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脂溶性维生素
目前已知的脂溶性维生素兄弟有四位,它们分别是维生素A、D、E和K。
(1)维生素A 1913年,美国的麦克伦通过对老鼠的生长实验,得出了“老鼠的生长和发育离不开某种脂溶性微量物质的存在”的结论。为了发现这种物质并加以命名,他又孜孜不倦地进行了两年的探索研究。到1915年,麦克伦通过将奶油中含有的促进生长发育的物质,与粗制乳糖中所含有的促进成长及抗麻痹性物质进行对比实验,终于发现了维生素A。
(2)维生素D 维生素A被发现后,许多人一直认为维生素A除具有促进生长发育、预防角膜干燥等功能外,还对佝偻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但经过研究才发现,将预防佝偻病的功劳记在“大哥”维生素A的功劳簿上纯属误会,维生素A另有一位兄弟专门对付佝偻病。它与其“大哥”在性质上的显著不同有二:一是在空气中加热后作用不会发生改变;二是遇紫外线照射会大量生成。到1920年,生物科学家杜鲁蒙将这位“兄弟”命名为维生素D。
(3)维生素E 1920年,梅迪尔通过老鼠试验发现:仅以牛乳为养料的老鼠尽管能健康生长,从外表看也与普通老鼠并无区别,但却不具备繁殖能力。1922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伊凡斯经过研究发表了以下结论:牛乳饲料中缺少某种未知物质,雌性老鼠的卵无法在子宫内受精;即使已形成受精卵,也会因无法生长而流产。同年,美国阿肯色大学教授休拉将这种与繁殖密切相关的物质命名为维生素E。
(4)维生素K 1935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德姆为研究胆固醇的代谢原理,以无脂肪饲料混合鱼肝油来饲养鸡,不料引起鸡出血。起初德姆根据常见的情况判断:鸡罹患了坏血病,需要补充维生素C。但当他在鸡饲料中大量加入维生素C后,鸡仍然出血不止。此时,德姆才意识到自己的判断囿于常规。经过认真研究之后发现,鸡出血的原因在于血液凝固较慢,如果在饲料中加入脂肪、大麻种子和青菜等,出血现象就会得到遏止。这表明,脂肪、大麻种子和青菜中含有某种脂溶性抗出血物质,这一物质能加速血液凝固。为便于记忆,德姆就用“凝固”(德语原文为Koagulate)一词的头一个字母K为这种抗出血物质命名。这也正是为什么在维生素A、B、C、D、E之后,F~J会出现“断档”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