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他们同样灿烂

他们同样灿烂

时间:2023-02-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他还证实了一个动物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为免疫学中的克隆选择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958年他和比德尔和塔特姆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出肺炎双球菌可根据其免疫的专一性来进行分类,而这种免疫专一性是由于不同菌型的荚膜中所含的多糖引起的。由此他建立起对不同型肺炎双球菌的灵敏检验法。
他们同样灿烂_从沃森谈分子生物

他们同样灿烂

莱德伯格,1925年5月23日生于美国蒙特克莱市,美国遗传学家,细菌遗传学的创始人之一。194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学位,以后曾在医学院学习,不久转入耶鲁大学,于1947年获博士学位。1947~1959年任威斯康星大学副教授、教授、遗传学系主任;1959~1962年任斯坦福医学院教授兼遗传学系主任。1962年任肯尼迪分子医学实验室主任。

1946年,他在耶鲁大学期间,和塔特姆发现细菌的遗传重组。即把两个需要不同生长因子的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混合培养在基本培养基上时出现了野生型,而分别培养时则从未出现,这一发现说明了遗传重组的普遍性。继细菌遗传重组的发现,他和他的学生、同事又在细菌遗传学方面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贡献。1952年发现细菌的F因子,揭示了作为供体细胞的细菌可以把遗传物质传递给作为受体细胞的细菌。1952年发现沙门氏菌中的普遍性转导,揭示了一个细菌的遗传物质能够以噬菌体为媒介传递给另一个细菌。1953年发现大肠杆菌的温和噬菌体λ在染色体上占有一定位置,1956年发现λ噬菌体能进行局限性转导。他们的研究工作还包括应用细菌的有性生殖和转导进行细菌的免疫学和代谢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包括1953~1956年间关于沙门氏菌的鞭毛相转变机制的研究和1960年关于半乳糖代谢方面的研究等。此外,他还证实了一个动物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为免疫学中的克隆选择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img23

科学家正在进行实验

img24

转录

莱德伯格的研究工作开创了细菌遗传学,并给其他一些领域带来重要的影响。后来运用基本上相同的方法,发现不产生有性孢子的放线菌和半知菌也能进行遗传重组;大肠杆菌和它的噬菌体中的遗传学分析推进了人们对于基因的本质、基因突变和基因的功能的认识;细菌遗传学的研究方法被引用到真核生物的研究中,发展了高等动植物的体细胞遗传学;出现了分子遗传学;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遗传工程。他还利用人口调查数据研究人类生物学;应用计算机和数学方法研究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和分类;参与了地球外生命的讨论。1958年他和比德尔和塔特姆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img25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埃弗里

埃弗里,1877年10月21日生于加拿大新斯科舍哈利法克斯。1887年随作牧师的父亲迁入美国纽约市。1904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后到布鲁克林的霍格兰实验室研究并讲授细菌学和免疫学。1913年转到纽约的洛克菲勒研究所附属医院工作,直到1948年退休。1955年2月20日卒于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美国细菌学家。

1944年,他和麦克劳德、麦卡锡共同发现不同型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DNA。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F.格里菲思就发现:将已经死亡的Ⅲ型肺炎双球菌和活的Ⅱ型菌分别注射入小白鼠体内,小白鼠表现正常;若将两者混合注入,则小白鼠死亡,并从其尸体中可分离出活的可致病的Ⅲ型肺炎双球菌。格里菲思由此推测,在Ⅲ型的死菌体中必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Ⅱ型转化为Ⅲ型,而且这种转化可以遗传给后代。埃弗里和他的同事则进一步从被高温杀死的Ⅲ型菌中分离出蛋白质、荚膜的成分和DNA,将这几种成分分别同活的Ⅱ型菌混合培养,发现只有DNA能使活的Ⅱ型转化为Ⅲ型,即无荚膜、不致病的可转化为有荚膜、能致病的肺炎双球菌。证明了格里菲思所说的转化因子就是脱氧核糖核酸(DNA)。这项实验第一次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虽然这一发现,曾引起争论和怀疑,但的确推动了DNA的研究,直至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他很早就知道肺炎双球菌,并研究过肺炎双球菌的免疫性。提出肺炎双球菌可根据其免疫的专一性来进行分类,而这种免疫专一性是由于不同菌型的荚膜中所含的多糖引起的。由此他建立起对不同型肺炎双球菌的灵敏检验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