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书经的人文生态观
书经是中国最早的一本政治经济文献,主要记载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人文哲学思想,治山治水,开发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治理当时的社会,收到很好效果。所谓“治隆俗美,史到如今称之。”关于人文哲学思想在书经中有一段精辟总结,那就是: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一般说来,人心由于物欲污染易私而难公,故危;道德之心易昧而难明,故微。只有精诚省察,专一守正,使道心为主,人心听从,则能执持中道,免除过与不及的偏差,使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维持平衡。
关于执中的原则是中国人文哲学的核心,上面的四句是虞舜对夏禹讲的,原来唐尧告诉虞舜只是允执厥中;孔子称赞虞舜说:“舜其大智也欤,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孟子称赞商汤说:“汤执中,立贤无方。”书经又称文王武王是“王道正直”也是执中之意。至于老子的“守中”,孔子的中庸,都是坚持中道;中道意味平衡。
当唐尧在位70年治理国家时,就注意到当时所在区位的日光能量,随时间变化而有强弱以定春夏秋冬四季,并按中道原则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大节气。并观察春分期间,鸟兽开始交配,农作物播种;夏至之交,鸟兽适当脱毛以散热量,农作物生长;秋分之时,鸟兽重新生毛,农作物成熟;冬至前后,鸟兽羽毛丰满以保温暖,农作物收藏。这些观察活动实际上涉及对生态的调查。
虞舜在位31年,五年到各地巡视一次。二月考察东方,到达泰山;五月考察南方,到达衡山;八月考察西方,登华山;十一月考察北方,登恒山。然后根据地理生态环境情况划分十二州,每州封一山,以为一州之镇;同时又疏通十二州的河道,免除水灾,灌溉农田。这实际上涉及到生态平衡,基本上规划了中国的生态地理区位。
虞舜在位时,洪水横流泛滥于中国,自然生态环境趋于无序状态;于是命大禹治水。禹敷(分别)水土,随山刊(伐)木,奠(定)高山大川。”当时洪水不辨区域,禹确定山之高者,水之大者,以为纲纪,划分九州;随山之势,开通河渠,使水就道。故禹治水,不是主观臆断行事,完全依据当时地理、自然生态环境的情况,在野外开展实际工作,故取得巨大成效。结果是:
九州攸同,四障既宅(居住);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无决溃),四海会同。六府(五行与谷)孔(大)修,庶土交正(百土正当使用),底(致)慎财赋;咸则三壤(九州土地肥沃不同分为三等),成赋中邦(收成的田赋贡给中央)。
六府孔修实际涉及到与生态现象有关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水润下,火炎上,木就直,金从革,土稼穑;润下作碱,炎上作苦,就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如果五行有序,生态大治,则谷物易于生长而丰收。
与五行有关的就是五种天气,即雨、晴、燠、寒、风。“五者来备,各以其序,庶草蕃茂”。实际上,雨属水,晴属火,燠属木,寒属金,风属土。各种天气如果过头或不及都对生物不利。
五行与五气基本上描绘了一个生态系统。由于本书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态学,所以下面介绍与五行同五气密切相关的五种功能,即“貌思恭,言思从,视思明,听思聪,思思睿”。此外可知“恭作肃,从作顺,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事实上,人始生就有形色,既生就有口能发声,而后能视、能听、能思。而且貌泽象征水,言扬象征火,视散象征木,听收象征金,思通象征土。恭肃、从顺、明哲、聪谋、睿圣表示五种功能。
看来以上的内容在天为五行,在人为五事,这涉及到今天西方科学所称道的“人事与天行”。五事立,则五行顺;五事废,则五行逆。这也是人天相应的一种自然哲理的宏观象现,其科学根据可能需要从微观进行探索。前者属于生态问题,后者也许涉及到正在酝酿的新的量子力学。因为五行是生数一二三四五与成数六七八九十的自然之序,而五事则本于五行,其中的因果信息关系值得从二进制的信息论重新认识与探索。天行属于客观规律,人事涉及主观行为。一般说来,主观应符合客观,则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就能优质化地向前发展;这也就是今天基因伦理学强调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