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草属Antirrhinum Linn.
·金鱼草 别名龙头花(《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龙头菜、洋彩雀(广西),香彩雀、龙口花(广东)
Antirrhinum majus Linn.
本省及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全草:性凉,味苦。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跌打扭伤、疮疡肿毒等症。
假马齿苋属Bacopa Aubl.
·假马齿苋 别名白花猪母菜、蛇鳞菜、白线草(广东)
Bacopa monnieri(Linn.)Wettst.[Lysimachia monnieri Linn.;Bramia monnier(Linn.)Pennell]
产于淳安、景宁。生于水边、湿地及沙滩。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寒,味微甘、淡。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主治痢疾、目赤肿痛、丹毒、痔疮肿痛等症。
黑草属Buchnera Linn.
·黑草 别名鬼羽箭(《生草药性备要》、浙江),幼克草、克草(广西),黑骨草、羽箭(广东)
Buchnera cruciata Hamilt.
产于遂昌、文成。生于旷野、山坡草地及疏林中。江苏、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凉,味淡、微苦。清热解毒,凉血,解暑。主治皮肤风毒肿痛、时行感冒、崩漏、中暑腹痛、胃脘痛、暑痧热症疟疾、肺痨、瘾疹、暑热口渴等症。
胡麻草属Centranthera R.Br.
·胡麻草 别名兰胡麻草(广东、云南)Centranthera cochinchinensis(Lour.)Merr.[Digitalis cochinchinensis Lour.]
产于遂昌、庆元。生于海拔500~1400米的山坡草地、田边路旁、水边及荒地。长江流域及以南均有分布。
全草:性温,味酸、微辛。消肿散瘀,止血止痛。主治咯血、咳血、吐血、跌打损伤瘀血、风湿关节痛、小儿疳积等症。
毛地黄属Digitalis Linn.
·毛地黄 别名洋地黄(《全国中草药汇编》)
Digitalis purpurea Linn.
本省及我国各地多有栽培。
叶(洋地黄叶):强心。主治心阳不振、胸痹心痛等症。
〔附注〕功效相似的有毛花毛地黄(D.lanata Ehrh.),本省及上海、北京有栽培。
鞭打绣球属Hemiphragma Wall.
·鞭打绣球 别名羊膜草(通称),红顶珠(贵州),小铜锤、地果草(云南),地胡椒、连线草(西藏)
Hemiphragma heterophyllum Wall.
产于遂昌。生于海拔1450米的灌丛下或石缝中。陕西、甘肃、台湾、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亦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微甘。活血调经,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益气止痛。主治闭经、月经不调、肺痨、乳蛾、跌打损伤、风湿腰痛、瘰疬、疮疡、砂淋、疝气等症。根:燥湿化痰。主治黄水疮、口腔破溃等症。
〔附注〕浙江省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石龙尾属Limnophila R.Br.
·大叶石龙尾 别名水薄荷(通称),水茴香、田根草(《分类草药性》),水荆芥(四川),皱叶石龙尾(云南),水八角(广西)
Limnophila rugosa(Roth)Merr.[Herpestis rugosa Roth]
产于本省西北部地区。生于水塘、沼泽、水田或路旁、沟边湿处。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辛、甘。解表清热,祛风除湿,止咳止痛。主治感冒、咽喉肿毒、肺热咳嗽、胸腹胀满、咳嗽气喘、小儿乳积、胃痛、疮疖、天疱疮等症。
·石龙尾 别名菊藻(江西)
Limnophila sessiliflora(Vahl)Bl.[Hottonia sessiliflora Vahl]
产于全省各地。生于水塘、沼泽、水田或路旁、海边湿地。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河南、辽宁亦有分布。
全草:性凉,味微甘、苦。清热解毒,消肿。主治烧、烫伤;外用治疮疡肿毒,头虱等症。
柳穿鱼属Linaria Mill.
·柳穿鱼
Linaria vulgaris Mill.
全省各地常有栽培。生于山坡、路旁、田边草地及多沙的草原上。东北及山东、河北、山西、陕西亦有分布。
全草:性寒,味甘、微苦。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利尿。主治头痛,头晕,黄疸,小便不利等症;外用治痔疮,便秘,皮肤瘙痒,烧、烫伤等症。
母草属Lindernia All.
·长朔母草 别名长果母草(通称),定经草(《泉州本草》),四方草、母草(福建),双须蜈蚣、母槟榔(广东),烂花仔、水辣椒(广西)
Lindernia anagallis(Burm.f.)Pennell [Ruellia anagallis Burm.f.;L.cordifolia(Colsm)Merr.]
产于杭州、宁波、松阳、庆元、平阳。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田野、路边、溪旁较潮湿处。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凉,味甘、淡。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治乳蛾、咽喉痛、咳嗽、泄泻、小儿消化不良、风热目痛、带下、淋证、痢疾、乳痈、痈肿疮疖等症。
·狭叶母草 别名羊角草(福建),陌上番椒(广东),羊角桃、蛇舌草(贵州)
Lindernia angustifolia(Benth.)Wettst.[Vandellia angustifolia Benth.]
产于杭州、建德、松阳、缙云。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坡、水田、河边潮湿处。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羊角草):性平,味甘。清热解毒,化瘀消肿,和胃。主治吐泻、咽喉痛、乳蛾、黄疸、痢疾、跌打损伤等症。
·泥花草 别名田素馨(福建)、米碎草(广东)、水辣椒(广西)、水虾子草(四川)、定经草(云南)
Lindernia antipoda(Linn.)Alston[Ruellia antipoda Linn.]
产于全省各地。生于路边、田边、水边潮湿处及沼泽。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甘、微苦。清热解毒,消肿祛瘀。主治肺热咳嗽、咽喉痛、蛇虫咬伤、跌打损伤、扭伤、痈疽疔肿、热疮、淋证等症。
·母草 别名齿叶母草(浙江),蝴蝶翼、天毯草(福建),开怀草(贵州),四方草(广东),小叶四方草(广西)
Lindernia crustacea(Linn.)F.J.Muell.[Carparia crustacean Linn.]
产全省各地。生于田边、路边或溪边草地阴湿处。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河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凉,味微苦。清热解毒,健脾止泻,利尿消肿。主治感冒、痢疾、吐泻、消化不良、水肿、带下、痈疖肿毒、跌打损伤等症。
·宽叶母草 别名圆叶母草、飞疔草(《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地扭、飞疔药(贵州),野苞麦(云南)
Lindernia nummulariifolia(D.Don)Wettst.[Vandellia nummularifolia D.Don]
产于德清、杭州、临安、龙泉、松阳。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田边、沟边及路旁草地等湿润处。江西、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亦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苦、涩。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凉血。主治呛咳出血、疟疾、疔疮、蜂蜇伤等症。
·陌上菜 别名白猪母菜、六月雪(广东),对坐神仙(广西)
Lindernia procumbens(Krock.)Philcox.[Anagalloides procumbens Krock]
产于全省各地。生于田埂、水边等潮湿处。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山东、河南、河北、吉林、黑龙江亦有分布。
全草:性寒,味淡、微甘。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赤白痢疾、目赤肿痛、红肿热毒、痔疮肿痛等症。
通泉草属Mazus Lour.
·纤细通泉草 别名噎膈草(湖北)
Mazus gracilis Hemsl.
产于临安、绍兴。生于海拔500米以下潮湿的山坡、路旁及水边草丛。江苏、江西、湖北、湖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苦。清热解毒。主治咽喉痛等症。
·通泉草 别名石淋草、虎仔草(《泉州本草》),绿兰花(四川),五瓣梅(广东),百花草(广西),脓疱药(贵州)
Mazus pumilus(Burm.f.)Van Steenis
本省及全国(除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外)各地均有分布。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路旁荒野湿地及沟边、林缘。
全草(绿兰花):性平,味苦。健胃止痛,解毒消肿。主治偏头痛,消化不良,疔疮,脓疱疮,无名肿毒,烧、烫伤,毒蛇咬伤等症。
·匍茎通泉草 别名野田菜(湖北)
Mazus miquelii Makino
产于杭州、临安。生于海拔300米以下潮湿的路旁、田边、沟边及山坡草丛中。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亦有分布。
全草:止痛,健胃,解毒。主治消化不良、偏头痛、疔疮、痈疮肿毒等症。
·弹刀子菜 别名小苏叶通泉草、四叶细辛(湖北)
Mazus stachydifolius(Turcz.)Maxim.[Tittmannia stachydifolia Turcz.]
产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田野草地中。东北、华北及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贵州、台湾亦有分布。
全草:性凉,味微辛。解蛇毒。主治毒蛇咬伤。
山罗花属Melampyrum Linn.
·山罗花
Melampyrum roseum Maxim.
产于临安、开化、天台、龙泉、丽水、乐清。生于海拔900~1600米的山坡灌丛及高山草丛中。华东、东北及湖北、湖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均有分布。
全草:性寒,味苦。清热解毒。主治感冒、月经不调、肺热咳嗽、风湿关节痛、腰痛、跌打损伤、痈肿疮毒等症。
黑蒴属Melasma Berg.
·黑蒴 别名红根草(广西),化血胆、小化血草(云南)
Melasma arvense(Benth.)Hand.-Mazz.[Glossostylis avensis Benth.;Alectra arvensis(Benth)Merr.]
产于仙居、龙泉。生于海拔500~700米的坑边、草丛、山坡或疏林中。台湾、广东、广西、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凉,味微苦。祛湿,平肝,散瘀活血。主治黄疸、跌打瘀肿、痛经、感冒、高热、咳嗽痰喘、哮喘等症。
沟酸浆属Mimulus Linn.
·南红藤 别名尼泊尔沟酸浆(浙江)、猫眼睛(四川)
Mimulus tenellus var.nepalensis(Benth.)Tsoong[M.nepalensis var.platyphyllus Franch.]
产于临安。生于海拔1600米的林下、路旁、沟边。秦岭、淮河以南均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涩。收敛,止泻,止痛,解毒。主治湿热痢疾、脾虚泄泻、带下等症。
鹿茸草属Monochasma Maxim.ex Franch.et Savat.
·棉毛鹿茸草 别名白毛鹿茸草(通称),千重塔(《植物名实图考》),千年霜、老鼠牙草(浙江),牙痛草(江西),地蜈蚣(福建),百花茵陈(陕西)
Monochasma savatieri Franch.ex Maxim.
产于全省各地。生于山坡岩石旁、路边、山坡向阳处杂草中。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贵州亦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微苦、涩。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感冒、烦热、小儿高热、风热咳喘、牙痛、吐血、便血、月经不调、风湿骨痛、小儿鹅口疮、乳痈、外伤出血等症。
〔附注〕《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年版收载。
·鹿茸草 别名栀子草(浙江)
Monochasma sheareri Maxim.
产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100米以上的低山多沙山坡及草丛中。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山东亦有分布。
全草:性凉,味苦。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吐血、便血、衄血、疮痈肿毒等症。
〔附注〕《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年版收载。
泡桐属Paulownia Sieb.et Zucc.
·毛泡桐 别名泡桐(通称),紫花桐、日本泡桐(《中药大辞典》),桐树(河南),大接骨木(陕西),白桐(湖北)
Paulownia tomentosa(Thunb.)Steud.[Bignonia tomentosa Thunb.]
全省有栽培。生于海拔200~1600米的山谷、村旁或路边。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新疆、山东、江苏、上海、安徽、江西、河南、湖北、贵州亦有分布。
近成熟果实:性温,味淡、微甘。祛痰,止咳平喘。主治咳嗽、痰多、气喘等症。嫩根或根皮:性寒,味苦。祛风解毒,消肿止痛。主治肠胃热毒、风湿腿痛、筋骨疼痛、肠风下血、痔疮、疮疡肿毒、崩漏、带下等症。木质部:祛湿消肿。主治下肢浮肿。树皮:凉血活血,利水通淋。主治痔疮、淋证、丹毒、跌打损伤等症。叶:性寒,味苦。散瘀消肿。主治痈疽、疔疮、创伤出血等症。花:清热解毒,和胃化湿。主治风热咳嗽、乳蛾、痢疾、泄泻、目赤红肿、痄腮、疖肿等症。
〔附注〕功效相似的有兰考泡桐(P.elongata S.Y.Hu)、白花泡桐[P.fortunei(Seem.)Hemsl.]及华东泡桐(P.kawakamii Ito)。
马先蒿属Pedicularis Linn.
·江南马先蒿 别名互叶凤尾参(《中药大辞典》),羊肚参(广东),凤尾参、追风箭(云南)
Pedicularis henryi Maxim.
产于泰顺。生于海拔400~1420米的空旷处、草丛、林缘及村边。长江流域以南均有分布。
根:性温,味甘、微苦。补气血,通经络,止咳平喘。主治肾虚、头晕耳鸣、心慌气短、虚寒咳嗽、手足酸软、半身不遂、筋骨疼痛、咳嗽痰喘、疮疡肿毒、蛇伤溃烂等症。
·返顾马先蒿 别名马先蒿(通称)、虎麻(《唐本草》)、练石草(《名医别录》)、马尿泡(陕西)
Pedicularis resupinata Linn.
产于临安、淳安。生于海拔1270米的高山草地及林缘。东北及安徽、四川、山东、河北、陕西、山西、甘肃、内蒙古亦有分布。
根及茎叶:性平,味苦。祛风胜湿,利水。主治风湿关节痛、小便不利、砂淋、带下、疥疮等症。
松蒿属Phtheirospermum Bunge ex Fisch.et Mey.
·松蒿 别名糯蒿、土茵陈(贵州)
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Thunb.)Kanitz[Geradia japonica Thunb.]
本省及我国(除青海、新疆外)各地均有分布。生于海拔150~1600米的山坡灌草丛、山地林下。
全草:性平,味微辛。清热利湿。主治黄疸、水肿、风热感冒、鼻衄等症。
地黄属Rehmannia Libosch.ex Fisch.et Mey.
·天目地黄 别名浙江黄、鲜地生、秦氏地黄(浙江)
Rehmannia chingii Li
产于安吉、临安、淳安、建德、诸暨、金华、开化、遂昌、乐清、瑞安。生于海拔190~500米的山坡草丛中。安徽亦有分布。
全草:性寒,味甘、苦。润燥生津,清热凉血。根状茎:性寒,味甘、苦。清热凉血。主治鼻衄、热病口干等症。
·地黄 别名生地、怀庆地黄(通称),干地黄、地髓(《神农本草经》),甜酒棵(山东),蛤蟆草(天津),蜜蜜罐(河南),野生地(陕西、甘肃),山旱烟根、烟壶花(东北)
Rehmannia glutinosa(Gaertn.)Libosch.ex Fisch.et Mey.[Digitalis glutinosa Gaerth;R.glutinosa Libosch f.hueichingensis(Chao et Schich)Hsiao]
本省有栽培。生于海拔50~1320米的沙质土壤、荒野、山脚、墙边、路旁。江苏、湖北、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甘肃、内蒙古、辽宁、贵州亦有分布。
根状茎(生地黄):性寒,味甘。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热病伤阴、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伤、内热消渴、吐血、衄血、津伤便秘、发斑发疹等症。蒸熟的根状茎(熟地黄):性微温,味甘。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症。叶:解毒,杀虫。主治恶疮,手、足癣等症。花:补肾、生津。主治消渴、肾虚腰痛等症。
〔附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年版收载。
爆仗竹属Russelia Jacq.
·爆仗竹 别名吉祥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Russelia equisetiformis Schlecht.et Cham.
全省庭园中常见栽培,少有逸为野生。江苏、广东、广西、福建亦有栽培。
全株:性平,味苦。活血散瘀,止痛。主治骨折筋伤、刀伤金疮等症。
野甘草属Scoparia Linn.
·野甘草 别名四时茶(福建),土甘草(广东、广西),冰糖草、米碎草(云南)
Scoparia dulcis Linn.
产于本省西部、西南部地区。生于荒地、路旁,偶见于山坡,或成群生长。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亦有分布。
全株:性凉,味甘。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生津止渴,疏风止痒。主治外感风热、肺热咳嗽、泄泻、痢疾、小便不利、小儿疳积、脚气浮肿、小儿麻疹、湿疹、咽喉痛、丹毒、目赤红痛等症。
玄参属Scrophularia Linn.
·玄参 别名元参(通称),逐马(《药性论》),馥草(《开宝本草》),野脂麻(《本草纲目》),浙玄参、黑参、乌元参(浙江、江苏),水萝卜、野脂麻(江西),仙里芨(广东)
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
产于临安、淳安、桐庐、诸暨、宁波、舟山、开化、天台、遂昌、龙泉、泰顺、文成、乐清、瑞安。生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坡林下或草丛中。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贵州、四川、河南、山西、陕西亦有分布。
根:性微寒,味甘、苦、咸。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主治热入营血、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白喉、瘰疬、痈肿疮毒等症。
〔附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年版收载。
·北玄参 别名元参、黑参(东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Scrophularia buergeriana Miq.
本省有栽培。东北及江苏、安徽、四川、山东、河北、山西、内蒙古亦有分布。
根:性微寒,味咸、苦。滋阴降火,生津,解毒。主治热病烦渴、发斑、痈肿、肠燥便秘等症。
阴行草属Siphonostegia Benth.
·阴行草 别名北刘寄奴(通称),黄花茵陈(《植物名实图考》),铃茵陈、金钟茵陈(《滇南本草》),山(天)芝麻(浙江),吊钟草(江苏),鬼麻油(福建、甘肃),芝麻嵩(山东)
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
本省及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于海拔500~1600米的旷野、丘陵、山坡、草丛及路旁。
全草(北刘寄奴):性寒,味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破血通经,祛瘀止痛,敛疮消肿。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跌打损伤、血痢、血淋、带下过多、月经不调、癥瘕积聚、产后停瘀腹痛等症。
〔附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年版收载。本种为较常用中药,商品北方称北刘寄奴或刘寄奴,南方称金钟茵陈。功效相同的有腺毛阴行草(S.laeta S.Moore),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
短冠草属Sopubia Buch.-Ham.ex D.Don
·短冠草 别名小伸筋草(云南)、英雄草(广东)、虫药(广西)
Sopubia trifida Buch.-Ham.ex D.Don
产于衢州、遂昌。生于海拔1600米的空旷草坡或荒地中。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小伸筋草):性温,味苦、涩。舒经活络,温肾止痛。主治风湿骨痛、胃寒痛、肾虚腰痛、肠寄生虫、蛇伤等症。
独脚金属Striga Lour.
·独脚金 别名独角疳(《生草药性备要》),矮脚子(江西),金锁匙(福建、广东),疳积草、黄花疳(广东),地丁草(广西),地莲芝(贵州)
Striga asiatica(Linn.)O.Kuntze [Buchera asiatica Linn.]
产于永嘉。生于低山的山坡、荒地及灌丛中,常寄生其他植物的根上。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独角金):性凉,味甘、淡。清热利湿,健脾消积,杀虫。主治小儿疳积、小儿泄泻、小儿夏季热、黄疸、夜盲、毒蛇咬伤等症。
蝴蝶草属Torenia Linn.
·毛叶蝴蝶草 别名毛叶翼萼(《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黄蝴蝶草(海南)、地黏儿(广西)、毛叶蓝猪耳(广东)
Torenia benthamiana Hance
产于瑞安。生于山坡、路旁、溪边阴湿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亦有分布。
全草:活血消肿。主治疔疮、小儿鹅口疮、腰腿痛等症。
·蓝猪耳
Torenia fournieri Linden ex Fourn.
本省及我国南方常见栽培。在路旁、墙边或旷野草地偶有逸生。
全草:性凉,味甘。清热解毒。主治泄泻、痢疾等症。
·光叶蝴蝶草 别名光叶翼萼(《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水远志、蓝花草(广西),倒胆草、老蛇药(贵州),苦生叶(云南)
Torenia glabra Oskeck
产于开化、龙泉、乐清。生于海拔300~1700米的山坡、路旁阴湿处。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亦有分布。
全草(水韩信草):性凉,味微苦。清热利湿,消肿止痛,解毒,化瘀。主治热咳、黄疸、泻痢、牙痛、口腔破溃、小儿疳积、疔毒、跌打损伤、子痈、毒蛇咬伤等症。
·紫萼蝴蝶草 别名方形草(广西)、紫色翼萼(《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Torenia violacea(Azaola ex Blanco)Pennell[Mimulus violacea Azaola ex Blanco]
产于临安、淳安、开化、庆元。生于海拔200~1600米的山坡草丛、林下、田边和路旁湿处。长江流域以南及甘肃均有分布。
全草:性凉,味微苦。清热解毒,利湿止咳,化痰。主治小儿疳积、吐泻、痢疾、目赤、黄疸、血淋、疔疮、痈肿、毒蛇咬伤等症。
毛蕊花属Verbascum Linn.
·毛蕊草 别名牛耳草(新疆),一柱香、大毛叶(云南),海绵浦(西藏)
Verbascum thapsus Linn.
产于临安。生于屋旁旷地。西藏、新疆、陕西、甘肃、山东、江西、上海、安徽、湖北、四川、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凉,味辛、苦。有小毒。清热解毒,止血散瘀。主治咳喘、肠痈、创伤出血、关节扭痛、疮毒等症。
婆婆纳属Veronica Linn.
·直立婆婆纳 别名脾寒草
Veronica arvensis Linn.
本省及华东其余地区、华中均有分布。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路边荒地。
全草:清热,除疟。主治疟疾。
·婆婆纳 别名双珠草(《本草纲目拾遗》)、寒草(上海)、双肾草(甘肃)、卵子草(四川)、石补钉(湖南)、双果草(云南)
Veronica didyma Tenore[V.polisa Fries]
本省及华东其余地区、华中、西南、西北均有分布。生于海拔450~1450米的路边、田间、墙脚或荒坡中。
全草:性平,味淡。补肾壮阳,凉血止血,理气止痛。主治吐血、疝气、子痈、带下、崩漏、小儿虚咳、阳痿、骨折等症。
·多枝婆婆纳 别名爪哇婆婆纳(《中药大辞典》)、小败火草(西藏)
Veronica javanica Bl.
产于临海、遂昌、龙泉、缙云、泰顺、瑞安。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溪边湿地。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陕西亦有分布。
全草:性凉,味辛、苦。祛风散热,解毒消肿。主治乳痈、痢疾、跌打损伤、疮疖肿痛等症。
·蚊母草 别名蟠桃草、夺命丹、活血丹(《本草纲目拾遗》),水蓑衣(《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蚁公草、本地老鸦草(《岭南采药录》),仙桃草(浙江),接骨仙桃(江西),小头红(江苏),鸭儿草(陕西),灯笼草(贵州)
Veronica peregrina Linn.
全省各地普遍栽培。生于潮湿的荒地、水田边、路旁草地等处。东北、华东、华中、西南均有分布。
带虫瘿的全草(仙桃草):性温,味甘、淡,苦。活血止血,消肿止痛。主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症。
〔附注〕《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年版收载。
·阿拉伯婆婆纳 别名肾子草、灯笼草(通称),波斯水苦荬(《中药大辞典》),灯笼婆婆纳(《全国中草药汇编》),波斯婆婆纳(浙江、江苏)
Veronica persica Poir.
产于全省各地。生于田间、路旁,为早春常见杂草。华东、华中及贵州、云南、西藏、新疆均有分布。
全草(肾子草):性平,味苦、辛、咸。解热毒,祛风湿,截疟。主治肾虚腰痛、风湿疼痛、疟疾、小儿阴囊肿大、疥疮等症。
·朝鲜婆婆纳
Veronica rotunda var.coreana(Nakai)Yamazaki[V.coreana Nakai]
产于临安。生于山坡草地、山沟旁。安徽、河南、山西、辽宁亦有分布。
全草:镇咳祛痰,消炎平喘。主治肺热咳嗽、顿咳、哮喘等症。
·水苦荬 别名半边山、谢婆菜(《本草图经》),水莴苣、水菠菜(《救荒本草》),仙桃草(《本草纲目拾遗》),大仙桃草(江苏),芒种草(上海),水泽兰、水仙桃草(贵州),蚊子草(陕西)
Veronica undulata Wall.
本省及全国(除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外)各地均有分布。生于湿地、水沟边、农田、菜园。
带虫瘿果实的全草(水苦荬):性凉,味苦、微辛。解毒消肿,活血止痛,通经止血,利尿。主治血滞痛经、跌打损伤、咳血、吐血、血崩、咽喉肿痛、疮疖肿痛等症。果实:祛风除湿。主治腰痛。
腹水草属Veronicastrum Heist.ex Farbic.
·爬岩红 别名毛叶仙桥(《本草纲目拾遗》)、钓鱼竿(《草木便方》)、毛脉腹水草(《中药大辞典》)、腹水草(《全国中草药汇编》)、惊天雷(江西)、仙人搭桥(福建)、勾鱼藤(湖南)、梅叶伸筋(广东)
Veronicastrum axillare(Sieb.et Zucc.)Yamazaki[Paederota axillaris Sieb.et Zucc;Botryopleuron axillare(Sieb.et Zucc.)]
产于临安、杭州、宁波、舟山、天台。生于林下、林缘、草地及山谷阴湿处。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广东亦有分布。
全草:性凉,味微苦。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散瘀止痛。主治肺热咳嗽,水肿,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烧、烫伤等症。
·毛叶腹水草 别名仙桥草、腹水草(通称),仙人搭桥,两头爬(江西),两头忙(福建)
Veronicastrum villosulum(Miq.)Yamazaki [Paedrota villosula Miq.]
产于开化、建德。生于溪边林下。安徽、江西亦有分布。
根、全草:性寒,味苦。有小毒。逐水消肿,清热解毒,活血祛瘀。主治肝腹水肿、黄疸、毒蛇咬伤、无名肿毒、大便不通、跌打损伤等症。
〔附注〕《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05年版收载。变种铁钓竿(V.villosulum var.glabrum Chin et Hong)在浙江、安徽作药用,主治血吸虫病和外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