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养鸽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至今至少已有3000多年。据《越绝书》记载:“蜀有苍鸽,状如春花。”在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相马经》中相马眼文字中就提及“欲如鸽目,鸽目固具五彩”。按该帛书语调推测,春秋战国时代的我国南方已有了目色不同的鸽。秦汉时期,宫廷和民间都已醉心于鸽的饲养和管理。
(1)两汉时期的信鸽记载
①鹁鸽井: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南,有一口“鹁鸽井”。《畿辅通志》在追溯这口井名时,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西楚霸王项羽追杀汉王刘邦时,刘邦藏匿于这口枯井中,楚军追至,见井口上站着两羽鸽子,就以为井中不可能会有人而未加搜查,刘邦因此而脱险。我国台湾信鸽著作家周廷模考证认为,这两羽鸽应是“粉灰鸽”。其理由是,中国粉灰鸽体型小而轻盈,当时汉军完全可能选用它来作为随军使用的通信鸽。
②陶楼房:有许多人推测汉代张骞通西域、班超征西域时,都曾用过通信鸽传递书信。
在四川芦山县芦阳镇西江村出土的一座汉墓“陶楼房”,是一幢南方特有的民间杆栏式楼房(俗称“吊脚楼”)。楼上的里间和外间是主人的卧室和客厅,楼下的空屋用于饲养牲畜,堆放器具,山墙上有一个鸽舍,与整幢楼房比例适度,鸽舍里还有两羽鸽。这座陪葬的陶楼房,经文物部门鉴定,被认为是汉代民间饲养信鸽的实物证据。另据考证,汉代的驿站只传递官方的文书信件,不传民间书信,那些出门赶考、经商人,为了与家人通信,除靠亲友往来时捎信外,就是采用信鸽来作为传递书信的工具。这座出土的陶楼房就足以说明我国在两汉时期,民间就已普遍采用信鸽传递书信。
③白鸽、堂鸽、庙宇鸽和广场鸽:据《宋书·符瑞志》记载,晋武帝泰始二年,“白鸽见酒泉延寿,延寿长王音以献”,将白鸽作为贡品进献皇上,说明在当时的白鸽曾被视为上品稀罕之物。
原先上海的城隍庙、苏州的玄妙观、北京的天安门都曾经养过鸽子,历史上一些古老的庙宇与近代的天主教堂也都有养鸽的历史,其中有的作为神鸟来慕拜,也有的作为放生鸟,其规模已相当于如今的广场鸽。
(2)唐宋时期的传书鸽与军用鸽记载
①白鸽信使:据考证,在隋唐时期,我国南方的广东等地就有饲养信鸽的记载,已开始使用鸽子进行通信。在《唐国史补》一书中就有“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安南、广州,舶发之后,海路必养白鸽为信使,舶设,则鸽虽数千里亦能归”。这说明在海上的中外船员已经在利用鸽子来传递书信,向家人报平安。
②军用信使:其一,宋仁宗庆历年间,派桑怿出征元昊,在行军道旁看到几只银色的盒子,听到其中有跳跃的响声,军士们不敢开启,总管任福命军士打开,只见百余羽悬鸽哨的鸽子由银盒中奋力飞出,盘旋于宋军上空。霎时,埋伏在周围的夏军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结果是任福力战不敌而致全军覆没(《宋史·夏国传》)。
其二,宋泾原都统曲端,他的叔父在他部下当偏将,在一次作战中大败而归。曲端为严肃军纪将他斩首,然后为他发丧,祭文上写着:“呜呼!斩将者泾原统制也,祭叔者侄曲端也。尚享!”军内无不畏服他的纪律严明。魏公听到这一消息后却不甚相信,意要视察曲端的军队。当他来到军中却不见一兵一卒,魏公感到诧异,命曲端点兵。曲端有5支军队,魏公命他点其中一支军队。曲端打开鸽笼,放出一羽鸽,只见一支军队很快来到。魏公愕然,就要5支军队全部出动,曲端将余下4羽鸽全部放出,只见4支军队顷刻即到(《齐东野语》)。
③养鸽盛行:唐宋时期,养鸽之风已极为盛行,在当时杭州一带,以养鹁鸽为乐,在鸽腿上系上风铃,数百羽群起而飞,望之若锦、风力振铃,铿如云间之佩。当时不但民间好养鸽,皇室也不例外,唐末(公元907年)的南剑牧海,在家就养鸽千羽之多。
到南宋时期养鸽达极盛,不仅从民间到军队,连宋高宗赵构也很迷恋养鸽,他在皇宫内院养了一大群鸽,甚至不理朝政,故当时就流传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谏诗:“万鸽飞翔绕帝都,暮收朝放费工夫;何如养取云边雁,沙漠能传二圣书。”(《古杭杂记》)这是一群大学士担心皇上玩物丧志所写的劝谏诗,宋高宗阅后龙颜大悦,即予嘉奖加官。宋代的信鸽从民间到军营,再进入皇宫,其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据记载,我国名系“中国粉灰鸽”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推算也正当是在这个时期。养鸽盛行的唐宋时期,欲说能培养出一些名品鸽系,也应说是相辅行事而已。
(3)明清时期的赛鸽、赛鸽组织
①早期的赛鸽竞赛活动:明朝时期,我国的养鸽已具有相当规模与水平,也逐渐将传信鸽移作比赛鸽。由于宋代信鸽数量的大量增加,其中真正用于传送书信的还只是少数,而大多数人饲养是供作玩赏。鸽主在用鸽传书时,时有发生传信鸽迷失而不能归巢的事,从而萌发两三羽,甚至多羽同时放飞的设想,其结果自然是有率先而归,也有姗姗来迟和杳无音信之差别,于是就萌发了相互之间进行比赛谁的鸽速度快的构想,我国早期的赛鸽竞赛活动就此应运而生。
②相当高的竞翔水平:据《鸽经》记载,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在苏北淮阴,有一天正当风雨交加,有一羽鸽子坠落在主人屋顶上,显得十分困乏。当屋主捉住后,正准备杀而食之之时,忽见鸽足上缠绕着一用油纸封裹的信件。看了信封上面所题之字,知道该鸽来自京师,算来仅只有3天时间。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从京师到淮阴空距700多千米,只飞了3天,就此可见当时的信鸽已有相当高的竞翔水平了。
③早期的鸽文化交流:如果说在唐宋时期我国已开始与国外开展了鸽文化交流,那么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期,我国的航海事业已经高速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强大的通商商务船队形成的情况下,在输出种鸽的同时也引进了大批优良种鸽品系。这些鸽文化交流活动为近代鸽系的育成奠定了基础。
④松散的帮会型赛鸽组织:清朝时期,养鸽更为繁荣兴旺,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信鸽发展成赛鸽的转折时期。发展最早的地区首推广东省一带,当时广东佛山的“飞鸽会”、广东的“赛鸽会”和“鹁鸽会”就是一种松散型帮会式赛鸽组织,他们还建有完备的赛鸽活动章程。这些都与今天的信鸽比赛有许多类似之处。
广东番禺人屈大均(1630~1696)所著《广东新语》(卷二十“鸽”):“广人有放鸽之会,岁五六月始放鸽。鸽人各以其鸽至,立者验其鸽,为调四、调五、调六、调七也,则以印半嵌入翼,半嵌于册以识之。凡六鸽为一号,有一人而印一二号至十号百号者,有数人而合百号者。每一鸽出金二钱,立者贮以为赏。放之日,主者分其二,一在佛山曰内主者,一在会场曰外主者。于是内主者出教,以清远之东林寺为初场,飞来寺为二场,英德之横石驿为三场,期以自近而远。鸽人则以其鸽往,既至场外,主者复印其翼乃放鸽。一日自东林(寺)而归者,内主者验其翼印不谬,则书于册曰:‘某日某时某人鸽至’,是为初场中矣。一日飞来(寺)而归,一日自横石(驿)而归,皆如前验印书于册,是为二场。三场皆中,乃于三场皆中之中,内主者择其最先归者,以花红缠其鸽颈,而觞鸽人以大白,演伎乐相庆。越数日分所贮金,某人当日归鸽若干,则得金若干。有一人而归鸽数十者,有十人千鸽而只归一二者。当日归者甲之,次日归者乙之,是为放鸽会。”
⑤早期的赛鸽鸽友会:清乾隆年间,苏州也有放鸽会,有“脚鸟跟人飞,碧云照凤凰翔”之说,姑苏人常用这样的话语来形容养鸽人和放鸽会的情景交融。那里的养鸽者将信鸽和观赏鸽混养在一起,常见的有“银底白”、“紫球”、“白丝筋”和“白砂”等观赏鸽,一些“铁砂”、“浙江灰”和“点子”等飞翔鸽作为名贵鸽种,每到五六月期间举行放鸽友会,届时养鸽者聚集在一起,开笼放鸽。蓝天中白顶紫羽,五彩缤纷,鸽主们登高览望,赏心悦目。
⑥明末清初的赛鸽活动主要在南方较为盛行,而《鸽经》却产生于黄河岸边的山东。由此可以推断,当时的养鸽、赛鸽之风已经遍及祖国神州大地。当时的山东,养鸽之盛,有资料佐证。山东曲阜孔子的大弟子颜回四十八世孙颜清甫,久病卧床,他的幼子偶然弹伤一鸽,想给父亲补养身体,在宰杀时发现鸽羽毛中有一封书信,上曰:“题云家书付男郭禹”,这是郭禹的父亲写给他儿子的信。郭禹原是山东曲阜的地方官,此时已调任去远平府上任。颜清甫命儿子将死鸽和信件一起送到远平府郭禹处。郭禹见鸽和信件凄然叹道:“畜此鸽已十七年矣,凡有家音,虽隔数千里,亦能传至。”说罢就命家人将鸽厚葬之。于今天来分析,这是一羽通信鸽,千里是指当时的华里(相当于500千米)且是指步行路程计里(不是现在的空距计里),十七年亦是指年虚岁,也完全有可能是因此鸽年事已高,路途栖息致祸。不过它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优良信鸽。
⑦最早的养鸽著作:《鸽经》作者山东省邹平县张万钟。据考证,他生卒于1592~1644年,成书时间约1622年。据国外资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养鸽著作始见于1780年,而《鸽经》却早于国外养鸽著作158年。
(4)近代信鸽活动的兴衰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信鸽活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信鸽组织逐渐增加、扩大,活动的地区和普及面也逐渐扩大,虽然赛鸽活动不断举行,而信鸽组织却长期处于自发自主的松散状态之下。
①中国近代信鸽发源地:上海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敦促其成为中国信鸽近代发展史上最早开展鸽文化交流的“信鸽发源地”。
当时在上海的“中国胜利信鸽协会”已一分为二,成立了“中国信鸽协会”和“上海信鸽协会”,其时先后又成立有“华东信鸽协会”、“和平信鸽协会”、“标准信鸽协会”、“联合信鸽协会”和“沪西信鸽协会”7个信鸽协会组织。1963年在当时上海市副市长石英的指示下,筹建了“上海信鸽协会”,统一集中归口由上海市花木公司领导。
②“文革”后信鸽的生机:在“文革”时期,一切信鸽活动都被迫停止。直至1976年“文革”结束,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鼓舞下,人们翘首以待的信鸽活动热情才得以充分释放,为各地信鸽活动带来新的生机。北京、上海、武汉、杭州、南京、无锡、苏州、广州、重庆、郑州、昆明、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纷纷建立了信鸽协会,开展信鸽竞翔活动。
③全国性信鸽组织的成立:由于没有一个全国性统一的信鸽组织,各地信鸽组织的归口不一,有的信鸽协会归入花木公司领导,也有的归口于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无锡市信鸽协会首先主动争取市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将信鸽活动纳入体育运动竞赛范围。不久,上海、北京等地的信鸽协会也相继归属于国家体委领导。信鸽协会需要有全国性的统一组织,这是广大信鸽爱好者的共同愿望,也是迎合开展现代信鸽运动的需要。
1979年9月,第四届全国体育运动会在首都北京举行,国家体委指示上海市信鸽协会送鸽赴京参加放飞比赛。这为全国信鸽协会划归属于体育运动委员会领导和筹建全国性信鸽组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上海市信鸽协会在市体育总会的带领下,组织了这次北京信鸽放飞活动。在此期间与国家体委和北京市信鸽协会等,共商筹建全国信鸽组织事宜,经国家体委、体总批示:“同意筹建全国性的信鸽爱好者组织——中国信鸽协会。”于是1984年12月6日,中国信鸽协会正式在上海诞生。
中国信鸽协会成立的消息犹如春风般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都成立了信鸽协会,全国上百个省、市、县、区和大型工矿也都先后成立了信鸽协会,中国信鸽协会会员数也从几万人发展到了30多万,成为世界上信鸽协会会员最多的国家,也为我国的信鸽发展史展开了最辉煌的一页。它的成立,使全国的信鸽活动逐步走上正轨,国内的信鸽活动也逐步与国际信鸽活动接轨。
仅2015年中国信鸽协会举办比赛92628场,参赛人数39万次。年足环销售量2200万枚;全国信鸽公棚632家,公棚收鸽总数307万羽;公棚奖金28多亿。比赛规模、参赛羽数、信鸽产业总量世界第一。
信鸽国家赛参赛信鸽达到12万羽,中国作为国际鸽联的重要成员,正向信鸽职业化、国际化水平发展,占据国际鸽坛半壁江山的中国信鸽,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纽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