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甲壳虫的星球

甲壳虫的星球

时间:2023-02-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甲壳虫的星球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枝叶,照亮了栖息在枝头的一个椭圆形的小昆虫。甲壳虫最喜欢色彩和味道,大约也是最早为植物传授花粉的昆虫。甲壳虫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逐渐形成,占绝大多数的甲壳虫以吃叶子、根、木头、真菌或者植物残渣为生。甲壳虫还充当了某些昆虫的“人口调控专家”,某些昆虫过量的繁殖总会在甲壳虫的餐桌上得到平衡。
甲壳虫的星球_昆虫奇趣

甲壳虫的星球

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枝叶,照亮了栖息在枝头的一个椭圆形的小昆虫。这东西有介乎祖母绿和纯绿宝石之间的色泽,身体的尾部有漂亮的只有银器上才会有的细致的纹理。据说,这里(亚利桑那州东南部的群山峻岭)曾是印第安人和西班牙探险家活动的地方。这个闪闪发光的小玩意儿是一只金龟子科的甲壳虫,以吃桧树的叶子为生。听昆虫学家说,它简直就是人们窥视自然历史的一扇别致的小窗子。

全世界有30多万种金龟子甲壳虫,它们都同属于一个“科”,另外还有至少150个甲壳虫的“科”。事实上,每4个地球动物中就有1个是甲壳虫。我的朋友,物种学家米彻尔·莱维这样认为:“我们总认为地球是人类的,但事实上,说是甲壳虫的也未尝不可。”我想我至少该了解一点关于昆虫的知识——关于它们自己和它们所代表着的那些可爱的、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的小生灵们的知识。

我发现,有时甲壳虫在水中穿行如履平地,有时则浮在水面上像一叶袖珍的小船;有时甲壳虫在冰面上行走,倒影使它们的腿加长了一倍,看上去像踩着高跷;有些甲壳虫在动物的皮毛里晃晃悠悠步履维艰,有些则在树梢上的鸟巢里嬉戏追逐。我还看见甲壳虫的幼虫赤身裸体可爱又可怜,另外一些则已经珠光宝气、黄袍加身了。

有时一粒鸟粪就是甲壳虫们用来摆阔的大餐,好运气来了时也能吃一只死苍蝇;有的甲壳虫把动物的粪便团成圆球,然后骨碌骨碌滚回家当粮食储备起来,有些有远见的甲壳虫干脆把自己的卵生在粪球里,这样它们的孩子一出卵壳就能衣食无忧;有些甲壳虫很大,人们要用装满沙子的鸟铳才能打下一些来,另外一些则小得可以藏在蜜蜂的毛茸茸的吻喙旁边。更可乐的是,博物馆里甲壳虫的同类的标本里也有它们的踪影,莫非它们有穿墙过壁的本领?

仅从进化的角度看,甲壳虫该是生命进化历史上最成功的范例了。它们最明显的特征是,鞘翅裹住翅膀和腹部,将坚硬的甲壳一分为二。甲壳虫的始祖有两对翅膀,有点像现在的蜻蜓,一般生活在陆地或者枯树的皮底下。为了生存的需要,它们的前翅逐渐转化为又厚又硬的壳,保护着身体免受磨损和天敌的侵害。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的甲壳变得结实光滑,线条流畅,色彩斑斓,成为甲壳虫坚不可摧的生命堡垒。

甲壳虫的鞘翅紧密结合,可以把潮湿的空气中的水分潴留在一起,成为细小的水滴。这使甲壳虫在干旱的沙漠地带也能生存(沙漠过去曾经是它们的生活乐园);同样的本领可以使生活在水下的甲壳虫免于呛水。

一提起“中生代”人们总是想起恐龙,其实那时最大的生命事件应该是开花植物的大量出现和繁荣,馥郁的香味和绚丽的色彩极大地改变了地球上的生物景观。甲壳虫最喜欢色彩和味道,大约也是最早为植物传授花粉的昆虫。甲壳虫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逐渐形成,占绝大多数的甲壳虫以吃叶子、根、木头、真菌或者植物残渣为生。新植物的出现意味着甲壳虫食谱的增加,必然导致甲壳虫家族“虫”丁旺盛,繁衍不绝。

庞大的甲壳虫家庭叫人兴奋不已,我对这些小生灵的喜爱之情有增无减,而且似乎越古怪、新奇越好。十几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我和几个自然科学家在巴拿马一处低地探寻生命,那个晚上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这里到处都是小甲虫,在一块朽木旁边我们找到了一个甲壳虫部落,成千上万的甲壳虫翘起翅膀,频频在肚腹上擦动,嚯嚯有声,它们是在用肢体语言交谈吗?还是一次盛大的集会?我们离开很远了,还能听见它们的喧闹声。不断有飞虫往我们挂在林间空地上的紫外线照明灯上飞,耳边一阵阵凉丝丝的气流掠过,那是昆虫翅膀带起的风儿。地上的一个坦克玩具上也被无数甲壳虫包围了,这可不是一个可以吃的东西!突然,坦克“活了”,呼啸着从灌木丛中窜出来,车灯惊恐地闪亮。是甲壳虫们打开了它的开关吧?这是一位牙医的玩具,他从美国中部来,他的玩具吓了他一跳,汗都吓出来了。此时,他左手拿着便携式蓄电池,右手持一支强光探路灯。 “这真是一次梦幻般的假期旅行。”

甲壳虫还充当了某些昆虫的“人口调控专家”,某些昆虫过量的繁殖总会在甲壳虫的餐桌上得到平衡。在巴拿马从事多年昆虫研究工作的阿尔先生认为,不同的甲壳虫各有其不同的价值。他刚刚从一个枯树的树洞门口赶走了一条蛇,因为那里有一群甲壳虫正在帮助它们的父母照料一堆幼虫。 “这些甲壳虫的宿舍很坚固,幼虫长大以后就空置不用了。”阿尔先生告诉我们,“很显然,甲壳虫在巢穴的壁上涂了一层防止霉菌滋生的涂料,研究一下这些涂料的化学成分对我们人类是很有意义的。”

(凯 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