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属Paeonia Linn.
·芍药(《神农本草经》) 别名余容、其积、解仓(《吴普本草》),将离(《本草纲目》)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产于临安、东阳、永康、缙云、余姚、嵊州。生于山地草坡或栽培于庭园中。东北、华北及陕西、山东、江苏、安徽、四川、贵州亦有分布。
栽培的根(白芍):性凉,味辛、酸。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敛阴止汗,平抑肝阳。主治头痛眩晕、胸胁疼痛、胃肠痉挛性疼痛、泻痢腹痛、手足拘挛疼痛、月经不调、痛经、崩漏、自汗、盗汗等症。野生根(赤芍):性微寒,味苦。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主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跌打损伤、痈肿疮疡等症。
〔附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年版收载。不宜与藜芦同用。
·毛果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var.trichocarpa(Bunge)Stern
本省有栽培。生于山麓湿地、林下。河北、山西、湖北、云南、陕西、四川、贵州、内蒙古亦有分布。
根:性凉,味酸、苦。养血柔肝,缓中止痛。主治血虚肝旺头晕、头痛、痢疾、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肠痈、腹痛、手足拘挛疼痛等症。
〔附注〕《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年版收载。不宜与藜芦同用。
·草芍药(《植物分类学报》) 别名山芍药、野芍药(通称),野芍药(浙江),赤芍(湖南、陕西)
Paeonia obovata Maxim.
产于临安、天台。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潮湿草丛或富含腐殖质的向阳山坡、高山杂木林下或林缘草丛中。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亦有分布。
根:性凉,味酸、苦。活血散瘀,清肝,止痛。主治瘀血腹痛、经闭、痛经、胸胁疼痛等症。
〔附注〕浙江省特有植物。
·牡丹(《神农本草经》) 别名丹皮、丹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产于临安、东阳、缙云、嵊州、仙居。生于向阳而肥沃的平坦土地上。我国栽培甚广,主产于安徽、河南、河北、湖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陕西。
干燥根皮:性凉,味辛、苦。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等症。牡丹皮炭:凉血止血。主治吐血、衄血等症。
〔附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年版收载。孕妇慎用。
天葵属Semiaquilegia Makino
·天葵(《分类草药性》) 别名夏无踪(《植物名实图考》),紫背天葵(《雷公炮炙论》),老鼠屎(浙江),旱铜钱草、麦无踪、千年老鼠屎(湖南),紫背天葵(安徽),耗子屎(四川),小乌头(江西)
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Makino
产于全省各地。生于山地林缘、路旁、沟边及阴湿处。江苏、江西、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亦有分布。
块根(天葵子、老鼠屎):性寒,味甘、苦。有小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瘰疬、痈肿疔疮、跌打损伤、蛇毒咬伤等症。地上部分(天葵草):性微寒,味苦。清热解毒,利尿排石。主治瘰疬痈肿、蛇虫咬伤、疝气、小便淋痛等症。
〔附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年版收载。
唐松草属Thalictrum Linn.
·尖叶唐松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别名石笋还阳(湖北)
Thalictrum acutifolium(Hand.-Mazz.)Boivin
产于临安、天台、开化、遂昌、乐清、云和、文成、泰顺。生于山沟边、路旁、林缘及湿润草丛中。江西、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亦有分布。
根、全草:性寒,味苦。消肿解毒,明目,止泻,凉血。主治目赤、热痢、黄疸、胃热、瘰疬等症。
·唐松草(《中国植物志》) 别名高山野花草(浙江),草黄连、马尾连、黑汉子腿(山东),土黄连(内蒙古),翅果唐松草
Thalictrum aquilegifolium var.sibiricum Regel et Tiling
产于临安。生于林缘、林间草地及河岸灌丛中。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亦有分布。
全草:性寒,味苦。清热解毒。主治肺热咳嗽、咽峡炎等症。根:性寒,味苦。泻火清热,利湿。主治痈肿疥疮、黄疸、泄泻等症。
·大叶唐松草(《中国药用植物志》) 别名大叶马尾连、蓝蓬草(浙江),兰彭草
Thalictrum faberi Ulbr.
产于临安、淳安、嵊州、宁波、天台、金华、遂昌、龙泉。生于湿润山谷溪边、路边草丛或林缘及疏林阴湿处。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福建、河南亦有分布。
根及根茎:性寒,味苦。清热解毒,利湿,明目。主治下痢腹痛、淋巴结核、目红肿痛等症。
·华东唐松草
Thalictrum fortunei S.Moore
产于临安、淳安、建德、宁波、诸暨、仙居、天台、临海、遂昌、开化。生于海拔700~1200米的较湿润的溪谷及山坡疏林下、林缘草丛中。江苏、安徽、江西、福建亦有分布。
根、全草:性寒,味苦。清湿热,消肿解毒,杀虫。主治疔疮、疱疖等症。
·盾叶唐松草(《东北植物检索表》) 别名岩扫把、龙眼草(贵州),石蒜还阳、羊耳、小淫羊藿(湖北),倒地搊(四川),香草、连线草(广西)
Thalictrum ichangense Lecoy.ex Oliv.
产于景宁。生于海拔800~1200米的山谷沟边或山坡林中。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辽宁、山东亦有分布。
全草:性寒,味苦。祛风散寒,清热消肿。主治目赤、热痢、黄疸、胃热、瘰疬等症。根:性寒,味苦。祛风清热,解毒。主治小儿惊风抽搐、小儿鹅口疮等症。
·爪哇唐松草 别名鬼见退(湖北)、羊不食(四川)
Thalictrum javanicum Bl.
产于临安、天台。生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地林下、沟边、悬岩边阴湿处。广东、甘肃、西藏、江西、台湾、湖北、四川、云南、贵州亦有分布。
根:祛风解热。主治跌打损伤等症。全草:祛风消肿。主治关节炎等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