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多种多样——扁平动物的种类
血吸虫
血吸虫形态
扁形动物广泛分布在海水和淡水的水域中,少数在陆地上潮湿的土中生活。大部分种类为寄生生活。全世界约有1.2万种,中国已发现近1000种。
按其形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扁形动物分为三纲:涡虫纲、吸虫纲和绦虫纲。
自由生活的种类(如涡虫纲)分布在海水、淡水或潮湿的土壤中,肉食性。寄生生活的种类(如吸虫纲和绦虫纲)则寄生于其他动物的体表或者体内,摄取该寄生本体的营养。
1.血吸虫
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是寄生在宿主静脉中的扁形动物。血吸虫可寄生在多数脊椎动物体中。
寄生在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三种: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此外,在某些局部地区还有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
埃及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成虫形态
日本裂体吸虫(即日本血吸虫),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东印度群岛和菲律宾。除人外,日本裂体吸虫还侵袭其他脊椎动物,如家畜和大鼠等。其宿主是钉螺属软体动物。
我国流行的只有日本血吸虫(简称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血管中,雌雄异体。
虫卵随血流进入肝脏,之后随粪便排出。虫卵在水中数小时孵化成毛蚴。毛蚴在水中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子胞蚴,直至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入水中,遇到人和哺乳动物,即钻入皮肤变为童虫,以后进入静脉或淋巴管,移行到肠系膜静脉中,直至发育为成虫,再产卵。血吸虫尾蚴侵入人体至发育为成虫约需35天。
日本因吸虫动物宿主多,成虫寿命长,感染后的人体伴随免疫较差和治愈后的免疫功能下降,因此由其引起的病情最重,防治难度也最大。
知识小百科
日本血吸虫病的传播和防治措施
血吸虫病分布广泛,流行因素复杂,传染源包括人以及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它的传播途径有含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存在的钉螺以及群众接触的疫水。
要防治此病,首先查治病人、病牛,消灭传染源。耕牛是重要的宿主。其次要控制和消灭钉螺。最后要加强粪便管理,搞好个人防护。
另外,要加强宣传教育,特别是对易感人群的健康教育很重要,引导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劳动方式到重视自我保健的轨道上来。
2.涡虫
涡虫体长一般约10毫米,有的超过30厘米。体呈叶片状,柔软,有纤毛。头铲形,有两眼,有时具有触须,尾尖。口在腹面后侧,常在近体后三分之一处。无体腔,咽可从口内伸出,咽下接肠,肠为盲管。
涡虫多数为肉食性,夜出取食原生动物、小螺和蠕虫等。
涡虫
涡虫雌雄同体,生殖器在初秋开始发育。涡虫再生力极强,是一种很好的实验材料。
世界上已发现的涡虫有近400种,我国记录的有7种,以日本三角涡虫分布最广,这也是亚洲东部常见的一种。涡虫多数为淡水种,有的生活在海水或者陆地,有的寄生生活。陆生的土蛊,生活在山区潮湿隐蔽处,最长的可达1尺。
单节绦虫
3.绦虫
绦虫约有3000种,是一种肠道寄生虫,体长约从1毫米到15厘米不等,广泛地分布世界各地。
绦虫全部进行寄生生活。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里,幼虫主要寄生在无脊椎动物里,但也有以脊椎动物为中间宿主的。
除单节绦虫外,所有的绦虫体均分节,由头节、幼节、成节和孕节组成1条带状链体,成虫的身体约有2000节。绦虫头节实际上是吸附器官,头节的后端为纤细的颈部,功能是产生新的体节。
绦虫多是雌雄同体,只有个别种类雌雄异体。每个体节均有发达的两性器官。绦虫没有消化器官,全靠体表微毛吸收宿主营养。
绦虫广泛地寄生在人、家畜、家禽、鱼和其他经济动物的体内,引起各种绦虫病和绦虫蚴病。
寄生绦虫
绦虫能给猪及牛带来病害。人们吃了未经适当烹煮的带绦虫猪肉、牛肉或鱼肉,绦虫就会进入人体寄生。如果绦虫留在肠道,它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害,但却经常会引发轻微或偶尔的腹痛、食欲减退及肛门四周刺痒等轻度症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