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肿瘤靶向基因病毒治疗
肿瘤的基因治疗和溶瘤病毒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前和临床试用中获得令人鼓舞的结果,但单一基因治疗或病毒治疗的效果仍不能根治肿瘤。目前基因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载体的改造,包括研制复制型病毒载体、复合型以及新型病毒载体等;溶瘤病毒治疗的研究是进一步提高病毒的靶向性和安全性以及使病毒携带抗癌基因。
在溶瘤病毒的基础上,加上CD基因、TK基因或TK/CD融合基因并与5-FC和(或)GCV合用治疗肿瘤;或者溶瘤病毒携带自杀基因CYP2B与前药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联合治疗肿瘤,都证明携带治疗基因的溶瘤病毒比单纯溶瘤病毒的抗癌效果好。刘新垣教授根据基因治疗和病毒治疗各自的特点,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于1999年提出了一个肿瘤治疗新概念——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策略(targeting gene-virotherapy strategy of cancer),运用这个策略,在适当条件下,可全部杀灭裸鼠的移植性肿瘤。
靶向基因病毒治疗策略利用溶瘤病毒在肿瘤细胞内特异性增殖和裂解癌细胞,以及抗癌基因对癌细胞的强烈杀伤作用或抑制作用“协同作战”。同时,病毒所携带的抗癌基因的拷贝数随病毒的复制成千上万倍增加,从而数百倍乃至上万倍提高抗癌基因的表达量,使这种策略发挥病毒在肿瘤内特异性增殖和治疗基因协同杀伤肿瘤的双重作用。这种带有抗癌基因并特异地杀伤肿瘤细胞的病毒我们称之为基因病毒(gene-virus),因为它有靶向性,称之为癌症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策略。靶向基因病毒治疗克服了传统肿瘤基因治疗的转染率低、靶向性差、抗癌基因表达量低和溶瘤病毒杀伤力不足的缺点。它与传统肿瘤基因治疗的病毒载体有本质上的不同,后者是一种非复制性病毒,仅仅作为运载工具将抗癌基因运输到组织或细胞内,而载体本身无靶向性和复制能力也无治疗作用。靶向基因病毒治疗充分利用病毒体积小、能复制及扩散能力强的优点,在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局部形成高浓度病毒,并激发免疫应答增强杀瘤效应;同时将抗癌基因靶向地运至肿瘤细胞内,抗癌基因随着病毒的复制,使拷贝数成千上万倍增加,大大地提高抗癌基因的表达量,两者协同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抗肿瘤的疗效。因此肿瘤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具有多重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