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衣植物门

地衣植物门

时间:2023-02-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衣植物门Lichens地衣是藻菌共生的复合体,其结构简单,无真正根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大部分为菌丝体,藻细胞埋于其中。地衣喜光,怕空气污染,生长缓慢,能在干旱和寒冷的环境中生存,被称为植物界的拓荒先锋。构成地衣的真菌大多是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并包被藻体;构成地衣的藻类主要是蓝藻门的念珠藻和绿藻门的共球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世界约有地衣25000种。胶东常见有9科10种。以假根固着于基物上。
地衣植物门_胶东植物手册

地衣植物门Lichens

地衣是藻菌共生的复合体,其结构简单,无真正根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大部分为菌丝体,藻细胞埋于其中。按其形态一般可分为壳状、叶状和枝状三种类型。地衣喜光,怕空气污染,生长缓慢,能在干旱和寒冷的环境中生存,被称为植物界的拓荒先锋。构成地衣的真菌大多是子囊菌,少数为担子菌,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并包被藻体;构成地衣的藻类主要是蓝藻门的念珠藻和绿藻门的共球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由于藻菌长期紧密结合在一起生活,而使其成为固定的有机体类群,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等特征。世界约有地衣25000种。胶东常见有9科10种。

胶东常见地衣分科检索表

1.地衣体为壳状,很难从基质上剥离。(壳状地衣)

2.子囊盘茶渍型或网衣型,贴生,稀为陷生。

3.地衣体为痂状或鳞片状,子囊盘茶渍型…………………………………………………1.茶渍衣科

3.地衣体为颗粒状,子囊盘网衣型……………………………………………………………2.网衣科

2.子囊盘线形,单一或分枝,在地衣体上形似古文字状,多生树皮上………………………3.文字衣科

1.地衣体叶状或枝状,易从基质上分离。

4.地衣体叶状。(叶状地衣)

5.地衣体缺乏下皮层,子囊盘较大,半被果型,生于叶状体裂片上端……………………4.地卷衣科

5.地衣体具下皮层。

6.地衣体下表面具脐状突起,子囊盘网衣型,孢子无色,单胞型…………………………6.石耳科

6.地衣体下表面缺脐状突起,子囊盘茶渍型。

7.地衣体宽叶状至狭叶状,子囊盘散生,具淀粉质圆顶,孢子无色,单胞型…………7.梅衣科

7.地衣体椭圆形,子囊盘贴生地衣体表面,孢子褐色,双胞型………………………5.蜈蚣衣科

4.地衣体枝状。(枝状地衣)

8.地衣体枝状至丝状,直立或悬垂,子囊盘茶渍型………………………………………8.松萝科

8.地衣体幼时鳞片或颗粒状,后成枝状,子囊盘蜡盘型或网衣型……………………9.石蕊科

1.茶渍衣科Lecanoraceae

识别要点:地衣体痂状或鳞片状,色泽多样。子囊盘为茶渍型(有果托,果托是子囊盘周围的地衣体向上升起所形成的盘缘)。

<1>茶渍衣Lecanorasp.

地衣体表面平滑或多疣粒,常多种颜色,子囊盘皿状,生于衣体表面或陷生。生山区岩石或树干上。

2.网衣科Lecideaceae

识别要点:地衣体为颗粒状,子囊盘为网衣型(没有果托,果壳质地坚硬,颜色深暗)。

<2>石霜(高山黑红衣)Mycoblastus alpinus(Fr.)Kernst.

地衣体灰白色,颗粒状,紧贴在基质上,外表似沉积物。子囊盘黑色,圆盘状,直径1~2毫米。子囊长椭圆形,下层无色,侧丝不分枝,排列紧密。单孢子无色,椭圆形,壁厚。生于山区岩石上。药用有止血、消炎、镇痛、涩精之功,用于治疗外伤出血、烫火伤、梦遗等。

3.文字衣科Graphidaceae

识别要点:地衣体壳状,子囊盘线形,单一或分枝,在地衣体上形似文字。

<3>文字衣Graphis scripta(L.)Ach.

地衣体紧密固着于基物上,子囊盘细长而弯曲呈蝌蚪状,并具黑色炭质的壳,深陷在基物中,似古代文字,故名。常生山区树干或岩石上。

4.地卷衣科Peltigeraceae

识别要点:地衣体叶状,缺乏下皮层,子囊盘较大,半被果型,生于叶状体裂片上端。

<4>地卷衣(牛皮叶)Peltigera canina(L.)Willd.

地衣体叶状,平伏生长。覆面有假根,固着于基物上。子囊盘生叶状体边缘,圆盘状,常包卷呈爪状。生山区林中、山坡草地上。药用有止血、消炎、镇痛之效,民间治跌打损伤、骨碎筋断等。

5.蜈蚣衣科Physciaceae

识别要点:地衣体叶状,椭圆形,常有深裂。子囊盘贴生衣体表面。

<5>蜈蚣衣Physcia stellaris.

地衣体叶状,深裂成莲座形。以假根固着于基物上。生深山的树干或岩石上。

6.石耳科Umbilicariaceae

识别要点:地衣体叶状,下表面具脐状突起。子囊盘网衣型。

<6>石耳(石壁花)Umbllicaria esclenta(Miyos.)Minks

地衣体扁平,不规则圆形,背面褐色,被黑色绒毛,腹面中央具脐,固着于基物上。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岩石上,故名。其性味甘平,无毒,常被兵士和探险者用做应急食品。药用有清热、解毒,止血、利尿之功,民间用于治疗鼻衄、吐血、肠炎、痢疾、毒蛇咬伤等。

7.梅衣科Parmeliaceae

识别要点:地衣体为叶状、枝状,为叶状时背腹分明,通常有假根。子囊盘散生,具淀粉质圆顶。

<7>梅衣Parmelia tinctoriumDespr

地衣体叶状,近圆形,平伏,上表面灰绿至灰白色,具假杯点,下表面黑色,具假根。子囊盘皿状,常具粉芽。生山区地面或树干上。

8.松萝科Usneaceae

识别要点:地衣体枝状至线状,直立或悬垂。子囊盘茶渍型。

<8>环裂松萝Usnea diffracta Vain

地衣体灰绿色,悬垂,丝状。主枝长3~4毫米,直径约2毫米,龟裂而具凹陷,中部尤其近端处有繁茂的细长分枝。次生分枝大多为圆柱形,少数稍扁平或有棱角,具凹陷,有明显环状裂纹,环裂间长1~2毫米,裂缘凸起呈白色,分枝末梢渐细至细毛状。子囊盘稀见,侧生或假顶生,浅碟形,具不规则裂口和缘毛。生山区树枝或岩石上。药用有止咳平喘、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生肌止血之功,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咳嗽痰喘、肺结核、头痛、目赤、角膜云翳、耳鸣、白带等;外用于治疗疗创伤感染、疮疖、化脓性中耳炎、乳腺炎、宫颈糜烂、阴道滴虫、烧伤等。

<9>粉粒树花Ramalina pollinaria(Westr.)Ach.(Lichen pollinarius Westr.)

地衣体灰绿色或深黄绿色,灌丛状,较柔韧,常倾斜或悬垂,长2~15毫米,以基部固着于基物上,不规则分枝,分枝条带状,宽0.4~4.5毫米,枝顶端渐窄细,常带有白色粉粒状粉芽堆,有时粉芽散生于分枝表面。子囊盘少见。生山区树干或岩石上。药用有杀菌消炎的作用。

9.石蕊科Cladoniaceae

识别要点:地衣体通常由水平生长的初生地衣体和垂直生长的次生地衣体两部分组成。初生地衣体壳状、颗粒状或鳞片状,宿存或早期消失;次生地衣体由初生地衣体生出,直立,单一或分枝。

<10>石蕊Cladonia rangiferina(L.)Web.[Lichen rangiferinus L.;C.rangiferina Nyl.]

地衣体两型。初生地衣体壳状至鳞片状,水平扩展,宿存或早期消失。次生地衣体(又称果柄、假果柄或子器柄)从初生地衣体上长出,直立,常具多分枝,表面呈灰色或深灰绿色。小枝圆柱状,中空,表面粗糙,顶端常膨大为喇叭状,称柱杯或杯。子囊盘(子器)网衣型,黑褐色,生果柄顶端。子囊孢子单胞型,无色,椭圆形。生山区林下腐木或岩石表土上。可用于生产酸碱指示剂。药用有清热除湿、镇痛、凉血、止血之功,主治刀伤、风湿痛、咳血、头痛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