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国际水稻所打擂台

与国际水稻所打擂台

时间:2023-02-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并简单地告诉了他需要这样做的理由:一是菲律宾的自然条件适合,二是国际水稻所在菲律宾,三是菲律宾是粮食进口大国,老百姓需要,政府的支持力度估计也会更大一些。张昭东答应下来,并交代陈龙成,要在菲律宾找杂交水稻研究基地,首选国际水稻所附近。因为当初国际水稻所选址肯定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在国际水稻所附近选基地,无疑是最佳捷径。
与国际水稻所打擂台_非常稻

自从张昭东决定去东南亚发展杂交水稻之后,一切精力与时间都扑在如何搜集资料,以及如何写好报告上面,忙得竟连农科院来了尊贵的客人也没抽空去接待。说尊贵并不是因为他当时的身份,而是他未来的身份。这客人当时是福建省分管农业的省委副书记,也就是今天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专程来长沙拜访袁隆平院士。他带领当地农业官员来湖南省农科院取经。这一年,农科院还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基金会。但张昭东已经一心扑在了去国外的事情,对这一切已经不闻不问了。

付出终究是有回报的。多大的付出,就有多厚的回报。张昭东的报告终于是写完了。在这期间,陈龙成已经来了好几次电话。因此,报告一完成,张昭东第一时间便传真给了陈龙成。他还告诉陈龙成,应该把第一站首选在菲律宾,让他去找菲律宾的相关人脉资源去沟通。并简单地告诉了他需要这样做的理由:一是菲律宾的自然条件适合,二是国际水稻所在菲律宾,三是菲律宾是粮食进口大国,老百姓需要,政府的支持力度估计也会更大一些。

陈龙成听了非常满意,立即向基金会递交了张昭东写的立项申请报告,而且着手去寻找菲律宾的政府资源以及支持杂交水稻的华商。

很快,陈龙成便给了张昭东回音,基金会已经同意了张昭东写的立项申请报告,2.5亿资金已经到位。另外又找了一位姓洪的华商,从事纸业的,正去菲律宾总统府跟现任总统沟通。陈龙成要张昭东这边做好准备,给袁隆平及农科院申请,申请好之后告诉他具体时间。

张昭东答应下来,并交代陈龙成,要在菲律宾找杂交水稻研究基地,首选国际水稻所附近。因为当初国际水稻所选址肯定是经过千挑万选的,在国际水稻所附近选基地,无疑是最佳捷径。

张昭东给陈龙成交代完具体细节之后,立即向袁隆平和农科院递交了自己想去东南亚发展杂交水稻的立项申请报告。

袁隆平拿到报告后,第一时间便在办公室召见了张昭东。

袁隆平并没有坐在办公桌后面,而是跟张昭东坐在了平时待客的沙发上,张昭东的申请报告放在两人面前的茶几上。袁隆平说:“昭东,你的申请报告,我全部仔仔细细看完了,你怎么突然想起来要到国外去发展呢?而且为何选择菲律宾?”

张昭东说:“其实我也考虑了很久了,老师。之前一直看着我们院里面的专家去国外发展,我就很羡慕。而且美国都来长沙找我们合作。您这么大年龄了,还经常往缅甸、越南、老挝、印度这些穷僻的国家跑,而我作为年轻人,正当壮年,却无法为老师分忧,很是惭愧。再加上老师您的愿望之一便是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而我们还没有真正地在哪一个国家研究出适合当地生产的杂交水稻。我愿意为此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同时,我也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说不定未来杂交水稻的历史上会有我张昭东的一笔呢。袁老师,您看我在农科院、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里,其实也没做出什么成绩,还不如出去闯闯呢。”

袁隆平一直静静地听张昭东说话,没有吭声,听到这里打断了张昭东一下:“不是这样的,昭东。如果当初你在原原种场那里不走,肯定比现在全国有名的贺家山原种场发展得更好。如果你在我这里,没有把你调到后勤部,而是直接管开发,你肯定也发展得好一些。我知道你,昭东。”

这番话把张昭东听得眼眶都湿润了,心里想,原来袁老师一直关注我,一直记得我,懂我,了解我……实在是自己的知音呀。张昭东张张嘴,说:“我,我,我……”喉咙哽咽得却再也发不出来任何声音。

袁隆平摆了摆手,阻止了张昭东将要说出的感激之话,继续说道:“昭东,那你为何选择菲律宾呢?”

张昭东平缓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非常清楚地分析给袁隆平听:“这段时间我搜集了很多资料,最终选择菲律宾,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便是,菲律宾的自然条件适宜,是典型的热带国家,一年四季都适合种植杂交水稻;第二呢,菲律宾的地理位置优越,代表性强。国际水稻研究所就在菲律宾,而且国际水稻所曾经于1970年—1972年在我国拿过杂交水稻的原原种子过去,试图发展杂交水稻,虽然没有成功,中断了,但是再后来,您亲自去国际水稻所指导过很多次,有时更是长达半年之久。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这些专家肯定有一定的经验。而且现在国际水稻所一个叫做费马尼的专家自封为‘热带杂交水稻之父’,说什么中国的杂交水稻只适合温带,不适合热带。也不管他有没有搞成功,肯定都会有一些原原种子的材料。国际水稻所是公益性机构,我们到时候可以去收集一些来,这样我到那边去繁殖、选育新品种,把握会更大一些,进程也会更快一些。我们只要在菲律宾推广成功了,只要打赢了国际水稻所,我们就可以把菲律宾作为平台,向东南亚其他国家推进,在其他水稻种植国家的影响也更大。第三呢,我查了菲律宾的资料,他们现在已经从粮食出口国转换为粮食进口国,菲律宾国民需要粮食,而且几届总统都很重视,政府重视的话,工作开展会容易很多。最后一个原因是现在中菲两国关系还可以,菲律宾华人很多,现任总统埃斯特拉更是一位亲华派。”

袁隆平边听边在内心不断地赞赏,说:“昭东,没想到你思维这么缜密啊。行,这个事情我支持,你就到菲律宾去!你干脆就把研究基地设在国际水稻研究所旁边,跟他们打擂台。你说得没错,只要你打赢了国际水稻所,我们的国际开发应该就会水到渠成了。我们真是心意相通,想到一块去了。”

张昭东是第一次看到袁隆平如此兴奋,他站起来像发誓一般地说:“我一定不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他们不是都说,中国的杂交水稻只适合温带,不适合热带么,我去把这个做起来。”

师生俩内心激荡兴奋了很久,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

突然袁隆平想起了什么,说:“昭东,那可是一个讲英语的国家哎。你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又这么大年龄了,行吗?专业知识、开发能力我都相信你,可是这一过去就至少是几年,行吗?生活、开展工作都是困难重重呀。”

张昭东下保证地说:“我可以的,老师。不管是说中国话,还是外国话,打交道的不都是人么。而且您也说了,我普通话不标准,那我来农科院,还照样开展工作,做得好好的。何况那些比我年龄还大一点的都出去了,像邓小林老师,当初也完全不会英文啊。”

袁隆平有点犹豫地说:“那不一样。农科院毕竟是在中国,外国可不比祖国。邓小林出去,也是因为有我跟毛昌祥一起呢。”

张昭东看袁隆平有点担心自己,说道:“老师,奥普尔液肥的陈龙成跟付适都会英文,有他们在,不怕。您要是还担心,那您就派一个懂英文的跟我一起去好了。”

袁隆平看着张昭东,叹了一口气说:“昭东,那是人家单位的人。你才见了几次面,到底为人如何,你我并不清楚,这东西是需要时间来说话的。就算可以,他们也不能一直守在你身边。你自己在农科院选一个懂专业的翻译,选好了告诉我就行。”

张昭东感激地说:“好。谢谢老师。”

袁隆平从茶几上拿起张昭东的申请报告说:“这个是件大事,我得跟大家开个会。这么大一个事情,我一个人说了不太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