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新克星
鼠疫、霍乱、流感等传染病曾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在人类与传染病的长期不懈斗争道路上,继抗生素、疫苗问世以后,一种新物质的发现,为人类彻底攻克传染病带来了又一转机。这种物质既不是药物,也不是抗体,而是病毒的新克星——干扰素。
事情是这样的,1954年,日本的一位病毒专家首先捕捉到了干扰素的线索,他为了研究病毒与病毒之间相互搏斗的实际情况,做了用牛痘病毒给兔子接种以诱发肿物的实验。结果发现,在肿物的脓液中存在着某种未知的、能抑制病毒增殖的物质。
三年以后,也就是1957年,英国的两位病毒专家在研究中发现,细胞经病毒感染后会产生抗病毒的物质。一次,他们把受流感病毒感染的鸡胚细胞放在培养液中培养,以期获得更多的病毒。培养几天后,他们又用这种已培养过受病毒感染的细胞的培养液,去培养新的鸡胚细胞,然后把新培养的鸡胚细胞进行流感病毒接种。过了几天,发现细胞生长良好,根本没有病毒产业出来、这说明培养液中存在着什么物质能妨碍病毒的复制。他们换了许多其他动物的细胞重复这一实验,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显然,培养液中确实存在抑制病毒增殖的物质。即使用杀死的病毒注射到动物体内,也能产生同样的物质。这种物质究竟是什么呢?经过这两位专家仔细研究和分析,发现这种物质是由活细胞受病毒感染后所产生的一种低分子糖蛋白。他们给它取名叫干扰素,因为它能干扰病毒的复制。
干扰素具有各种不同于抗体的神奇特性。干扰素具有广泛的、非特异性的抗病毒作用,如接种牛痘病毒激发兔子体内产生的干扰素,不仅能抗牛痘病毒,还能抗流感、脑炎等其他任何病毒;然而在免疫时,一种抗体的功能,却只能杀灭激发该种抗体产生的那一种抗原。另外,免子体内产生的干扰素对其他动物不起作用,所以对人必须用人的干扰素。后来,科学家们还发现,除病毒外,细菌、寄生虫及某些化学物质也能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
干扰素的发现,为人类降伏病毒性传染病带来了曙光。临床实验表明,干扰素对许多病毒性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水痘、麻疹等以及成骨肉瘤、淋巴瘤和肺癌等恶性肿瘤都有神奇的疗效。由于它是细胞的产物,对人和动物细胞没有毒副作用,而且见效快,因此可以说干扰素是人类治疗病毒性传染病和一些癌症的灵丹妙药。
但是,干扰素得来却极为不易。45 000毫升的人血中,只能提取0.4克的干扰素。据估计,提取1克纯干扰素至少要花费5 000万美元,治疗一位感冒病人的开支就需要几万美元。如此昂贵的价格,绝非一般人能承受得起。
值得庆幸的是,科学家们已初步查清了干扰素的化学组成,以及体内控制合成干扰素的控制基因。他们运用生物工程的方法,把干扰素基因整合到大肠杆菌的核酸中去。这样,大肠杆菌的细胞就变成了制造干扰素的工厂。许多科学工作者正在努力做着这方面的研究,而且已有人成功地培养出了含有干扰素基因的大肠杆菌,并获得了细菌生产的干扰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干扰素也会像抗生素、疫苗一样普通、廉价。那时,人类降伏许多疑难顽症的时代也就不会遥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