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大家都知道,大熊猫是我国所独有的,它们是稀有的珍贵动物,保护大熊猫一直是我们所共同努力的。
生命来自于热爱
卧龙和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相继发现并救治了两只野生大熊猫,它们都是地震后出现在受灾地区的野生大熊猫。地震灾害致使大熊猫栖息环境破坏,它们突然闯入低海拔人类活动区域实在迫不得已。由于地震灾害导致大熊猫栖息地植被发生变化,特别是高海拔地区的大熊猫主食竹将逐渐被冰雪覆盖,随着冬季冰雪来临,该区域的野生大熊猫食用竹将成问题。
箭竹
事实上,汶川大地震后,包括卧龙、成都等大熊猫的食用竹均受到很大影响。成都熊猫基地在绵阳等地的竹源地遭到严重破坏,已经影响到了配种雌性大熊猫和幼年大熊猫的正常生活。圈养大熊猫如此,野生大熊猫的境况更是令人担忧!地震损毁的大熊猫栖息地有180万亩,其中位于邛崃山系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受损特别严重。重新开辟新的竹源,是解决当前大熊猫口粮的最好办法。
现在最让人担心的是,冬季冰雪来临,高海拔的大熊猫主食竹将逐渐被冰雪覆盖,造成野生大熊猫食物缺乏,而邛崃山系又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的所在,生活在那里的大熊猫更让人关注。
怎样来保护大熊猫,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呢?WWF与专家及合作伙伴共同制定了未来邛崃山系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并确认了开展保护工作的关键区域和行动计划。未来,WWF的保护工作将加强对周边栖息地的协调,通过现实改造,使原来大熊猫的潜在栖息地转变为实际栖息地,让大熊猫活动范围更大,密切关注区域内大熊猫的扩散和退缩情况。大熊猫实际栖息地扩大以后,可以缓解高海拔的大熊猫因主食竹被冰雪覆盖而造成的食物缺乏影响。
“5.12”汶川大地震对邛崃山系内的卧龙、鞍子河、草坡三个保护区影响比较大,不仅保护区内的植被、景观受到巨大破坏,这几个保护区的基础设施、设备及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也给大熊猫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WWF与合作伙伴共同实施保护战略,将对这一地区进行恢复和科学管理保护。
保护大熊猫,就必须保护好它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才能让它们有个稳定的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