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肠是人体的“垃圾场”

大肠是人体的“垃圾场”

时间:2023-02-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肠是堆放食物残渣的场所。大肠的头部与小肠的尾部相接,在它们连接的交界处有一对半月形的兜子,叫回盲瓣。大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大肠内的细菌能利用简单的物质合成一些对人体有用的维生素,并由大肠吸收。大肠的运动由自律神经进行调节。大肠内的菌群组成在正常情况下是稳定的,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调节结肠固有菌群的重要因素。人体消化道内的细菌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
大肠是人体的“垃圾场”_神奇的人体世界

大肠是堆放食物残渣的场所。它长约1.5米,盘在腹腔内,像个大“?”号,包括盲肠、结肠、直肠三部分。

大肠的头部与小肠的尾部相接,在它们连接的交界处有一对半月形的兜子,叫回盲瓣。它的作用是使回肠中的食物残渣间歇地进入大肠,另一方面又阻止大肠中的物质返回小肠,防止细菌进入小肠。大肠的第一部分是个盲端,像个“死胡同”,叫盲肠,约6~8厘米长。在盲肠的下端,有一条蚯蚓样的突起,有5~7厘米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阑尾。它是一个细长的小盲袋,如果食物残渣或寄生虫堵塞了它,很容易引起发炎,即阑尾炎。盲肠发炎的机会不多,平时所说的盲肠炎,实际上大多是阑尾炎。

大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由小肠进入大肠的食糜主要是一些食物的残渣,它们还要在大肠中逗留十几个小时,接受最后的加工处理。大肠吸收食糜中的水分使食糜逐渐浓缩,最后形成黏稠的粪便。大肠内的细菌能利用简单的物质合成一些对人体有用的维生素,并由大肠吸收。

大肠的运动由自律神经进行调节。粪便共进行两种运动,一种是袋状往返运动,它可使内容物做短距离位移,但不向前推进。通过此运动使内容物与大肠黏膜长时间接触,并促进水分与盐类的吸收。另一种是集团蠕动运动,它可使横结肠中的粪便向乙状结肠移动,粪便在乙状结肠中贮存直至排便。

当小肠内容物进入大肠时,即开始了大肠内的消化活动。在人类的大肠内并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大肠的主要机能在于吸收水分以及为消化后的残余物质提供暂时贮存所。大肠的消化作用不是大肠的分泌物,而是在大肠中生存的细菌。空气和食物中的细菌经口腔进入消化道,由于结肠运动缓慢,温度和pH值合适等,使细菌得以在这里大量繁殖。细菌中含有酶,能使纤维素和糖类分解或发酵,产生乳酸、醋酸、二氧化碳和甲烷等;还可使脂肪分解成脂肪酸、甘油和胆碱等;有些细菌能使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肽、氨、硫化氢、组织胺和吲哚等,使粪便有臭味。

结肠中的细菌还能合成微量的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B族复合物和维生素K,对人体代谢和维持某些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所以长期的或不适当的使用抗菌素,使维生素的合成和吸收不良,易引起维生素缺乏或其他疾病。

大肠内的菌群组成在正常情况下是稳定的,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调节结肠固有菌群的重要因素。肠道菌群还能产生各种物质抑制其他菌种生长,甚至以此作为调节的方式控制自身生长,如大肠菌素和短链脂肪酸都具有抑制细菌繁殖的作用。

人体消化道内的细菌构成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消化道的细菌来自空气和食物,胃和小肠的细菌数量较少,从回肠末端细菌数量开始增多,结肠内最多。一个人结肠内约有400多个菌种,粪便中的细菌约占其固体总量的1/3。厌氧菌为需氧菌的100~10000倍,主要菌种有革兰氏阴性厌氧类杆菌、梭形杆菌、乳酸杆菌、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杆菌类、多种厌氧球菌。另外还有一类庞大的菌群,其中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抗酸菌和酵母菌等,在肠道内一般不致病,而且对人体很重要。

大肠的蠕动较弱,结肠每天只有3、4次较快的蠕动,可使粪便快速地向前移动,其中的某一次,可直接将粪便推入直肠。当粪便到达直肠后,就会引起排便的感觉。如果经常有意识地制止排便,粪便在大肠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因水分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硬,造成排便困难,若长期如此,往往会成为疾病的诱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