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海驼铃梦
在西域这片土地,谁也绕不过去的一种生物,就是骆驼。这种古老的动物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大漠中一直保持着自己优雅而坚实的蹄印,驼铃声声,一直从远古响到今朝。
有着“沙漠之舟”美誉的骆驼,穿行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它们负载的不仅仅是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西方的香料、宝石。那此起彼伏、惊醒沙海的驼铃,天籁般悠远绵长,传递着东西文化交流的信息。那广袤天地间踽踽而行的驼队,是一队人类文明希望火炬的传递。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穿行的骆驼是当地人忠实的朋友,它们始终默默无闻、吃苦耐劳、无怨无悔、忠于主人,被誉为“长跑健将”。它抗恶耐渴,生存能力极强。血液里有抗脱水的特殊物质,胃房里有许多小囊,能够储存20天饮用的水;驼背上一座贮存脂肪的双峰,只要补充一点盐土,它在沙漠里一个月不吃不喝照样可以奔走如常。它不怕风沙,因为有双重眼睑和密长的睫毛保护眼睛。鼻孔里有瓣膜可以活动,起风时关闭,能够阻挡沙子进入鼻腔。
沙海驼铃(www.guayunfan.com)
记得第一次骑骆驼,是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的达瓦昆,那是我第一次进入沙漠。当向导将我带到高大的骆驼前,我竟然有些不知所措,一双密长睫毛覆盖的温柔眼睛,浑身毛茸茸的。在电视上看到过许多翻身上马、策马扬鞭的彪悍英姿,可是对于骆驼,我却全然不知应该怎样攀上骆驼那高大的身躯。维吾尔向导对着骆驼喊了一嗓,那骆驼竟然温顺地四腿屈膝跪卧在沙地上,向导用手势示意让我坐在两个隆起的驼峰之间,驼峰间铺着民族图案的花毯坐垫,坐上去竟然感觉不出任何不适。向导又喊了一嗓,骆驼缓慢地站直了身子,从地面直线上升,坐在骆驼上的我竟然一点儿也不害怕。(www.guayunfan.com)
向导在前面拉着缰绳,骆驼慢条斯理地走在沙漠中,一只巨大的驼掌踏进细沙里,另一只又扬起,脖子上的铃铛清脆。伴着驼铃声声,平滑的沙丘起伏相连,从我眼前一直向着天尽头延伸而去。
走在前面的向导约有四十岁多岁的样子,被大漠骄阳曝晒的古铜色皮肤和浓黑的眉眼,他生动的脸庞过早地显示出时间的折痕。他怡然自乐,边走边唱,歌声旋律优美而略带忧郁,沙哑的嗓音和着有节奏的驼铃声,别有韵味。也许是这大漠作为背景,歌声才显得如此苍凉。那一刻,我竟有些恍惚,在这茫茫的黄沙之上,从古到今曾留下了多少骆驼的蹄印?如果丝绸之路上的沙漠腹地没有骆驼这种珍贵物种,丝绸之路也许将难以延续;如果沙漠中没有骆驼这种生灵,那些丝绸、经卷、玉石如何能走出自己的领地?东西方世界文明的交流也许会延迟若干年。
驼峰柔软而踏实,长途跋涉干旱之地,骆驼的给养全在于此了。我轻轻地抚摸着它们,内心如沙丘般起伏绵延。凭心而论骑骆驼是一种享受,比骑马舒服得多,几乎感觉不到颠簸。到了一处阴凉地,向导停下来休息,骆驼也停下来了,继而双膝卧跪,我从骆驼上下来。向导用生硬的汉语对我说:“你骑的这个嘛,肚子里有娃娃了。”我不禁动容,居然是骆驼妈妈背负着我进入沙漠,我用手抚摸着骆驼的脖颈,难怪初见骆驼,竟给我留下了温柔的印象,原来是母性使然,带着对骆驼的敬佩和喜爱,我给这个沉默而温柔的朋友留下了一张张照片。
事隔多年,当我再次进入达瓦昆沙漠的时候,不知道是心境的变化,还是达瓦昆的变化,感觉一切都所不同。车多人多、建筑物多,继而垃圾和喧嚣也多了起来。然而骆驼没变,骆驼队很多,憨厚的骆驼被它的主人牵引着,很商业化地守在景点周围揽客。看着骆驼被生硬地牵来拽去,竟然极不忍心地去看骆驼那双温柔沉静的眼睛。
我随摄影团骑骆驼攀上一个个回旋的沙丘,那久违的驼铃声蓦然响起,驼铃声让这一组完全被人为安排的拍摄场景鲜活生动起来。大漠、黄沙、烈日,一支驼队在沙海中行进……这个场景充满了坚韧的希冀,这驼铃使人不由得振奋。试想在茫茫苦旅中,在寂静的荒漠中,这样的驼铃声难道不是一种希望的歌谣,不是一曲欢乐的天籁之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