕨类满江红共生的鱼腥藻等,其中,根瘤菌最重要。第三类是联合固氮微生物,必须生活在植物的根际、叶面或动物肠道等处才能进行固氮,如固氮螺菌、雀稗固氮菌等,这些固氮微生物和植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专一性,但是不形成根瘤那样的特殊结构。

生物固氮至少需要以下几个条件:ATP,这些能量来自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还原力及其载体,在体内进行固氮时,还需要一些特殊的电子传递体,其中主要的是铁氧还蛋白和黄素氧还蛋白,铁氧还蛋白和黄素氧还蛋白的电子供体来自NADPH,受体是固氮酶;固氮酶,其结构比较复杂,由铁蛋白和钼铁蛋白两个组分组成;Mg2+;严格的厌氧微环境。

生物固氮过程见图2-24。

img31

图2-24 生物固氮的生化途径

氨是生物固氮的最终产物,分子氮被固定为氨的总反应式如下:

img32

生物固氮虽然可以利用固氮酶作用得到可利用的氮,满足植物需要,但是从上述反应式可见,固氮酶固定1分子N2要消耗8个电子(e)和16个ATP。据计算,高等植物固定1g N2要消耗有机碳12g。如何减少固氮所需的能量投入是生物固氮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章小结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细胞多种多样的形态总与其功能相适应。真核细胞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具有许多由膜包被或组成的细胞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不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及高度发达的细胞器。

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的方式,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方式。通过细胞分裂,再经过细胞分化,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会导致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成以及生物体的复杂化。根据细胞分化的发育潜能,将干细胞划分为全能性干细胞、多能性干细胞和单能性干细胞三种类型。

代谢是生物体内所有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的总称。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作用等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试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线粒体与叶绿体,它们分别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

3.简述真核细胞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共同点与差别是什么?

5.有些既能进行无性生殖又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时,往往进行有性生殖。从无性生殖转化为有性生殖,在适应环境方面有哪些优势?

6.试述细胞分化的内涵。

7.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哪些异同点?

8.试指出细胞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各阶段的化学反应发生的部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