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洲生活着一群牙齿大大简化、退化或消失的哺乳类的动物。它们被科学家称为“贫齿类”。贫齿类的动物包括脑袋细长的、小眼睛、小耳朵、嘴成管状以舐食蚁类、白蚁及其他昆虫为生的食蚁兽;前肢每个爪子生着又长又尖的两个指头,后肢爪上有三个指头,终日倒悬在树上,行动极其缓慢,身上长满了地衣和藻类的树懒;还有头上长满鳞片,身上也稀稀拉拉地披着一些鳞片的犰狳。其实,贫齿类一点也不少长牙,甚至比有些哺乳动物的牙长生得还要长。
化石证明,贫齿类大多生活在距今约2000万年的中新世,而且仅仅生活在南美洲。像袋鼠是澳大利亚的代表动物一样,贫齿类动物也是南美洲的象征。20世纪60年代初,在中国河南曾经发现了一个很像贫齿类动物牙齿的化石,而且1973年在广东也发现了贫齿类动物的化石,这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古生物学家关注和惊愕。我国广东发现的贫齿类化石虽然与南美大陆古老的和现代的贫齿类化石相似却与北美的古贫齿类动物不同。这样,我国广东的贫齿类动物才是南美大陆贫齿类动物的近亲,它们也被生物界称为“东方蕾贫齿兽”,象征着它比南美洲的贫齿兽要原始得多,像尚未绽放的花蕾一样。
古生物学家一直想探索东方蕾贫齿兽与南美贫齿兽之间的关系。如果是贫齿兽慢慢移动它笨拙的身体从欧洲大陆爬行到南美洲大陆并且不留下任何痕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地质学家的解释或许更加合理一点,那就是在6000多万年以前广东南雄地区是南美大陆的一部分,可后来却不知什么原因、什么力量使中国广东地区从南美大陆分离出来。大量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说法的可信度,在南极大陆和中国的贵州中东部的同一寒武纪地层里出现了许多相同的三叶虫的标本。同样在南极横断山脉3.7亿年前的晚泥盆世地层中找到的植物和淡水化石,也是我国南方同时期地层中常见的化石。更令人惊奇的是在我国西北甘肃靖远一带也见到了这些化石的踪迹。这些实例都足以证实地质学家的判断推测。
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更多的化石证据的发现,也许贫齿兽的化石能成为解开古地理之谜的一把钥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