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兆年1 宋丽霞2 历 勤3 丰 华3
(1 内蒙古腐植酸行业协会 呼和浩特 010010
2 中国园林管理学会 北京 100018
3 乌海东方互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乌海 016000)
摘 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资本、生产力和生命。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深刻认识,也是无数生态环境事件对人类血的教训得出的结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是亘古及今的定律,世界万物相互依存的揺篮。腐植酸是生态的本源,是土壤生态环境的核心精髓,是大气、水通过太阳光合作用而产生的有机体,是一切有生命可以生长的有机物质通称的生物质载体,是生态环境保证质量的天然使者。腐植酸的升华,充分发挥其在生态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创新发展模式,把生态文明的主流价值观根植到我们每个人心坎里,体现到日常行动作为中,才能永葆生态环境青春。
关键词:生态文明 腐植酸 创新发展 新常态
Humic Acid,Natural Messenger of Protecting Environment and Extending Life
Shi Zhaonian1,Song Lixia2,Li Qin3,Feng Hua3
(1 Inner Mongolia Humic Acid industry association,Hohhot,010010
2 China Garden Management Institute,Beijing,100018
3Wuhai East Internet Technology Co.Ltd.,Wuhai,016000)
Abstract: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o protect capital,productivity and life.This is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human society to the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so is conclusion from innumerable environment events on human blood.If the ecology is prosperous,the civilization is advanced,the other way round,the ecology is failing,the civilization is behindhand,and this is the eternal law of all things in the world,the interdependence of the cradle.Humic acid is the origin of ecological,is the core essence of soil ecological environment,is the organism with atmosphere,water and the sun by the process of photosynthesis,is the biomass carrier of all that life organic substances,and is the natural messenger of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sublimation of humic acid,give full play to its key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innovativing development model,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the mainstream values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every one of us,to reflect the daily actions as,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youth.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humic acid;innovation development;new normal
建设山川林木葱郁,高原披满绒装,大地遍染绿色,天空湛蓝清新,溪流清澈可饮,河湖鱼翔浅底,草原牧歌欢唱,这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美好蓝图,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收稿日期] 2015-09-23
[作者简介]石兆年,男,1941年生,高级经济师,多年从事腐植酸开发利用工作,近年来主要投入腐植酸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E-mail:fengrc147@sohu.com。
1 生态环境文明是千秋伟业
生态是和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大事,我们每天的生产、生活无时无刻不和生态有着关联和制约,而生态也时刻承受着人类一切活动对它造成的影响。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真正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牢牢地把生态文明的主流价值观根植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心坎里。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放眼人类文明,中华民族己延续了5000多年,能不能再延续5000多年直至实现永续发展?今天,我们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建设好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解决我国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我们现在享受着祖先留下的资源,但是“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穷”,如果我们无节制的过量消耗,那就是野蛮的掠夺,把资源拼光了,我们还靠什么延续和发展?怎么发展?给子孙后代还能留下什么?失去了生存条件,还能谈什么发展!我们是伟大的民族,不能干竭泽而渔的蠢事。我们要爱护资源,节约资源,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还要培育新资源,发展新资源,要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碧水蓝天,草丰树密,空气清新,土地肥沃,花香鸟语,生机勃勃,有无限发展空间和生机的美丽中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中央决定,建设生态文明,是民意,也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代表了全社会全民族的利益和呼声。顺应世界大势,实现永续发展,时不待我!壮哉中国梦,不懈努力,勇往直前。
2 建设生态文明从长远发展着力
当前我们面临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历史积淀形成的,不是一天变坏的,但也不能在我们手里让它变得越来越坏,可一下子让它变好也是做不到的,要让它恢复是要付出努力的,要让它很好的发展则须付出更大的努力甚至做出一定的牺牲。要从长远着力,几代人的努力,还要代代延续奋斗下去,才能取得生态环境和人类和谐友好的发展,才能保住绿水青山,进而变成“金山银山”。
国家设定了生态红线,严守生态红线,面积不减,功能不降,这是起码的要求,否则就受到惩罚。生态保护红线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功能基线。明确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内,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到0.5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经济、人口布局向均衡方向发展,陆海空间开发强度、城市空间规模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结构和空间布局明显优化。凭借己实现的雄厚底蕴,为长远迈向更高发展阶段发力,还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生机勃勃永久活力,到那时,才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和谐永续发展。
3 生态建设永不止步,腐植酸永伴其中
生态环境构成的物质性核心,涵盖了陆地、水中的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正是这些有生命活力的物质,在大自然的陶冶下,形成千奇百怪、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运动,形成了对环境的各种相互作用,这些波澜壮阔的运动,构成了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生态环境,演绎着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发展变化是无穷的,气候、水、土壤是其生存的基本条件,失去了这些生存的基本条件,就会造成毁灭之灾。因此,环境变化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掉以轻心。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深刻说明它的永无止境,永不停歇,只能前进。
腐植酸作为生态环境构成最活跃、最基本、最具生命力的生物质,其基因所具有的作用,是使世界万物都能按照各自的发展规律自然发展,并在各种生物链中相互融入,相互依存,和谐发展。影响生态环境最大的是大地土壤,它承载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维系生命、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无限循环发展的需要,世界上唯一能提供并能满足这个需要的就是腐殖质,即其深度降解发酵产生的腐植酸生物质。它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润滑剂,蕴藏在地球土壤中,掌控着土壤生态总开关,起着碳循环的调节作用。据科学数据显示,生物圈的碳库主要在陆生植物和土壤有机质中,其中土壤有机碳(3万亿吨)中,有2.4万亿吨腐殖质碳,占生物圈有机碳的67%,是陆地植被碳的4倍多,大气CO2的3倍多,假如土壤腐植酸多分解10%,大气中的CO2浓度就会增加30%,就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可见,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腐植酸优质有机质,是绿色安全的核心资源,并且一直伴随其中。它在生态环境中•存在强度和富集程度,决定着生态环境的净化程度和参与碳循环的力度,也是维系和提高土壤生态环境的决定要素,作为土壤肥力的核心,土壤微生物大量繁殖,把还回土壤的生物质腐殖化,分解为腐植酸,释放出营养元素,提高肥力,供植物生长利用。地球表面的营养元素靠微生物分解才能循环利用起来。据估计,全球每年有600亿吨植物残落物作为初级碳的物质进入土壤,其中75%进入腐殖化阶段,有相应腐植酸分解,是微生物活动在起作用。我国土地质量退化,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严重下降,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己降到1%,接近或低于临界点,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这也是我国中低产田面积比重已从一半上升到三分之二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这本大账,亏空欠账太多了,必须加倍补偿,否则就会上对不住祖先,下对不住后代,成为历史的罪人。要尽快还上这笔账,创新腐植酸发展模式,把可再生生物质全部还给大自然。
4 生态环境治理补偿要超值进补
要实现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规划重点任务和建设目标,《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环保部发布的《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必须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些都是长期以来过量消耗,过度采集,过度排泄,得不到有效恢复和补偿积累而成的。欠账太多,少量星星点点的补,是补不起来的,必须要加倍超值进补,所谓加倍超值进补就是每年消耗的合理值,加上生态阈值应该达到的正常值,在“质”和“量”上,全部同步跟进,在生态补偿上,要有敢做敢当,敢于承担责任,矫枉过正的大无畏精神,悉数补上。当前,我国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基于1%左右,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产量贡献率为50%左右,远低于欧美等国70%~80%的水平,中低产田占2/3,坡耕地约占40%,土壤养分失衡比较普遍,而且一些地区土壤退化问题严重,部分耕地因受到中重度污染已不宜耕种粮食作物。为此,达到欧盟的耕地有机质含量2.5%~4%,每年须补的不是相差的绝对值,而还要加上每年焕发生机需要消耗有机质的能量,按我国每年所产生的作物秸秆,林果枝杈及残落物10亿吨计算,如全部作为初级碳物质进入土壤,其中大约有75%进入腐殖化阶段,这当中也有相应腐植酸分解,据中国农科院在襄阳示范实地测定结果显示,每年可提升旱地有机质0.2%,水田有机质0.4%,这样按照《规划》提出,禁止秸秆露天焚烧,推进秸秆全量化利用,全国的耕地面积,最快也需10~15年或再多一点的时间才能达到地壮土肥,生机勃勃,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绿色发展,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共存共兴,平衡发展,无须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可实现全面的生态环境友好和谐。草原、湿地、滩涂侵蚀退化,森林面积的减少,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肥土层变薄,带走大量的有机碳,减少了储碳固碳能力、生物多样性和调节气候的功能。如土壤耕作层含有机质能达到30厘米以上,草原、湿地、滩涂、林地表层含有机质疏松层达到25厘米以上,整个生态环境,在储碳能力和调节碳循环中的作用进入新常态,碳循环能力得以正常发挥,温室效应则可得以进入正常轨迹。地层表面湿度温度逐渐恢复进入正常值。那时整个自然生态将是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气象万千的升平景象。
5 腐植酸是生态环境建设中“两创”的优选
腐植酸是土壤生态的核心本源,这一不容置疑的客观事实决定着自始自终要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这些年,对于生物质能的利用和它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见解,特别是把它作为一次能源用于发电燃烧的主张,曾一度成为主流;把作物秸秆田间直接燃烧、做饭、取暖,喂牲畜也用一些;办沼气,还算进了一小步。但还没有完全进入科学利用新阶段。众所周知,农作物秸秆和林果产物及各种植物的生成,都是阳光、水、土壤,经过光合作用,吸取大自然的各种营养元素,供自身和人类生存需要,所产生的正能量,哺育了我们,孕育了整个世界,只简单的把它一烧了之,太可惜了。表面上看,烧掉的是一些柴禾,微不足道,而实质上是烧掉了一座无法计算的巨大的能量宝库。之所以被誉为“宝库”,是因为迄今为止,在世界上还没有任何物质,能同时集聚兼容这么丰富多样的生物化学元素、矿物元素和有益的微生物种群。超常的物理活性、生物种群的群落多样性、在大自然中共存共荣的兼容性、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贡献的全面性,从人们的食物到生活起居、生存方式等等,都离不开它们的奉献,而且是绿色、低碳和无私的。更严重的是,在燃烧的过程还会产生一些新复合型高剧毒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反过来对人类健康生存、大气、水、土壤进行更深度的污染,造成更严重的危害。为此,我们在早些时候就提出了利用生物质能的全新主张,提出了农作物秸秆和林草副产物全数回归大自然的理论。据科学考证,植物生物质含有的生物化学物,总量之大,类别之多,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生态用处之广,是世界上任何物质都无可比的,也是世界上其他任何力量无法正常制造的,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积存于秸秆(植物体)中的各种元素,经过地球物理化学降解为腐殖质,一部分转变为腐植酸反哺土壤生态。实践证明,这些元素可以满足植物生长全过程营养需要的CO2、热量、抗病孢子、酶、有机和无机化学养料矿质元素。一公斤干秸秆可转化CO2 1.1公斤,热量3037千卡,生物有机肥0.13公斤和抗病微生物孢子0.003公斤,完全可以替代化肥,抗病孢子替代农药。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林果、植物残落物,归还给土壤,通过地球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分解,给植物生长转化提供大量可再利用的营养元素,可提高微生物、光、水、空气游离氮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效应和调节气候变化。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第27届农业科研成果最高奖的我国“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经这一技术处理的生物质,一般可使作物群体内CO2浓度提高4~6倍,光合效率提高50%以上,水利用率提高3.3倍,豆科植物固氮活性提高1.9倍,土壤耕作层孔隙提高1倍以上,有机质含量增加10倍以上,有益微生物增多,水、肥、气、热,适中。由此看来,生物质(植物体)的科学利用大有作为,腐植酸在国家经济建设进入新常态时期,为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应积极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先行者。
第一,在发展战略上,一定要把生物质(植物体)的科学利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全数回归大自然,还大自然一个没有化学肥料,没有农药杀虫剂污染,生机勃发的自然生态。
第二,在战术上,把生物质(植物体)回归自然生态的途径,严格的遵循自然生态运动的内在规律,运用自然或生物反应堆降解,使它经过腐殖质,腐植酸等阶段,合成植物(粮食)产量的主要原料和提•植物自身抗病能力的孢子,达到无须通过化肥补充和使用农药。
第三,生态环境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停止时。生态环境建设涉及生态的一切领域,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例外,也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脱,只有大众创业才能实现生态文明。
第四,农作物秸秆,林草残落物的利用,是人类面对的一个大课题。现在要把它悉数利用起来,达到种地不用补充化肥,防治病虫害不用农药,这在农业上是一场新的革命,只有动员万众创新才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达到这一新高度。
第五,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出现,为腐植酸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强大活力,也为这一产业进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一项大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推动力。它产生的正能量,在推动新的农业革命中,将会同时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出现前所未有的新节点,那就是投入低、见效快、基础牢固,功效持久,随着时光的前进,效果会越来越显现出来,气候适中、环境和谐,成为常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