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古代人文生态观

中国古代人文生态观

时间:2022-02-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章 中国古代人文生态观从中国古代的哲学内容来看是把人文哲学与自然哲学融合在一起进行讨论的,因而是无所不包的。由于中国古代没有生态学的概念,所以本书这一章只提生态观。这两方面都涉及到中国固有文化中的德性与智能这两大精神支柱;因此本章从五方面综述中国人文生态观。
中国古代人文生态观_人文生态学

第十章 中国古代人文生态观

从中国古代的哲学内容来看是把人文哲学与自然哲学融合在一起进行讨论的,因而是无所不包的。所以在一定的范围及程度上概括了人类生命存活所需要的物质条件,更突出了人性、人伦、人道、人智的重要性。前者涉及到现代科学中的生态内涵,后者则与人类社会的生态面貌或精神面貌有关。由于中国古代没有生态学的概念,所以本书这一章只提生态观。在生态观的前面加上人文二字,是为了根据中国哲学精神,以伦理观念导引自然生态平衡发展。这既符合今天西方提倡的社会生态学,也符合正在兴起的基因伦理学。

前面谈到,生态一词起先是由德国生物学家Ernst Haeckel从希腊文Oikos借用过来的,意思是自然界的经济学,这就涉及到以人为中心的生命有机体与自然资源的相互作用。生态学的汉文名词是日本学者今西锦司等人参照汉学译出的;又如热力学中的熵这个名词也是日本物理学家参照汉学译出的。汉学是日本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称。

孙中山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又极力提倡学习欧美科学;曾经说:“将我国固有之德性智能从根救起;对西方之物质科学迎头赶上。”从人类生命优质化来说,当前西方物质科学最重要的是基因工程与生态学;为了从根本上研究生命如何优质化,从微观来说就是提倡基因伦理学,从宏观来说正在兴起社会生态学。这两方面都涉及到中国固有文化中的德性与智能这两大精神支柱;因此本章从五方面综述中国人文生态观。

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总根源,涉及到天文气象与人文伦理等重要关系。人文一辞与天文并列,首先来自易经的贲卦,所以本章的第一节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易经所蕴含的地球生态系统,具体说来就是用阴阳、刚柔、仁义表示的一个天地人的综合框架。这三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焦点是天地之大德,而人类社会主要是依德性而延续。易经的人文生态观除了强调合理利用自然能源外,还指示人类通过生态环境的陶冶,尚有“知微知几”的信息问题。今天西方提倡的社会生态学也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

第二节介绍书经的人文生态砚。书经的前半部主要叙述尧、舜时代的洪水情况,当时中国的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于是命大禹治水。禹王治水的思想方法是顺从高山大川的原有的自然生态形势,划分九大区域,采用平衡的中道观,分别疏通河道,导引入海,结果九州分明,生态环境大治,因而发展农业经济,人民生活安康。这就为中华大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及社会的道德风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节讨论道德经的人文生态砚。该经的基本内容主要是从各方面阐明道生万物,德育万物;因而反复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实际上隐含了一个天地人以道德为主的生态系统。要求按自然法则对待生态系统与生命系统自然演化,减少不必要的人为措施,强调重视修德的功能以体现自然之道。因此老子按照这种古朴的自然观,主张各按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依小国寡民而治。这种思想已引起西欧很多小国家的重视,希望返回到柏拉图式的理想社会。

第四节的中庸生态观明确指出中庸的涵义就是系统的平衡,当然符合生态系统平衡的演化规律。为此中庸规划了一个高明配天,博厚配地,悠久无疆的时空系统,其中繁殖有动植矿物与人类;而人类的诚明之性可以有参赞天地、生化万物的功能。这种功能是建立在大仁与大智的基础之上的,根据孔子的体验是通过山水生态环境的陶冶而取得的。因此孔子的名言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事实上,青山不老,生长万物,意味仁德;绿水常流,天机活泼,象征智能。看来山山水水不仅繁殖动植万类,而且有利于培育人的仁德与智能。这对于生态学的发展指出一个重要方向。

第五节的内经人文生态观强调人体与宇宙是统一的,就是说天道与人道是贯通的,人体是宇宙系统中的一个小宇宙。大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变化,如寒暑温燥风都会影响到人体的五脏;因此,内经的人文生态观的特色是把人体内外的环境沟通了。这也就为西方生态学开辟了一条思路。

最后一节是西方的人文生态观。西方有远见的科学家已经提出社会生态学的性质、意义及其规划的内容;由于目前尚无一个理论体系与实际内容,所以本书作为人文生态观介绍。实际上,他们所提出的一些设想,基本上与中国自然哲学所论及的人文生态观是一致的;他们鉴于地球生态系统日益失去平衡,从长远来看对于人类是极端不利的,所以主张发扬人道主义与人性精神来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总括以上六节来看,人文生态观的基本精神是天地人物四者相结合、以道体与德性为进化动力的一个大系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