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李德林的沉浮

李德林的沉浮

时间:2023-12-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隋朝能建立,李德林功劳最大,但杨坚却并未把隋朝最高的官职授予李德林,李德林的待遇远在高颎、虞庆则等人之后。对此,李德林从未抱怨。杨坚看到李德林的奏折后大发雷霆,召来李德林一顿大骂。李德林远远离开京城,杨坚的耳根终于落得个清净。李德林是个有气节的文人,即使受到这样的待遇,也没有消沉,依然认真做事。李德林的死亡,杨坚的前后举动,带着某种不祥的预兆,这让朝廷中

和奋斗了二十几年才被放逐的高颎相比,才子李德林从很早以前,就被杨坚踢出了权力圈,他对君臣关系的看法,没有高颎通透。李德林是个喜欢较真的人,他有古代士大夫的风范,他与高颎都是正直之人,但高颎懂得位高人险,懂得自保;李德林却是凭着一腔才气、正气和胆气,每每与杨坚发生冲突。

李德林从小就有神童之名。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他在寒冬天气大哭不止,穿着薄薄的孝服送父亲的灵柩还乡,看到的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李德林的孝顺并非做样子,父亲死后,他为了照顾多病的母亲,根本不出去做官。还是母亲认为一个有才德的人不出去做事太不成话,身体稍稍好转,她就逼李德林赶快出去做官。

李德林先在东魏为官,之后在北齐做中书侍郎。一次,他去陈朝,接待他的人是后来被陈叔宝重用的文人江总。江总十分欣赏李德林的才情和品德,对陈朝的大臣们说:“李德林是河朔的英灵人物。”北齐灭亡,李德林因才名受到周武帝重用,没多久周武帝去世,他被周宣帝冷落,直到杨坚篡权,他的才能才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www.guayunfan.com)

一开始,杨坚和李德林的关系非常融洽,他是杨坚的左右手,杨坚有什么事都要找他商量。刘昉和郑译想要架空杨坚的权力,杨坚不知如何是好,第一个想到去找李德林,李德林也马上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在杨坚稳定朝廷、在长安收买人心、平定三方叛乱的过程中,李德林是杨坚的智囊,为他解决了不知多少问题。

当时,李德林是丞相府地位最高的官员,所有重要文书都要由他亲笔起草签发,杨坚不管要做什么事,都要先和李德林商量,才敢放手一试。那一段时间是君臣最亲密无间的时候。好景不长,杨坚很快就发现,李德林有才是有才,但书生气太重,凡是自己认为对的,就一定要争个明白。起初杨坚把这种耿直当成优点,没多久就觉得李德林太不给人留面子,再过一段时间,杨坚甚至认为李德林管得太多,束缚了他的手脚。

隋朝尚未建立之前,杨坚对肯跟随他的人好得不能再好,独独和李德林闹了矛盾,只是大局未定,强自忍耐,对李德林的意见也越来越大。隋朝能建立,李德林功劳最大,但杨坚却并未把隋朝最高的官职授予李德林,李德林的待遇远在高颎、虞庆则等人之后。

君臣第一次正面冲突是在处理北周王室的时候,杨坚想要赶尽杀绝,李德林坚决不同意,反复和杨坚争辩。杨坚已经当了天子,哪里容得下有人对他“放肆”,当即斥责李德林“君书生”,越发看李德林不顺眼。从此后,李德林在内史令的位置上一坐十年,不管他如何用心工作,杨坚都不升他的职。

对此,李德林从未抱怨。他对杨坚有一腔忠诚,始终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看到杨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时不时上书直言,这真是火上浇油,让杨坚愈加厌恶。杨坚的冷落,李德林看在眼里,但他是书生气太足,即使知道会招来皇帝的不满,看到皇帝有毛病,还是忍不住出言提醒。杨坚彻底失去了耐性,干脆不给李德林实权,再也不与他商议事情。

不过,在即将伐陈的重要时刻,杨坚犯了当年养成的老毛病:大事一定要听李德林的意见。尽管有那么多的能臣献上伐陈的计策,他仍然不放心。杨坚巡行时决定要平陈,杨坚特意写了信派人送到京城交给李德林,要听他的意见。写了信还不够,又亲自对人说:“攻打陈国不能没有李德林的参与,快去把他请来!”李德林正在生病,听闻杨坚这么说,马上抱病与杨坚会合,商量大计。

平陈之后,杨坚转个头就忘记了李德林的好处,又开始对李德林吹毛求疵。在杨坚看来,不是他过河拆桥,而是李德林整天挑三拣四。对于政事,杨坚有“朝令夕改”的毛病,一个政策执行几年不见成效,他就会不耐烦地废除已经建立的部门和已经趋于成熟的体制,再做打算。但一个稳定的政策想要有效地执行,几年的时间根本不够。李德林见杨坚总犯这个错误,就上书提醒道:“朝令夕改可不是一个英明君王的作风!望陛下今后做事能深思熟虑!”

李德林性格直说话也直,却忘了他说话的对象是一个要面子的君王,也忘了他曾经因自己的耿直被这位君王疏远。杨坚看到李德林的奏折后大发雷霆,召来李德林一顿大骂。李德林是真勇士,皇帝大怒,他也不知道说几句软话,反而振振有词地继续讲大道理。

杨坚再也不能忍受李德林,那时候他对功臣还存有一丝感激之情,他没想到杀掉李德林,只想赶快将他从自己身边赶走,赶得越远越好。

李德林的个性容易得罪人,他不但得罪杨坚,还把朝廷大大小小的官员得罪不少。有人见杨坚正在和李德林发火,就适时来打小报告:“陛下,都说李德林忠诚,其实不过如此。他曾经说自己的爸爸是四品官员,其实不过是个九品官。”

小题大做、以偏概全也是杨坚的强项,他听了这句话,想也不想就下诏宣布李德林的“诸多罪状”,并将他由十年没升职过的内史令,降为湖州刺史。李德林百般辩解,杨坚根本不听。最后李德林说:“陛下,微臣年老,请不要派微臣去那么远的地方,还是让微臣辞官回家养老吧。”杨坚本来觉得这样倒省事,转念一想,功臣无故丢官,这不是要让自己被天下人骂吗?杨坚又一次怒火中烧,还是李德林再三恳求,才肯让他去近一些的怀州(今河南沁阳)做官,免去许多舟车劳顿。

李德林远远离开京城,杨坚的耳根终于落得个清净。但他可没忘记李德林曾经给他的“折磨”。有一年怀州大旱,李德林带领百姓掘井,却没有取得多少效果,怀州地区收成大减。杨坚又开始借题发挥,对大臣们说:“一定是李德林管理不善,无德无才,得罪了老天爷,怀州才有这种灾难!”骂完还不解气,又把李德林贬了官。

李德林是个有气节的文人,即使受到这样的待遇,也没有消沉,依然认真做事。他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用来编撰《齐史》。看到史书上的沉沉浮浮,想到自己经历的起起落落,怎能不感慨万千。某一日,他恍惚想起五岁的时候,他就能背诵左思的《蜀都赋》,一个叫高隆之的高官知道后到处对人说:“这个孩子要是长命,必然是国家栋梁!”

李德林叹了口气,他已经六十一岁,确有栋梁之材,一生忠诚,却只能在偏远地区当一个小官,在孤独中编撰史书。他竭力奉献所换来的结局,究竟值不值得?李德林没想清楚答案就离开了人世,他没有完成的《齐史》,由儿子李百药接手。他死后,杨坚为他举行了风光的葬礼,追赠了不少官衔,但这些东西,李德林并不需要。

李德林的死亡,杨坚的前后举动,带着某种不祥的预兆,这让朝廷中的高官重臣们深感君恩无常,也许再过不久,李德林的不幸就要降临到他们身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