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多岩溶地貌。
岩溶有个俗名叫石灰岩。石灰岩有个怪脾气,总爱拒绝与各种生物进行合作。偏偏它又不争气,让风霜雨雪将自己的皮肤刻画得沟壑纵横。长年累月,风常常就卷了尘土在上面抚摸,抚摸时偶尔就余下些污垢藏在石隙沟缝,又有鸟儿多事,将远处果实啄了,要来岩石上方便,没消化的种子便留在岩石上。来年,温情的太阳烤暖岩石,催醒沉睡种子,岩石上便绽开簇簇丛丛枝蔓,大大细细绿叶。不知觉间,居然就抽出花莛,孕了花蕾,忽一日,那花就展了笑靥,吐了蕊,美滋滋艳着。有识者见了说:呵呵,这不就是牛耳朵吗!
牛耳朵
牛耳朵,很俗气一个名字,属于苦苣苔科。苦苣苔科算得上是个旺族,全世界有140 属2 000余种,我国有56属413种。这个比例也许不算太大,但其中28属为我国特有,在物种独特性上该自豪了。苦苣苔科大多形态幽雅、花型优美,是有名观赏花卉。特别是近几年引进我国的大岩桐、非洲堇,花期长、花色多、花形繁复、植株美观,品种众多,为养花人宠爱。
牛耳朵生在深山,却不乏知音。曾在高山林场见有护林员将它掘了种盆钵里放自家窗台上欣赏。我理解护林员,也是为了辛苦工作之余能在房间里与花对语,聊解漫漫长夜寂寞之情。当然我更愿意在自然状态下欣赏它的美妙身姿,瞧它或独立一株,或三五成群,或蔓延一片,在那瘦脊岩石上自在开放,总觉得观花便是一种幸福。
大岩桐
牛耳朵
有时候幸福总是来得突然。那天进山,正被朋友叫住,兴致勃勃地拍着牛耳朵,冷不丁转过眼,就发现了它——蛛毛苣苔。当然也是在岩石上,明艳艳的花把阴影下黢黑岩石映衬得黯然失色,愈发突出花儿美丽。蛛毛苣苔确实担当得起美丽一词,在野花中恐怕也能够名列排行榜较前位置。植株不大,叶片稍显肥厚,花梗细长,有铁划银钩之势,疏疏举几朵淡蓝略紫花儿,花色冷艳、花形美观、花姿高雅,让人一见倾心。无独有偶,近在咫尺,有另外一种同为蛛毛苣苔属的花也在妖艳盛开。花序上花朵比蛛毛苣苔更密集,总有数十朵花簇拥一起;一眼望去花形比蛛毛苣苔更繁复,许是因了花多而望不真切;花色比蛛毛苣苔更丰富,洁白中晕染微微浅紫;花姿则与蛛毛苣苔同样雅致,却比蛛毛苣苔略添一分风流,又绝不让人起猥亵之意。
蛛毛苣苔
有多彩便有素雅,素雅也可称为一种漂亮。许多苦苣苔科花儿都是一身素打扮,在鲜绿叶色下浑身洁白,反差大,更突出花朵的庄严。无一例外,这些花也多生在岩石上,保持本科兄弟姐妹们一贯艰苦朴素作风。
我第一次看见半蒴苣苔属降龙草是在华蓥山天然大盆景。华蓥山是一座名山,有光辉历史。更多人知道它是双枪老太婆与敌人作斗争的根据地,却并不清楚它也是一座由石灰岩、玄武岩等构成的形态独特又多姿的地质公园。它不像某些地方岩溶地貌,光秃秃寸草不生,偏偏却如人工打造的盆景,山石草树甚至山瀑水潭样样具备,便生动灵性许多。而山石岩壁上更多了许多曼妙花儿。降龙草只是其中之一。
降龙草简直就是完全版的删繁就简,一根小茎着两三片革质绿叶,顶一朵洁白修长的花,给人感觉就是太俭省,简直就是对资源的最大利用或最大节约。想想也不奇怪,岩石上可供它们吸取的养分有限,绝对不能夸张使用,更容不得浪费,绝不学某些国人点一大桌菜品扔下大半桌就埋单走人,既显得热情过度,又对资源是极大的浪费。半蒴苣苔也有生于地面的,相对环境稍微好些,但也是极贫极薄之地,仅在略微平整地上薄薄覆盖一层腐殖物权且能让它们扎根,而人类的宠物——农作物是绝对不肯到此生长发芽开花结果的,就算它们愿意也适应不了如此严酷的生存环境。而半蒴苣苔们则能生机勃勃在此度过一年又一年,想是彻底弄懂并掌握优胜劣汰的自然进化法则。作为与半蒴苣苔有近亲关系的吊石苣苔也适应着相近生存环境。望文生义,果然那吊石苣苔就吊在岩壁上,成为判别其物种归属重要的特征之一。它们既然与半蒴苣苔生存环境相近,当然也就与半蒴苣苔同样节约能量,避免过多耗费。
降龙草
半蒴苣苔
异叶吊石苣苔
读这些苦苣苔科植物,总感觉它在给人们一种提示,一种警示。我是读懂了它们的良苦用心,但愿各位朋友与我有同样感受。
也许正是有过去的清贫俭省才有现在的光辉灿烂。这不,一大片漂亮而淡红带紫斑的纤细半蒴苣苔正在林下嶙峋空地昂扬着无数花朵,开得欢欣鼓舞、兴高采烈、情不自禁,作那入冬前的最后狂欢。
牛耳朵
纤细半蒴苣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