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蛙类的生活史及生殖
可以这么说,观察蝌蚪的变态过程,可看到大自然的巧妙构思。蝌蚪在发育中期,先长出后腿,前肢则在蝌蚪期末期才会成型,而且一直藏在胸前的透明袋中,等到接近变态的时候才会伸出来。伸出的前肢,撑住用鳃呼吸时的出水孔,使得刚变态的小蛙自然而然地放弃鳃呼吸,完全改用肺及皮肤呼吸。同时,它们的骨骼系统及消化系统,也发生很大的转变,以适应以后的陆地生活。在变态之前,这些小蛙无法进食,也不需要进食。蝌蚪对水域的利用有不同的情况,大多数在水域中会寻找食物;有些喜欢在水面上活动,例如黑蒙西氏小雨蛙。
山间溪流中的蝌蚪
说到蛙类的鸣叫,大部分时间它们都会安安静静地躲在暗处,不发出声音,也很少和同类接触。但是,到了繁殖期,就会成群潜入水里,雄性发出声音,而且不分日夜地异常活跃,尤其下雨天的时候更是兴奋。雄性会随着场地的不同发出不同的声音:建立领地,警告其他雄蛙不要接近自己的领地,驱逐其他雄蛙或打架时发出的遭遇叫声,吸引雌性的求偶叫声,和雌性接触后的交配叫声,被其他雄蛙或其他种蛙类抱对时发出的叫声,以及被天敌抓住发出的求救叫声。
蝌蚪的变态发育过程
蛙类的叫声相当独特:发音之前,都是雄性先吸一口气到肺部,并把肚子鼓起来,然后腹部缩小,把肺部的气体挤压到咽喉,在此震动声带发出声音,然后声音及气体一起被送到位于喉部下方或侧面的鸣囊。由于蛙类有鸣囊当作共鸣腔,蛙的叫声也就格外的洪亮。
鼓起鸣囊的蛙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蛙类都会发出叫声,不会叫的蛙没有鸣囊,鼓膜也不明显。一般而言,利用溪流繁殖的蛙类,叫声比较小或不会叫,因为水流声音太大,往往盖住它们的叫声,迫使溪流产卵的蛙类另寻其他吸引雌性的方法。
鼓起鸣囊的蛙
蛙类产的卵地有很多种形状,不但可作为分类之用,也可以反映出它们不同的生存环境。蟾蜍的卵呈双行排列成长形,像喝珍珠奶茶把粉圆吸起来时的吸管。古氏赤蛙的卵呈小堆散布在水底,看起来像小泥球。斯文豪氏赤蛙的卵白色,大型,数十粒聚成一小堆,产在石头下面。有些卵粒有黏性,例如拉都希氏赤蛙的卵粒,一粒黏一粒,呈长条状,常缠绕在水中植物体上;中国树蟾的卵5~10粒成一小堆,黏在植物上;梭德氏赤蛙卵块球状,黏在石头底下。艾氏树蛙在树洞或竹筒产卵,卵黏在树洞或竹筒壁上。有些卵块成片状漂在水面,例如泽蛙;小雨蛙的卵块则是圆形片状。长脚赤蛙的卵块球状,没有黏性,腹斑蛙的卵块也是球状,但露出水面的部分往往看起来呈片状。
大部分的蛙类在产卵之后就离开卵块,但有些种类则不这样做,在身体背部携带卵粒或蝌蚪,随时保护照顾后代,这种行为称作护幼。
保护幼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