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飞檐走壁”
壁虎是夜间活动的动物。夏秋的夜晚,它们凭借“飞檐走壁”的绝技,常在墙壁上、屋檐下、窗纱或电杆上行走自如,专门捕食蚊、蝇和飞蛾等害虫。
为什么壁虎能在光滑的墙壁和天花板上跑来跑去呢?直到电子显微镜问世以后,人们才揭开了壁虎足趾上的秘密。原来,这种动物的足趾前端膨大成软垫,由许多板片构成。这些板片呈扇状排列,或横向平行排列。实际上,这是微绒毛覆盖着的鳞片。这些绒毛约有50万根,它们由角蛋白组成,宛如一个个小钩子。据最近研究,这一根绒毛可以吊起一只蚂蚁,100万根可以支撑一个婴儿。壁虎足上有千百万个微小的钩子,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抓住物体表面微乎其微的小突起。即使是光滑的玻璃表面,与这些微小的钩子相比,也是够粗糙的,更不用说那“坎坷不平”的天花板了。看来,壁虎能在天花板上轻盈行走、如履平地,原因就在于此。非洲有一种壁虎,连尾尖上也有足垫。这种壁虎爬墙时,尾尖也能助其一臂之力。
为了了解壁虎爬墙的具体动作,科学家们作了进一步的观察。大部分壁虎因为个子小、行动快,很难看清它们脚的动作细节。幸好马来西亚有一种大壁虎,动作比较缓慢。于是,它们便成了人们的研究对象。这种壁虎的爪和足垫强壮有力。它们爬墙时在墙上落脚,足垫往后下方压,使绒毛能钩住墙壁;举足时,足端会向后上方卷起,使绒毛和墙壁脱钩。这样交替放下和卷起足端,就使壁虎能在墙上快速运动。
壁虎爬墙为人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有朝一日,只要能模仿壁虎足研制出类似的设备,那么消防队员在高楼失火救人时就可以省力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