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染色体的变异

染色体的变异

时间:2023-02-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染色体在不同区段发生断裂后,在同一条染色体内或不同的染色体之间以不同的方式重接时,就会导致各种结构变异的出现。重复是指染色体上增加了相同的某个区段而引起变异的现象。易位是指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其中涉及完整染色体的非整倍体称初级非整倍体;涉及染色体臂的非整倍体称次级非整倍体。具有该等臂染色体的生物体,称为等臂体。每条染色体都是由上千个基因组成的。
染色体的变异_生命的基因密码

2.染色体的变异

染色体的变异分为结构的变异和数量的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发生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有各种射线、化学药剂、温度的剧变等;内因有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的失调、衰老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染色体可能发生断裂,断裂端具有愈合与重接的能力。当染色体在不同区段发生断裂后,在同一条染色体内或不同的染色体之间以不同的方式重接时,就会导致各种结构变异的出现。

img10

染色体

知识小百科

纯合体和杂合体

纯合体又称同型合子或同质合子,是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所结合而成的合子,亦指由此种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纯合体的同源染色体,在其对应的一对或几对基因座位上,存在着完全相同的等位基因,如AA、aa、AABB、AAbb、aaBB、AABBcc、aaBBcc等等,具有这些基因型的生物,就这些成对的基因来说,都是纯合体。在它们的自交后代中,这几对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会发生分离。

杂合体又称异型合子或异质合子,它是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合子,亦指由此种合子发育而成的生物个体。杂合体的同源染色体,在其对应的一对或几对基因座位上,存在着不同的等位基因,如Aa、AaBb、AaBbCc等等,具有这些基因型的生物,就这些成对的基因来说,都是杂合体。在它们的自交后代中,这几对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会发生分离。杂合体个体(杂种)在生活力、产量和寿命方面常比纯合体有优势。

重复是指染色体上增加了相同的某个区段而引起变异的现象。在重复杂合体中,当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重复的染色体的重复区段形成一个拱形结构,或者比正常染色体多出一段。重复引起的遗传效应比缺失的小,但是如果重复的部分太大,也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力,甚至引起个体死亡。

染色体结构变异最早是在果蝇中发现的。遗传学家在1917年发现染色体缺失,1919年发现染色体重复,1923年发现染色体易位,1926年发现染色体倒立。人们在果蝇幼虫唾腺染色体上,对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进行了详细的遗传学研究,其中缺失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缺失的断片如果是染色体臂的外端区段,则称顶端缺失;如果是染色体臂的中间区段,则称中间缺失。缺失的纯合体可能引起致死或表型异常。在杂合体中如携有显性等位基因的染色体区段缺失,则隐性等位基因得以实现其表型效应,出现所谓假显性。

img11

染色体倒位示意图

倒位是指某染色体的内部区段发生180°的倒转,而使该区段的原来基因顺序发生颠倒的现象。倒位区段如果只涉及染色体的一个臂,称为臂内倒位;涉及包括着丝粒在内的两个臂,称为臂间倒位。倒位的遗传效应首先是改变了倒位区段内外基因的连锁关系,还可使基因的正常表达因位置改变而有所变化。倒位杂合体联合时可形成特征性的倒位环,引起部分不育性,并降低连锁基因的重组率。倒位杂合体形成的配子大多是异常的,从而影响了个体的育性。倒位纯合体通常也不能和原种个体间进行有性生殖,但是这样形成的生殖隔离,为新物种的进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易位是指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如果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叫做相互易位,这种易位比较常见。相互易位的遗传效应主要是产生部分异常的配子,使配子的生育性降低或产生有遗传病的后代。易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偶线期和粗线期,可出现典型的十字形构型,终变期或中期时则发展为环形、链形或∞字形的构型。易位的直接后果是使原有的连锁群改变。易位杂合体所产生的部分配子含有重复或缺失的染色体,从而导致部分不育或半不育。

染色体数量的变异是指染色体在数量上的增多或减少的现象。它一般包括整倍性变异与非整倍性变异。

img12

人的23对染色体

整倍性变异指以一定染色体数为一套的染色体组,呈整倍增减的变异。一倍体只有1个染色体组,一般以X表示;二倍体具有2个染色体组;具有3个或3个以上染色体组者统称多倍体,如三倍体、四倍体、五倍体、六倍体等。一般奇数多倍体由于减数分裂不正常而导致严重不孕。如果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则称同源多倍体。如直接使某二倍体物种的染色体数加倍,所产生的四倍体就是同源四倍体。如使不同种、属间杂种的染色体数加倍,则所形成的多倍体称为异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系列在植物中相当普遍,据统计约有30%~35%的被子植物存在多倍体系列,而禾本科植物中的异源多倍体则高达75%。栽培植物中有许多是天然的异源多倍体,如普通小麦为异源六倍体、陆地棉和普通烟草为异源四倍体。多倍体可以人工诱发,秋水仙碱处理就是诱发多倍体的最有效措施。

img13

被子植物——银杏

img14

禾本科植物

非整倍性变异是指生物体的2n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一个以至几个染色体或染色体臂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生物体称非整倍体。其中涉及完整染色体的非整倍体称初级非整倍体;涉及染色体臂的非整倍体称次级非整倍体。在初级非整倍体中,丢失1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称为缺体(2n-2);丢失同源染色体对中1条染色体的生物体称为单体(2n-1);增加同源染色体对中1条染色体的生物体称为三体(2n+1);增加1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体称为四体(2n+2)。在次级非整倍体中,丢失了1个臂的染色体称为端体。某生物体如果有1对同源染色体均系端体者称为双端体,如果1对同源染色体中只有1条为端体者称为单端体。某染色体丢失了1个臂,另1个臂复制为2个同源臂的染色体,称为等臂染色体。具有该等臂染色体的生物体,称为等臂体。等臂体亦有单等臂体与双等臂体之分。由于任何物种的体细胞均有n对染色体,因此各物种都可能有n个不同的缺体、单体、三体和四体,以及2n个不同的端体和等臂体。

所以,无论是健康的染色体还是病变的,都是和遗传有关系的。那么,它究竟是怎么实现遗传的呢?

img15

基因模拟图

原来染色体靠的是它所携带的遗传因子,也就是“v基因”,基因是贮藏遗传信息的地方,一个基因往往携带着祖辈一种或几种遗传信息,同时又决定着后代的一种或几种性状的特征。基因是一种比染色体小许多倍的微小物质,即使在光学显微镜下也不可能看到。它们按顺序排列在染色体上,由染色体将它们带入人体细胞。每条染色体都是由上千个基因组成的。

那什么是基因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