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你的敌人
荷兰的崛起不仅令英国人——也令整个欧洲人心理失去了平衡。
如果说,尼德兰人在这场注定了谁也不会获得好处的战争中得到了比他们的付出更多的东西的话,欧洲人未必会有什么怨言,但如果这种所得太多,那么欧洲人就会意识到一些什么——他们,失败了的天主教阵营及获胜的新教徒阵营,这两个敌对势力的双方付出,未免就有些太不值得了。肯定有什么至关紧要的东西是他们在战争期间所忽略了的——比如说利益。
那么,现在是大家认真考虑这一问题的时候了。
最先考虑到这个问题的,仍然是英国和法国。
英国和荷兰为捕鱼与公海条约的争执时有发生,但是法国人的威胁却更加令荷兰人担忧——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法国人在三十年战争所表现出来的风格过于不受欢迎,让荷兰人感受到了恐惧。(www.guayunfan.com)
如果让荷兰人选择敌人的话,那么他们肯定会选择名声说起来多少还算好一点儿的英国人。选择法国人?还是想一想被法国军队肆意蹂躏过的德意志大地吧,大面积的人口被灭绝的地区让任何人都会不寒而栗。
那么尝试着与法国人成为盟友又如何呢?
这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法国人——还是让我们来听听法国人在对待荷兰上是什么态度吧:
“只剩下荷兰。”
法国人科尔贝尔这样说。
他在向法王路易十四历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经营业绩——其中不乏夸大其辞,然后对他们的国王提出这样的忠告:
“这场战争,纯粹是一场聪智与能力的较量。在这场战争中,欧洲最强大的共和国的战利品一定是胜利的奖赏,这场战争不会很快结束,或者,说得更恰当些,这场战争应当是陛下终生实践的主要目标之一。”
偏巧这位法王是典型的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信徒,他坚信当时一种极为流行的说法:战争就是“使君王们得到更多的荣誉,使人民得到更多愉快的职业”。很显然,当时的法国人对于“贸易是战争的一种形式”的说法是极为认同的,这不能不让我们体会到当时荷兰人心中深深的忧虑。
事实上,英国人对于战争的狂热丝毫也不逊于法国人,他们的商人也是把国家的海上力量视为扩大贸易的必要手段。
现在的情形是,荷兰人一定要选择他们的敌人,一个或是两个。
最糟糕的是,这一切还由不得他们自己。
考虑到在17世纪初,荷兰人的商队已经拥有16万余艘船只,占欧洲商船总吨位的2/3,所以英国和法国必然地要走到一起,从海上或陆上,分别威胁着荷兰人的安全。
是选择海上的防御还是选择陆上的作战,是选择英国还是选择法国,这成为了困扰着荷兰人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下的情形是,如果选择海上,那么海上力量的巨大维护与战争费用就足以将荷兰人拖垮——葡萄牙和西班牙就是前车之鉴。而且这种选择还带来一个更为可怕的设想,沿陆路长驱而入的法国人很可能重演他们在三十年战争时的劣迹——屠杀居民,焚毁村庄,对无辜的老弱进行虐杀,强奸妇女和制造充满血腥的无人区。
那么选择陆地的防御,情形又会如何呢?
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历史。
荷兰人减少了对海军的投入,削弱了这支强大军队的战斗力。当我们指责荷兰人这种不明智的做法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另一个问题:
他们首先要做的是避免战火烧进自己的土地,避免他们的民众遭到屈辱的虐杀与凌暴。在这个哈姆雷特的绝望选择之中,法国人一直希望将尼德兰纳入到自己的版图之中,而英国的目的则只是为了夺取海洋霸权,这二者孰轻孰重,是一目了然的。
那些对国家的总体实力缺乏量化概念和感性认识,对防御力量的巨额支出感觉淡漠的人,是无法领会到荷兰人的苦心的。没有人能够同时在两个不同的战场上作战并同时打赢,此前没有过这样的事情,此时也很难说。
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荷兰人在咄咄逼人的英国人面前的屈顺态度了,作为三十年战争时代的盟友,英国人一直在处心积虑地削弱荷兰的海上力量。英国和荷兰在签订的条约中规定,荷英两国的海上力量之比应为3︰5。这就意味着,英国要求于一倍超过荷兰的海上力量。如果孤立地看待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不会得到什么有价值的结论,但结合条约上的其他条款,我们就会了解到更多的东西:
条约规定,荷兰人应保持一支超过10万人的陆军,而英国只保持4万名陆军。
这就意味着,荷兰人在战略上将海上的力量让给英国,转而去发展陆军以守护自己的国土。
早在荷兰的约翰·德·威特时代,政府对于海洋力量的巨大开支还是能够承受的,其舰队的力量可以同时防范英法海上联军的侵袭,最终使得英国和法国灭亡荷兰的计划彻底破产。到了奥兰治威廉君主政府的时代,反对法国的路易十四、与不断扩大的法国势力相抗衡,就成为了荷兰人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当时英国退出的前提下,情形就更是如此。
荷兰的海上开支削减幅度越来越大,到了1688年,荷兰君主奥兰治威廉需要一支舰队护送他到英国去时,遭到了阿姆斯特丹市长的反对——因为这样一支舰队已经不存在了,海军方面最有才干的指挥官都被解雇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节省开支。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确定荷兰政府当时的选择是否合乎道理,历史的发展终究无法假设,既然法国人最终未能入侵荷兰,那么荷兰最后的衰落就只能用悲剧来形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