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亡国,年富力强的周武帝宇文邕统一北方,整合了北方的州县、资材、军队、人口,新的大国横空出世,如今的周武帝再也不用惧怕突厥的挑衅,再也不用担心陈朝的威胁,雄心勃勃的他的下一步计划是:打击突厥,吞并陈朝,一统中国,再与四夷决战漠北,缔造新的盛世。
周武帝是个沉得住气的人,他知道计划要一步一步实施,趁热打铁固然快意,但稳扎稳打才是制胜的良方。何况,一场大战下来,北周士卒疲惫,需要休息,北齐尚有残余势力需要追击。周武帝决定培元固本,先稳定北方,再做其他打算。
与北齐一战,杨坚的地位又有提高。第一次伐齐,他是偏师主帅;第二次伐齐,就成了军队主力,与周武帝信任的皇弟宇文宪一道,立下汗马功劳。战后,周武帝任命他为军事重镇定州的总管,进位北周柱国。杨坚的地位可谓尊贵无比,既是太子的老丈人,又是河北地区的军事总管,还是北周的最高贵族,巴结他的人自然越来越多。但是,皇帝对杨坚的信任是有限的,很快,他从兵足马壮的并州,被调到亳州当军师总管。亳州在安徽,是偏远地区,两相比较,下放的意思很明显,杨坚又一次面临冷板凳。(www.guayunfan.com)
一帆风顺的杨坚遭遇了猜疑,惹祸的不是他的功劳,而是他的长相。
从前,杨坚在父亲死后偷偷找人算命,所有术士都说杨坚有帝王相,将来必然当皇帝。乱世之中,术士们对位高的人说几句吉利话,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所有术士都敢于冒着风险说这句话,说明杨坚的长相的确有特别之处。为什么总有人觉得杨坚有帝王相?一来他长得的确庄重威严,二来佛寺的成长经历、多年的冷板凳经历让他有超乎寻常的沉默气势,让人望之生畏,胆子小的人甚至不敢直视。这副长相也给杨坚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麻烦早已有了端倪,早在杨坚的女儿嫁给太子宇文赟之时,北周的齐王宇文宪看着杨坚,就觉得不妥,劝宇文邕说:“陛下,普六茹一脸反相,我每次看到他,总觉得失去了主意,这样的人不会久居人下,您应该尽快除掉他。”周武帝这个人想当有自信,当然不会因为臣子的面相问题随意杀人,这件事不了了之。
但是,深受宇文邕信任的北周内史王轨也对杨坚心存戒备。王轨为人忠心且有谋略,早在武帝在宇文护面前装傻充愣时,就已经是武帝的心腹,诛杀宇文护的计划,他也参与其中。他对宇文邕说:“普六茹有反相,希望陛下留意。”这一回,宇文邕上了心,暗暗观察杨坚的一举一动,见杨坚循规蹈矩,并不结党营私,也不因功自矜,左看右看,都看不到造反的苗头。
多疑是帝王的通病,虽然杨坚没有露出造反的意思,但他位高权重,又有人望,宇文邕不得不小心。于是,他也招来一个著名的术士给杨坚看相,想知道杨坚是不是真的会造反。无巧不成书,宇文邕招来的人,正是曾经预言杨坚会当皇帝的来和。
大凡有名的术士,说话都只说三分,神神叨叨,忽忽悠悠,以此显示高深莫测。来和明白周武帝的意思,就对周武帝说:“随公是个本分人,如果陛下任用他为一方将领,必然攻无不破战无不胜,从面相上来看,最多也就做个柱国。”周武帝这才稍稍放下心。回过头,来和到杨坚面前将事情和盘托出,杨坚吓出一身冷汗,对来和感激不尽,许诺他日一定重重回报。
在来和的帮助下,杨坚渡过一次危机,又因战功成了定州总管。到了定州,杨坚发现他的老友庞晃就在定州附近的常山郡当太守,一个亲信就在附近,这让杨坚很是欣慰,也觉得日后的日子会顺利度过。可是,麻烦竟然又来了,这次的麻烦来自一扇城门。
定州城有个西门,一直是封闭的,当年高洋在东魏当政之时,有人曾提议将并州的西门打开,方便路人通过。可高洋拒绝了这个提议,还说了一句:“当有圣人启之。”当年高洋不开西门,也许只是为了防守上的需要,那句“圣人启之”,更可能是随口开的玩笑。
杨坚是北周人,哪里知道北齐的这些小道消息,他到了定州,见西门封死,立刻下令将西门打开方便交通,定州人一看,新总管不是正应了高洋那句“圣人启之”?难道杨坚就是圣人?于是,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一直传回北周的首都长安。
宇文邕心里不是滋味,不止一个人说过杨坚有反相,这次又有了新的传闻,难道这个杨坚真的会篡了北周的政权吗?思来想去,宇文邕依然维持了明君的风度,并不因为几句传闻就杀害功臣,但为了防患于未然,他给杨坚换了工作,把杨坚从定州调到亳州。
杨坚又一次陷入气闷之中,他的事业好不容易有了起色,却因为莫名其妙的理由(一副长相、一道大门)被君主猜疑,又要面临新的冷板凳,这种境遇究竟什么时候能到头?他的朋友庞晃也为他叫屈,在为杨坚送行的酒席上,他再也沉不住气,偷偷对杨坚说:“亳州也是个精兵集结的所在,不如动手吧?”倒是杨坚,多年的修炼让他越来越能忍耐,他缓缓对庞晃说:“不急,时机未到。”
庞晃放下酒杯,凝视面色沉毅的杨坚,越发觉得这个人深不可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